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報恩(民間故事)

孟津縣令胡相禮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居然從被關押候審的罪人,一下子變成了朝中紅人,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

1. 天上掉下的餡餅

道光二十八年,安徽太廣道道員惠徵被御史彈劾,說他貪贓枉法,欺壓鄉里。惠徵連怒帶氣,一命嗚呼。惠徵祖籍北京,落葉歸根,他的遺孀富察氏便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女兒,扶著靈柩,踏上了漫漫回京之路。

話說富察氏這一路上跋山涉水,總算到了洛陽邊上的孟津渡口。這孟津渡口很不太平,傳說黃河裡來了幾個吃人的水怪,專等渡船行駛到河中央便興風作浪,連人帶船都無故失蹤。這些謠言雖荒誕不經,但當地擺渡的船伕都信以為真,旅客必須到岸邊的龍王廟求一個“平安燈籠”掛在船頭,船伕才肯下水渡河。然而那“平安燈籠”價格奇貴,竟然要一百兩紋銀。惠徵死後家境敗落,親朋疏遠,富察氏啟程前東拼西湊了幾十兩銀子,哪裡出得起買燈籠的錢?沒辦法,富察氏只得找了一個小客棧暫時住下,眼看盤纏越來越少,富察氏急火攻心,大病了一場。

就在富察氏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一個師爺模樣的人尋上門來,主動向富察氏問候:“請問,府上主人可是道員老爺,要上京城去的?”富察氏點點頭:“正是,不知師爺有何貴幹?”師爺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問道:“再請問夫人,你家老爺可是滿洲鑲藍旗,名諱為……”師爺結結巴巴說不出來,看樣子好像是忘了,於是富察氏接口說道:“我家老爺名惠徵。”“對對對,就是惠徵。”師爺滿臉喜悅,掏出幾錠紋銀,以及一個紅燈籠,一併交給富察氏。

見富察氏不敢貿然接受,師爺誠懇地說道:“夫人莫要客氣。不瞞夫人說,我是本地知縣胡相禮胡大人的文案師爺。我家大人與府上老爺有師生之誼,聽說你們途經此地,我家大人本來想親自迎接,無奈公務繁多,不能脫身,於是託我送來紋銀三百兩和一個‘平安燈籠’,聊表寸心,還望夫人笑納。”師爺說完就走了。

這惠徵是因為軍功才升任的道員,肚裡的學問有限,平日寫份公函都頗費心思,更不可能開館授徒了,又怎麼可能與那個送禮的知縣有什麼“師生之誼”?富察氏擔心其中有什麼陰謀,就想將厚禮退回。這時大女兒玉蘭勸道:“人家巴巴送來的,憑什麼還送回去?反正此時也走投無路,倒不如收下厚禮,先過了眼前的難關再說。”富察氏是個無主意之人,聽女兒說得有理,便收下了厚禮。

第二天,富察氏提著燈籠,僱了一艘渡船,平平安安渡過了黃河。後來到了京城,用那三百兩紋銀將惠徵風光大葬。

幾年後,大女兒玉蘭長大成人,被選秀送進皇宮,她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2. 太后的私心

話說慈禧當上太后不久,有一天刑部侍郎送來一份被革職查辦的官員名單。慈禧隨手拿起一看,便看見名單上赫然有“胡相禮”的名字。慈禧覺著眼熟,可一時又想不起來,於是問刑部侍郎這胡相禮是什麼人。刑部侍郎想了想說道:“胡相禮案發前是河南孟津縣的縣令,勾結江洋大盜,裝神弄鬼,謀害過往旅客劫奪財物,證據確鑿,已在京城關押候審。”

一聽說是孟津縣的縣令,慈禧立刻想起往事來,於是不動聲色地傳人將胡相禮帶入宮中,她要親自“審問”。

第二天,胡相禮被五花大綁送到了慈寧宮。一見到當朝太后,胡相禮早就嚇得屁滾尿流,磕頭如搗蒜。慈禧命人將他扶起,又賜座請他坐下說話。

慈禧開門見山地問胡相禮,在道光二十八年做過何事。胡相禮晃著大腦袋想了又想,還是沒想出什麼特別的事情來。慈禧微微一笑:“哀家提醒你一下,你可曾送三百兩紋銀和一個‘平安燈籠’,給一個路過孟津的官宦家眷?”

“有,確有此事。”胡相禮趕緊回答道。

“那哀家問你,你與那家老爺,真的是‘門生之誼’嗎?”

“這……”胡相禮突然跪下說道,“稟太后,微臣與受饋贈的那家老爺素不相識。”

“既然素不相識,那為何要饋贈厚禮呢?”慈禧頓時來了興趣。

“稟太后,當時微臣做了一個夢,夢到一位仙人對微臣說,最近有一個貴人遇難,路過孟津,讓我一定要助貴人渡過難關。仙人說那貴人姓葉赫那拉,鑲藍旗,是個道員。微臣夢醒之後,打發師爺遍尋客棧,還真的找到一位鑲藍旗的道員,於是送去了銀子和燈籠。微臣擔心此事被知府大人知道後,給微臣扣上‘妖言惑眾’的罪名,這才假借了‘門生之誼’行事。”

胡相禮說得聲情並茂,慈禧聽得感慨萬千。她走下臺階一把拉著胡相禮的手,聲淚俱下地表明瞭身份。

當天晚上,慈禧大擺筵席,為胡相禮壓驚,還叫來文武百官作陪。快到宴席結束的時候,慈禧說道:“各位,這位胡相禮大人是我的大恩人,你們說本宮該怎麼感謝他呢?”

