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一代 爲何現在養老也成了大問題?

“知青”一個特殊年代的名字。中國60歲至70年老年人中,曾經上山下鄉的知青佔到70%左右。如今他們面臨退休養老疾病等問題,三千萬知青正在減量,他們也急待政府和社會各方給予關注和支持。

知青一代 為何現在養老也成了大問題?


一、知青老年化狀況

在中國社會養老的大形勢下,知青老齡化狀態及養老問題尤為嚴峻。中國改革進程中出現各類的不完善“陣痛”,諸如基尼係數過高,貧富差距過大,繳納社保金和退休養老金領取出現雙軌制,社會養老資源稀缺匱乏等,知青都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有企業虧損倒閉、破產、改制。大批職工下崗失業,其中知青佔75%左右。21世紀初至今退休的老年人中,曾經上山下鄉的知青佔三分之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老知青劉曉萌在《不要美化上山下鄉》一文中說:“現在城市的底層,被邊緣化的貧民,很多都是當年的知青。前幾天看到知青作家梁曉聲有個談話,他說85%的知青處在社會底層。落入底層的原因當然有多種,有的原本就是工農子女,家境差、文化水平低,又沒有可以利用的社會關係,他們在農村呆的時間較長,後來沒能升入大學;再有就是他們的家庭出身不好。所以我覺得不能忘記這些人。

知青一代 為何現在養老也成了大問題?

(二)知青老人中的絕大多數處於社會的最低層,退休金低,僅夠維持自身生活,若患病或需要護理,就會捉襟見肘,無力承擔,陷入窘困境地。2013年2月22日,中國社科院發佈《2012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全國老人近四成人認為養老金過少,甚至不能滿足生活需要。絕大多數知青未富先老,退休後由於領取的退休金少,社會保障低,早已淪為社會最低層的龐大弱勢群體。

知青一代 為何現在養老也成了大問題?


二、知青養老困境的原因

中國地廣人多,國情複雜,進入老年社會後面臨的養老問題越來越多,當局和社會都深感困擾。就知青養老問題而言,筆者認為當前存在“四大缺位”,即主體缺位、政策缺位、資金缺位、資源缺位;還有就是現時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過大。

(一) 養老主體缺位

中國傳統歷來強調“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人進入老年必然產生依賴感,究竟能依賴誰?80年代曾說,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90年代變成,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新世紀後大家的共識是,養老不能靠政府。

知青一代 為何現在養老也成了大問題?


中國傳統的養老理念是“養兒防老,多子多福”,這對當代的中國社會已不現實。因為1979年中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後,家庭普遍是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三口小家庭,他們的獨生子女婚後呈現“4+2+1”的倒三角模式。一對年輕夫婦要贍養4個老人和1個小孩,自己還要工作掙錢,導致很多年輕家庭負擔很重,照顧老人往往力不從心。有人戲稱,中國獨生子女的一生是:無比幸福的童年;無比沉重的中年;無比悽慘的晚年。

在當今中國,要實現“養老靠社會”是很不現實的。因為“養老靠社會”的實質就是要依靠政府或社會慈善公益組織,而中國的社會公益慈善機構組織現時很不完善,國民整體慈善意識不強,老百姓也好,企業家也好,他們的捐助慈善多是發生大災大難的時侯,依靠廣大民眾的善舉不可能支撐永久性的社會慈善開支。

知青一代 為何現在養老也成了大問題?

(三) 養老資金缺位:

由於養老金缺口日益擴大,延長退休年齡被提上議程,以減少養老金的支出。2020年逐步將退體年齡推遲到65歲。根據測算,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全國的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而據《新快報》報導,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則強烈反對延遲退休政策。他認為,要解決養老金的缺口問題,應該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或者劃撥國有資產入全國養老基金中,以及在養老金基金的保值、增值等方面來彌補補養老金的缺口,不應在延遲退休年齡上做文章。社會學專家唐鈞也認為,一些官員、專家主張延遲退休,或提高職工繳交養老金的標準,是撇開政府的責任。事實上,現在全國的養老金總額存在鉅額債務和缺口,是長期以來政府財政對社保投入太少的結果。

(四) 養老資源缺少:

養老資源是指社會的養老福利院床位、治療器具、護理設施等物質條件。改革開放前,中國是一個物質短缺的社會,許多物資還要憑票證計劃供應。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物質越來越豐富,早已經是買方市場,但社會福利性的養老、醫療服務資源仍然十分緊缺匱乏。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每100位60歲以上老人,國家財政承擔的公益養老福利院床位,達到18-20張床位,非洲國家也達到12張床位。然而中國就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也才達到6-7張;內陸一些條件差的城市,只有2-3張,有的地區更幾乎空白。有關數據顯示,現時中國的養老保障和醫療服務覆蓋面,僅佔老齡人口的56%。北京市老人排隊等侯公辦養老院的床位,一般要輪候幾十年,最久的甚至要輪候100年。很多城市老人輪侯公立老人福利院的床位,己經排到10年至20年後。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快了民營資本進入養老行業的腳步,但是一是目前企業投資養老項目的時間還不長,還處於探索階段;二是投資成本高,國家扶持力度還不夠,對於部分低收入知青人群來說入住費用壓力比較大,需要福利政策支持。

如何走出知青養老的困境,讓廣大老知青能安渡晚年,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涉及中國的政治與和諧穩定。也希望有識之士能儘快能拿出可行性辦法解決這一難題。

文章來源:江蘇社會文化研究學者、揚州老知青研究會秘書長王家林(有刪減)

親睦家 “中國全域醫養產業運營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