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任何人對新鮮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理,更何況是孩子,新鮮事物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特別是電子產品類型的,

很多家長為了安撫孩子轉移孩子注意力,就會選擇讓孩子一直玩耍。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手機裡面遊戲多,孩子特別喜歡玩。特別是一些可愛,萌萌的動畫場景遊戲,孩子看著喜歡,有的甚至比大人會玩。

手機裡面有各種動畫、視頻......,孩子心裡想的都是手機。特別是在家長們帶孩子走親戚的時候,孩子吵吵鬧鬧,家長直接將手機塞給孩子看動畫聽話了不少!

但是,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孩子長期玩手機,6歲後明顯出現了一些同齡化差異變化。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視力差異

眼科醫生多次提醒:三歲以內的孩子,不建議使用電子產品。

因為孩子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剛出生時,他們看東西往往是沒有立體感的,這個時候如果總是使用電子產品,那對視覺發育將會產生很大影響。

曾經有這樣的數據顯示: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態;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態......,長此下去就會導致視力下降,近視度數加深等問題。

▌注意力差異

常常有家長說孩子成績不好,上課經常開小差,坐不住......那麼其實這些都和注意力有關係。

學齡前的兒童如果整天在玩玩具時,

手機裡面的某一個音效或者是在孩子面前一閃而過的畫面都會轉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許孩子正在思考,這個時候極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長此以往,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情就會變得沒有耐心。

▌性格差異

那麼沒有耐心的孩子,基本上脾氣都比較急躁,情緒波動大,這就會造成孩子們之間的性格差異了。

另一方面手機內容現在很混雜,孩子接觸到暴力或者不良的內容都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影響,潛移默化孩子的性格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社交差異

當孩子將屏幕與真實世界隔離起來,不和人交往,玩耍交流。到了學齡階段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孩子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相對較弱,並且比較內向,缺乏自信。

多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或者帶讓孩子多結交些朋友,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社會認知,這樣的孩子更加開朗、自信。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2

那麼在孩子沉迷手機這方面,我們有沒有什麼具體解決辦法呢?

▌設定時間

有調查結果表明:限制玩手機的時間會大大降低孩子沉迷手機的幾率。

其實在90%的家庭中孩子玩手機這一塊都有限制,只有少數不限制,有的規定每天30分鐘、一週中的幾天或者週末允許玩等等,都是和孩子事先商量好的。

剛開始家長還是會因為孩子哭鬧心軟,但是時間一長,就發現每次不給孩子就會哭鬧,最後都沒辦法執行。

孩子都是這樣的,一旦他發現哭鬧可以拿到手機,第二次他還會用這樣的方法。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既然立了規矩就要執行,不再討價還價,彼此反而更輕鬆。

▌家長做好榜樣

常常看到這樣的家庭場景,媽媽在沙發上看電視,爸爸刷著平板電腦,孩子在旁邊玩手機。

可以說,我們成人自我控制能力比孩子強,都很難做到不玩手機,更何況是孩子。

如果是工作,不得已要看手機、電腦,那可以和孩子說明情況,以免給孩子做不好的榜樣。

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機,家長最做到就是不要沉迷,再去管教孩子,孩子才會信服。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豐富孩子的興趣愛好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一般興趣愛好都偏少,孩子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機上面。很多孩子喜歡玩手機是因為手機裡面有讓孩子快樂的東西,就像一種獎勵機制以這樣興奮孩子的大腦,才會讓孩子有所依賴。

如果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讓他在生活中找到樂趣,有自己的愛好、喜歡的書籍、喜歡的運動、合得來的朋友......那麼有趣的現實生活會比一個屏幕更加吸引人。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多一些戶外活動,鼓勵孩子結交朋友

長期對著屏幕,家人之間的交流變少,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疏導和關心,那麼更容易沉迷手機。

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和親子活動,這樣的孩子也會更加自信和開朗,那麼對家長的依賴就會大於手機。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6歲後差異竟這麼大!

鼓勵孩子多結交一些朋友,可以是不同性格的,可以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這樣也有利於孩子改掉愛玩手機的毛病。

陪伴孩子的是家長,不是手機此類的電子產品,當孩子在其他方面獲得精神方面的滿足,那麼對於手機的留戀就會慢慢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