眾位大臣一同說道:“加官進爵,重賞胡大人。”

慈禧又接著說:“哀家本來也想厚賞胡大人,可胡大人犯下大罪,證據確鑿,這可讓哀家犯了難。論公,哀家要秉公執法;論私,哀家該知恩圖報,各位說說,哀家到底該怎麼做呢?”

眾位大臣略微想了想,便知曉了慈禧的真正用意,一齊跪下高呼:“法理打不過人情。臣等主張太后將胡大人加官進爵,不僅顯太后知恩圖報之高潔,更彰顯我大清國皇天后土、厚德載物之德行。”

慈禧便下懿旨提升胡相禮為浙江巡撫,領禮部尚書銜。眾大臣自然無人敢有異議。

宴席完畢,慈禧回後宮歇息。心腹太監李蓮英一邊為她捶腿捏背,一邊小心翼翼地說道:“奴才以為,這胡相禮畢竟是依律當斬的犯官,就算對太后一家有救命之恩,功過相抵,免其死罪就算皇恩浩蕩了,現由七品知縣一步登天升為二品巡撫,百官們看在眼裡,背後肯定會說太后行婦人之仁。”

慈禧點點頭,說道:“你說的是沒錯,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哀家真正的用意,你就一點沒有領會?”

“奴才愚鈍,請太后點撥一二。”

“先帝駕崩後,留下我和小皇帝孤兒寡母,內有重臣把持朝政,外有親王覬覦皇位,此時哀家最要緊的是什麼?”慈禧一臉凝重地問道。

李蓮英想了想說道:“依奴才的拙見,最要緊的當是大加封賞,籠絡人心。”

“算你這奴才還有點腦子。”慈禧狡黠一笑,說道,“正因為此時哀家要千方百計籠絡人心,所以才對胡相禮刻意恩寵,藉著這個名目告訴文武百官,只要心向著哀家,即使犯下天大的過錯,哀家也會極力維護,照樣升官進爵。”

3. 送禮真相

那胡相禮自從被太后認作“救命恩人”之後,立刻飛揚跋扈起來,公然賣官鬻爵,大肆收受賄賂。不過胡相禮倒也“誠實有信”,只要掏了銀子,立馬就有官做,比那些只拿錢不辦事的朝廷大員們強多了。這一切當然沒逃過慈禧的眼睛,但為了給百官做個榜樣,慈禧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一日,胡相禮與幾位同僚飲酒,其中一個官員奉承道:“瞧胡大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定是百年一遇的大善人,所以才使得神仙託夢,為太后解困除惡,換來後半生這齊天富貴。”

此時胡相禮已有些醉意,聽到這話不由得哈哈大笑:“我若是善人,那普天之下便沒有大奸大惡之人了。”

同僚聽出他話裡有話,便催促他繼續說下去,那胡相禮仗著慈禧恩寵,更加口無遮攔,將這件事的真相說了出來。

原來,當年胡相禮的確打發師爺送出了三百兩紋銀和一個“平安燈籠”,但他本意並不是送給慈禧一家的。當時胡相禮的授業恩師,一個叫匯誠的官員回京城述職,湊巧也在那個時節過黃河。那匯誠是四川的道臺,恰好也是鑲藍旗,而“惠徵”與“匯誠”發音又極其相似,那送禮的師爺認錯了人,將本該給“匯誠”的東西給了“惠徵”。日後胡相禮雖然知道了此事,但為時已晚,只好自認倒黴,便宜了那個不明就裡的“惠徵”。

後來胡相禮因勾結江洋大盜被抓,稀裡糊塗地竟然被送進了慈寧宮,由太后親自“審問”。雖然當時胡相禮還不知太后的真正用意,但大殿之上太后禮遇有加,並問起那件送禮之事,胡相禮頓時猜到了一二,便將“誤送”之事隱瞞,又聽說當朝太后好鬼神之事,於是假託神仙託夢,大肆宣揚一番,才有了今日這榮華富貴。

幾個時辰後,慈禧接到一份密報,胡相禮說的話一五一十都寫在上面。慈禧看後勃然大怒,將密報扔到地上:“這個該死的胡相禮,既然知道錯送了哀家,不但不將此事爛在肚裡,反而大肆宣揚,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李蓮英見狀,立刻添油加醋地說道:“太后息怒。奴才從刑部侍郎那裡打聽到一件事,也是關於胡大人的。”

“什麼事,快說!”

“奴才打聽到,當年太后過黃河時盛傳的所謂‘水怪’,其實就是與胡相禮勾結的江洋大盜假扮的。他們狼狽為奸,造謠生事,哄騙往來旅客,以販賣‘平安燈籠’謀取暴利。胡大人就是因此下獄的。”

慈禧恨恨地說:“如此說來,他不僅不是哀家的恩人,倒是哀家的仇人了!實在該殺!”

