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車簡史

本田的創始人叫本田宗一郎,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設有一種荷利獎,專門用於獎勵那些在機械工程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迄今為止,該獎項一共頒發過兩次--1936年獎勵了有“汽車大王”之美稱的美國人亨利·福特;1980年獎勵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據此,人稱本田宗一郎為“日本的福特”。

本田汽車簡史

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於日本濱松市(雅馬哈的的創始人山葉寅楠也出生在這個地方)磐田郡光明一個鐵匠家庭,一般有名的人出生都會天有異象(清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降生時紅光滿天以示帝王將相乃天所授),據說本田宗一郎剛出生,小手上便攥了支木棉針,其祖父遂嘆道:好像是為了我們家的鐵匠鋪而投胎降臨似的。那時候他家裡人恐怕認為將來他會成為他們村最厲害的鐵匠吧。

本田汽車簡史

本田宗一郎從小家裡比較貧苦(不像豐田喜一郎或者費迪南德保時捷一樣是富二代),但是從小他也展現出對機械出色的天賦。

20世紀初的日本,儘管打贏了中日甲午戰爭,綜合國力並未大幅領先清朝。1900年,日本才有了第一部汽車,它的主人是一位當時居住在橫濱的美國商人,1年後海峽對岸的中國,老佛爺慈禧也擁有了自己的汽車。在第一輛汽車進入日本後的15年,宗一郎第一次見到了這個改變他一生的事物。一輛福特的T型車,當時福特看到這這個車就和小編小時候看見汽車一樣一路追著跑啊,直到看不見了還要追出去很遠,那種看到汽車心跳的感覺也許就是宗一郎日後對汽車執著的原動力吧。

本田汽車簡史

1922年高小(類似於現在的初中)畢業後,本田宗一郎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來到東京的一個汽修廠,幹起了學徒。也就是在汽修廠的幾年裡,他掌握了很多汽車維修方面的技能。終於要回家創業了,1928年,他帶著汽修廠老闆給他的100日元回家也開了一個汽修廠,並且由於他出色的技術水平,很快便在當地小有名氣。但是修理汽車也不是他的夢想啊,他的目標可不是修理汽車,但是製造汽車投入太大了根本不是他一個汽修廠小老闆能負擔的起的,不能造汽車,造汽車零件該行吧。

1934年,宗一郎突然向職工提出:放棄汽修業務,轉行生產汽車零配件。之所以有這個轉變,是因為經過仔細的市場調查,宗一郎發現:汽修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但零配件供應卻日益緊缺。目光敏銳的他大膽地在這個時刻提出調整方向,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一年宗一郎創建了“東海精機公司”。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製造出了汽車的關鍵零配件活塞環。這一年,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東海精機公司成為豐田的主要活塞環供應商。之前聊豐田的時候說過,豐田會收購或者入股零配件供應商。豐田先是入股,“二戰”以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經濟上同樣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本田公司處境艱難,於是,宗一郎在1945年將自己擁有的股分以45萬日元價格轉讓給豐田。

本田汽車簡史

本田宗一郎在休整了一年之後,39歲的本田宗一郎在濱松市成立“本田技術研究所”。主要生產紡織機械。戰後的日本有很多舊的沒用的通訊機,本田把這些通訊機以很低的價格收購來,然後自己改造之後裝到自行車上,本田最早的摩托車誕生了。因為日本山區很多,很多地方都有坡路而且也比較窄,自行車騎起來太費勁,汽車又太貴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所以摩托車就賣的十分火爆。本田宗一郎靠著這個發明又賺了不少錢,但是這個通訊機也不是無限的,用完之後就沒有了。這對本田有很大的啟發,依靠別人的東西是不能長久的,必須要自己創造,而且還要造別人沒有的,以至於後期本田技術部發提案的時候宗一郎首先就問這個別人有沒有,有的話就不做,沒有的話立馬批准。

本田汽車簡史

1947年本田宗一郎親自動手研製了50毫升雙缸摩托車發動機,本田的摩托車終於誕生了。當時日本有好幾十家做摩托車的,競爭十分激烈,政府都不支持本田做摩托車,本田宗一郎就想,怎樣才能快速的讓大家都接受並認可本田的摩托車呢,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比賽,在比賽中拿到冠軍大家都不知道了嗎,政府也不會不支持了。這下本田摩托車就開始並且一直都延續至今的賽車之路。曼島TT摩托車大賽可以稱為世界上最搏命、最壯觀、最危險的賽車比賽,這是歐洲當時最流行的賽事。本田還沒開始造摩托車就開始準備參加比賽了。本田宗一郎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不畏權威,敢打敢拼,只要是認準了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第一年去的時候鎩羽而歸,去了4臺車預賽都沒跑下來。第二年接著去,結果本田去了6臺車,包攬了這項賽事的前6名。這下全世界都震驚了,誰也想不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日本小廠竟然拿到了冠軍。本田憑藉這個一炮而紅,慢慢的成就了世界第一的摩托車帝國。本田的摩托車銷往世界各地,現在很多東南亞的國家把摩托車就叫Honda。如今,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在全世界摩托車的銷量中,每4輛當中就有1輛是本田摩托車。

本田汽車簡史

技術上在不斷地前進,但管理也不能放鬆。宗一郎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專長是搞技術,而公司發展還迫切需要管理營銷人才,於是1949年,管理專家藤澤武夫加盟本田的事業,使本田的市場逐步擴大,後來他被稱為“技術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號人物。

