传菜就像耍杂技,67岁老汉头顶20道热菜,乡宴席间穿梭自如


如果有一位老人,头上顶着20道热菜,行动自如的穿梭在宴席上,那你的第一感觉一定是“耍杂技”的。其实这不是“耍杂技”,这是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的一项民间传菜技艺,当地称为“打盆”。图为“打盆”师傅陈长发正在传菜。

陈长发是“打盆”技艺的第10代传人。据考证,先滩镇的“打盆”技艺全国少有,就是在当地也只有这个镇上有,可以说是先滩镇的独有绝活。清乾隆年间合江小漕支王延武是打盆技艺的鼻祖。

陈长发从27岁那年学习的这门技艺,3年后出徒。他介绍说,自出师后一直没中断打盆,平均每年要顶上万个碗,近40年来从来没有失手从头上掉下菜来。每个土碗有一斤重,这些年他顶菜也顶了快几百吨了。

在先滩镇,如今会头顶传菜“打盆”技艺的只有陈长发和他的徒弟杨光祥两个人了。杨光祥在镇上经营了一家豆花店,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跟着陈长发学习“打盆”,师徒两人仍然活跃在当地乡宴上。图为陈长发与徒弟杨光祥。

据该县文化局考证,清朝中期,当时古镇上的路比较窄,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摆宴席,道路变得更拥挤,于是“打盆”应运而生,将菜放在头顶上,只要人能走过的路,就能帮忙传菜了。

“打盆”的标配是一双草鞋,一块白棉布包头和一条特制托盘。草鞋可防止滑倒,白布包在头上是为了稳定托盘,特制放菜的托盘长约两米,也有3米的,宽约20厘米,为了防止汤水洒溅出来,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高的木挡条。

在乡村宴席上,除了美味的菜肴,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打盆”师傅了。每当上菜前,他们都是先高喊“上菜了”,然后脚穿草鞋、头裹白色头巾,头顶10至20道热菜,自由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陈长发介绍说:一年四季,不管是什么天气,他们上菜时都是这身打扮。如今没到每逢过年过节人们聚餐,以及红白喜事,他和徒弟都很忙,乡里乡亲摆宴席的,都会请他们来秀一把。

“打盆”这个技艺,考验的是传菜者身体协调能力、体力和专注力,三者缺一不可。陈长发的徒弟杨光祥有着超强的专注力,不论周围环境多么嘈杂,都能保证头顶的长板平稳不晃,传菜时不仅能顶住长板健步如飞还能转弯,下蹲甚至可以金鸡独立。

据杨光祥介绍,今年60的他还能头顶约几十斤重的食物和20斤重的传菜板自由穿行,打盆送豆花时还能顺便在热闹集市上买菜割肉。对于这项技艺的传承,他们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这个活累还挣不到钱,没人愿意学,都外出打工了。

杨光祥说,他也曾带了个徒弟,这个徒弟天赋很好,再有两年就可以出师了,但是这个徒弟还是去广州打工了,这多少让他有点失望。

因为这一绝技,陈长发和杨光祥现在也成了名人,先后参加过江苏卫视、东南卫视等电视台的访谈节目。虽然成了名人,但陈长发依然保持一份纯朴,家乡凡有红白喜事,他都会去打盆。他说“虽然娃儿不喜欢学,但我仍然喜欢这个行当,我会继续干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