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近日,央視綜藝頻道主持人董卿走進浙江音樂學院,做了一場名為“從《朗讀者》看電視文化節目的創新與影響”的講座。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講座中,董卿回憶到,從化身製作人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得不開始“低頭”。她說:“當初籌建節目之難是‘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一開始,我每天跟著廣告部的同事出去見客戶、招商,掏心掏肺地說了半天,最後客戶說:董卿,咱們合個影吧!”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當被臺下學生問及“從主持人到導演、製作人,每一次跨界轉型是否遊刃有餘”時,董卿坦言,“我有一個專門拔眉毛的小鑷子,現在專門用來拔白頭髮了。我總結過,熬夜不超過凌晨2點不長白頭髮,超過3點就長。每次熬到凌晨四五點回去休息,我就會發現這麼一寸白頭髮,倔強地豎在頭頂。所以,大家看到的遊刃有餘,是把背後的磕磕絆絆、跌跌撞撞留給了自己。”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這讓人想起在今年《朗讀者》獲得電視文藝欄目大獎“星光獎”,董卿作為節目主持人、製作人、總導演上臺領獎時,獲獎感言的一段:“做文化節目沒有幾個不是揹著人掉過眼淚的,但是歌德說過,沒有在長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言人生。”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所以,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這個世界上,有能力者多之,然而能走到最後的都是有恆心和毅力的人。而所有的出口成章,都是日積月累。對於主持人來說,平時不斷的充實自己是很重要的。董卿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就讓我們驚豔了,每一期都能說出讓人深有感觸的句子。比如遇到一位斷臂女孩,她說的話應該會讓這個姑娘充滿力量吧。“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完整,只不過有些是看得見的殘缺,有些是看不見的,用樂觀、堅強,勇敢追求一顆完整的心靈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欽佩的。”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她也會注意到百人團裡一位農民大爺:“一位只讀過四年書,當了一輩子農民的大叔,那詩啊,就像那荒漠中的一點綠色,始終帶給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澆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長,一直到今天。所以即便您答錯了,那也是在我們現場最美麗的一個錯誤。”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跟專家老師討論,詩詞也能張口就來。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被選手的父女情感動,她就脫口而出一首葉賽寧的詩《我記得》:“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髮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董卿:哪有什麼遊刃有餘,不過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努力

聽到一位選手說,自己的父親是盲人,從小父親用口口相傳的方式教他詩詞,董卿就聯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的經歷和名句:“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一個人不能光著眼於現在。作為一個稱職的節目主持人,外在的東西很快就會成為過眼雲煙,現在的觀眾越來越偏愛智慧型的、知識型的節目主持人,而這一切不是憑先天就能得到的。——董卿

董卿: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是用來揮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