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討論|「扶不扶」 「讓不讓」終成深思

“讓不讓”類似問題時刻都在。9月24日,在南京地鐵三號列車上,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後,與坐在一旁的黑衣男孩發生爭執。男子稱黑衣男孩“腳尖對著自己”,“讓你蹺二郎腿”,隨後一腳踹在男孩胸腹處。

且南京地鐵公安表示,男子行為已構成毆打他人,可行政拘留,但警方未接到報警。

道德討論|“扶不扶” “讓不讓”終成深思

道德討論|“扶不扶” “讓不讓”終成深思

“見義勇為 、尊老愛幼”本是我國傳統美德,什麼時候竟然發展到如此地步。

2014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將一直被大眾熱議的“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的社會話題搬上春晚舞臺。小品裡有一句經典臺詞“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引發國人深思。

道德討論|“扶不扶” “讓不讓”終成深思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扶不扶”倒地老人屢次成為公眾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伴隨事件出現。原本最簡單不過的助人為樂行為,卻因為“訛不訛”而要左右衡量,成為社會難題。不扶,於心不忍;扶了,唯恐被訛上身。是人心冷漠道德滑坡了還是壞人變老繼續刁難好人?是媒體呈現的“真相”放大了矛盾還是公眾審視的目光太過集中?扶還是不扶,為何成為社會難題?

道德討論|“扶不扶” “讓不讓”終成深思

老人跌倒扶不扶?古人給我們做榜樣。

他因為扶了此人而官升三級(李世傑),他因為家裡貧窮,雖有滿腹才華卻無處可施展抱負。直到有一天,乾隆微服私訪,途中遇大雨不幸滑到,身後官員全都害怕,只有他一個人扶起了乾隆並且是在不知道其身份的時候。他就是秉承著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隨後官員們把矛頭都指向他,說他驚擾到了皇上。他一臉懵的說“皇上摔倒了不扶,難道就這麼看著”。

如果是你,你又會怎麼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