“那奴才就派人將他秘密地……”李蓮英做了一個殺頭的手勢。

慈禧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李蓮英正要轉身往外走,沒注意身後還趴著一隻哈巴狗,差點將自己絆倒。看到此情此景,慈禧計上心頭,將李蓮英攔住:“慢著,先別動手。哀家不僅要堂堂正正地殺掉胡相禮,還要告訴百官一個道理:凡是哀家看不順眼的,別管是多大的官兒,照樣死路一條!”

4. 皇家名犬

這天中午,胡相禮突然接到太后口諭,令他進宮議事。到了慈寧宮門口,只見李蓮英正在給一隻哈巴狗餵食。

胡相禮深知李蓮英是太后身邊的紅人,便畢恭畢敬地上前說道:“下官是太后宣召而來,還請李總管通稟一聲。”

李蓮英面露難色:“你來晚了,現在太后正在睡午覺,任誰也不敢打擾,胡大人只好耐心等待片刻了。您要是覺著無聊,不如給富貴餵食解悶如何?”他指了指身邊那條哈巴狗。

“皇家名犬生來嬌貴,下官又生性魯莽,餵食一事還是算了吧。”胡相禮再三推託。

李蓮英湊到胡相禮耳邊,小聲說道:“這富貴可是太后心愛之物,多少封疆大吏想給富貴餵食以討太后歡心而不能。老奴看你人不錯,想特意幫你一把,喂與不喂,自個兒掂量吧。”

聽李蓮英這麼一說,胡相禮立刻回心轉意,笑嘻嘻地接過富貴。李蓮英塞給胡相禮一把黑乎乎的東西:“給,這是富貴最愛吃的東西,老奴有事先走一步,一會兒太后醒了,你抱著富貴一起進去,保準討太后的歡喜。”

胡相禮答應一聲,捲起袖子便餵了起來。誰知那富貴十分調皮,一不留神便從胡相禮懷裡躥了出去,胡相禮就在後面追趕,不久便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路過的太監宮女無不暗暗嘲笑。

過了好大一會兒,胡相禮終於將富貴攬在懷裡,就聽小太監說太后醒了,宣他進去。進了宮門,胡相禮將狗兒交給李蓮英,自誇道:“富貴大人給下官面子,吃了不少呢!”李蓮英冷笑著接過富貴,立在慈禧身後。

這邊,慈禧東拉西扯地和胡相禮說了一會兒話,突然就聽李蓮英大叫起來:“太后快看,富貴好像快不行了。”慈禧湊上前查看,發現富貴全身抽搐,狗腿繃直,沒一會兒,竟一命嗚呼了。

慈禧怒斥李蓮英:“你這總管怎麼當的,連個狗兒都養不好!”李蓮英一臉委屈地說道:“稟太后,剛才奴才從胡大人手裡接過來的時候,富貴就已經全身癱軟,懶怠動彈了。奴才以為它和胡大人嬉戲累了,就沒在意,現在富貴死了,最大的嫌疑應該是胡大人!”

“你……你血口噴人!”胡相禮氣憤地說道,“分明是你飼養不善,反倒誣賴到下官身上!”

“奴才自從接過富貴就一直在這大殿之上,從未離開半步。可你在殿外等候的時候,對富貴動了什麼手腳,可就無人知曉了。依我看,你必定是對太后心懷不滿而又無可奈何,於是就拿太后心愛之物下手,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慈禧連連點頭:“來人,將胡相禮拿下,送往大理寺候審!”

胡相禮被拖出了大殿。一回頭,發現慈禧和李蓮英正用陰險的眼神看著自己。胡相禮頓時明白了……

第二天的早朝上,慈禧宣佈了胡相禮的罪狀——懷不軌之心,謀害皇家名犬。致使哀家痛心疾首,徹夜不眠。

聽到當朝太后因為一條狗而誅殺大臣,滿朝文武不但無一人反對,反而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5. 尾 聲

幾天後,李蓮英奉慈禧之命到天牢探監。看著身陷囹圄、即將處斬的胡相禮,李蓮英陰陽怪氣地問道:“胡大人,你可知太后為什麼要殺你嗎?”

胡相禮點點頭:“小人居功自傲,貪贓枉法,再加上口無遮攔的臭毛病。”

“你說得沒錯,但只憑這幾點,太后還不至於殺你這個‘恩人’。全因灑家添油加醋,太后才起了殺你之心。”

胡相禮大驚:“小人與你無冤無仇,你為何害我?”

“這要問你自己了。”李蓮英冷笑著說道,“這年頭大傢伙賣官鬻爵,幫人辦事跑腿,無非就是混倆閒錢花花,你做我也做,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可你這名聲實在太好,大包大攬,銀子都入了你一個人的腰包,長此以往,灑家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去了?其中的道理你好好琢磨琢磨,下輩子轉世投胎,別再犯了眾怒!”

幾天後,胡相禮被押赴刑場。隨著他的人頭落地,大清國的朝政也變得越來越腐敗、無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