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用和平手段篡位、又能善待前朝皇帝的權臣

熟知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是漢獻帝劉協,最後為魏氏所代,繼位是權臣曹丕。

曹操在建安25年去世後,曹丕在親信大臣幫助下順利的當上魏王。接下來的九個多月時間,這些所謂魏國臣子,使盡了歌功頌德拼命拍馬屁的力道,彷彿在迎接新的帝國誕生,要把漢朝掃進歷史的垃圾桶裡。

再讀三國:用和平手段篡位、又能善待前朝皇帝的權臣

曹丕當上魏王后,社會上出現許多“祥瑞之象”,什麼黃龍、鳳凰、麒麟、白虎等不太出現的靈獸奇禽都出現了,還有什麼甘露、醴泉也都發生了,一波又一波的造神運動,要把曹丕往更高的位置上推。曹丕當然心知肚明,卻假惺惺地回絕眾人的勸進,他說要仿效周公盡力輔佐漢室,然後功成身退,返回故鄉。

漢獻帝其實也明白曹丕玩弄的權術,但漢朝已經沒有復興的可能了,他曾經努力過要剷除曹操的勢力,卻屢屢遭到失敗,漢朝覆亡只在旦夕之間而已。漢獻帝更將兩個女兒嫁給曹丕,結為姻親,群臣們更卯起勁來勸進,脅迫漢獻帝下詔要把帝位傳給曹丕。

再讀三國:用和平手段篡位、又能善待前朝皇帝的權臣

曹丕接到詔命,假裝心驚膽跳,其實內心無比歡喜,他的父親沒能做到的事情,他卻做到了。但還是得演一下戲,曹丕宣稱,寧可跳東海自殺也不願接受詔命,但臣子卻懂得主子的真正想法,忙著準備建造受禪臺。就這樣,曹丕假模假樣退讓三次之後,漢獻帝很配合的發出第四次詔命,曹丕終於“勉為其難”接受了。

禪讓大典由當初率文武百官勸進的曹丕親信華歆登場,漢獻帝也把皇帝玉璽準備好傳給曹丕。這一年是公元220年10月,漢獻帝延康元年。東漢從光武帝劉秀的“中興”到獻帝劉協時“禪讓”,共歷12帝195年。漢獻帝在同年的11月被封為山陽公,在他的封地裡,可以保有著漢朝的正朔,而且給予免稱臣的待遇。

再讀三國:用和平手段篡位、又能善待前朝皇帝的權臣

曹丕即位後稱國名為魏,把首都雒陽改稱為洛陽,即位第二年,劉備誤以為漢獻帝被害,也自立為帝建立蜀漢政權。孫權則是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者,建立東吳政權。

漢獻帝成為山陽公之後,立志行醫救人,受到百姓喜愛。曹丕不殺山陽公的原因,則是可藉此告訴眾人,他的得位是因「禪讓」而非竊國,也讓山陽公成為歷史上,少數的亡國君主,卻還得以善終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