本田汽車簡史

本田在摩托車方面獲得了大量的經驗和資金,本田宗一郎始終沒有忘記他造汽車的夢想,1962年本田開始涉足汽車產業,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本田宗一郎討厭模仿,他認為只有創造出別人沒有的高質量產品才能走向汽車產業的巔峰,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直到現在本田也秉承了宗一郎的思想勇於創新、不斷超越。和摩托車的套路一樣,本田開始參加各種汽車比賽,1965年,本田賽車在歐洲賽程頑強拼搏,終於獲得了冠軍。這一勝利,意味著日本的汽車製造技術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1986年本田公司製造的賽車在賽車運動的最高領域--汽車速度賽一級方程式大賽 (F1)上擊敗所有對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日本繼美國之後推出了限制汽車排放廢氣法,本田開發出了更環保、排放更低的更符合《瑪吉斯法》的CVCC發動機,並用於“西古比”“阿科德”(最早的雅閣)轎車的批量生產。這宗一郎避免了危機對汽車行業的巨大沖擊,一舉超過東洋工業、三菱汽車等老牌汽車公司。

本田汽車簡史

在本田公司獲得飛速發展的1961年,本田宗一郎就許下諾言:"我將提名公司中最優秀的人選充當我的繼承人,如果沒有合適的,外國人也行。因為一家世襲經營的公司大體上都是要破產的,你就走著瞧吧。"1973年9月24日,本田公司舉行創業25週年紀念活動,就在這一天,本田宗一郎履行諾言,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而這個接班人不是自己的任何親戚,只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專家,這件事驚動了這個世界!因為宗一郎認為,企業是社會的,而不是個人所有的!多麼無私豁達的想法!(本田宗一郎的兒子本田博俊與本田技研第四任社長川本信彥一起,成立了一家廣為人知的改裝品牌——這就是MUGEN無限。)有一次,鈴鹿市長要求我把鈴鹿市改名為本田市,他所持的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鈴鹿市有大型的鈴鹿賽車場,又有幾家鈴鹿工廠,幾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飯,因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員工與家屬。豐田汽車的根據地叫豐田市,日立製作的發祥地叫日立市,那麼本田技研所在地鈴鹿市也應該改名叫本田市才對。鈴鹿市長的建議,初聽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卻被拒絕了,因為這是不符合本田宗一郎的處世哲學的。本田宗一郎在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感嘆道“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和“本田技術研究所”,這兩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的遺憾。“因為這違背了本田宗一郎的哲學:公司應該是大眾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並非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為"私器"。

本田宗一郎擁有470項發明和150多項專利 。被現代工業界譽為“亨利·福特以來唯一的最傑出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家” ,與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稻盛和夫併成為日本經營四聖。

另世人被稱為

“日本的福特”。

本田的汽車和摩托車以高的可靠性被大家所喜愛,本田是最能代表日本汽車工業的,本田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本田獨創i-tec技術、地球夢發動機),變速箱技術(本田的cvt變速箱、AT變速箱、雙離合變速箱都獨樹一幟,和其他廠家不同)而且很多零件都是自己生產的,這就保證了零配件的質量降低了整車故障率。這個是很多懂車的人都選擇本田的原因。本田有一套MM理念,就是發動機艙和後備箱最小化,乘客艙最大化(最典型的飛度),這一點比較極端。

本田汽車簡史

說說本田的缺點吧,和很多日系車一樣,本田為了降低成本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潤,做了很多偷工減料的事,比如說熱成型剛的使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把雅閣的前輪單獨支起來,有些時候前門是打不開的,因為車體的抗扭強度低,車身剛性低車體變形了)。這個就是在被動安全方面做的不好,對消費者不負責任。很多人說日系的車皮薄,不安全,其實這個倒不一定。因為汽車的安全性並不是車表面越厚就越安全,所有的車在銷售前都要經過在天津的碰撞試驗,這個試驗的要求是國家定的,只有能通過碰撞試驗的車才允許銷售,日本車都能通過。(有人說是國家為了讓比亞迪、奇瑞、吉利等國產車能通過而降低了試驗標準)。

本田汽車簡史

日本的企業基本都是給員工養老的,很多員工一輩子都在一個公司,這導致現在很多高層都是年齡比較大的,比較保守。之前就沒有看到中國巨大的乘用車市場,這讓大眾佔了先機,經過這麼多年的耕作,本田和大眾在國內的銷量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一方面就是本田的營銷做的確實不好,除了東本和廣本的內耗,你去本田4S店裡都能感受到和其他德系品牌營銷方面的差距。(比如說CRV和途觀,在國內途觀比CRV賣的好,但是在美國CRV能把途觀甩好幾條街,是美國人不懂車嗎?)。不過這個倒是秉承了宗一郎老爺子的傳統,認為只要技術好就行,本田的技術確實好但是營銷方面做的不到位的話是很難有量巨大的飛躍的。比如說本田思域,這個車如果讓大眾來賣的話,我相信銷量肯定不止如此。(本田技研表示不服!)

本田汽車簡史

這裡本不該對本田的營銷妄加評論,也許正是本田這種技術宅的基因,崇尚技術的個性才讓本田有了今天的發展,才會在全世界湧現出那麼多的本田粉。我相信隨著人們對汽車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還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本田車。

那麼,你會買本田什麼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