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三項機制」 看商州區如何激發乾部主動擔當作爲

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這是上級對不擔當、不作為者的慣用手法。而從下級的角度看,對於擔當和作為有何期待?

幹部幹部,幹字當頭。

擔當、實幹對於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來說曾經像空氣一樣,常常被忽略其存在,但無時不發揮著強大功效。

有人說,當你感覺身體某一個部位存在的時候,一定是它生病了。

當前,中省市縣都在出臺文件、制定措施,讓“擔當、作為”一下子佔據了“C位”。難道其真的“病”了嗎?病根又在哪裡?

從商州出發,本刊記者赴多地採訪,並以商州這個曾經腐敗高發、半城半鄉、脫貧攻堅等重點任務十分艱鉅的特殊區域作為樣本,總結幹部敢擔當、善作為的關鍵要素,剖析不擔當、不作為的部分緣由,傾聽基層幹部的苦衷。

商州經驗:嚴管厚愛兩手合拍

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是商州區激發幹部主動擔當、作為的關鍵招。

“組織上沒把我一棍子打死,給了我知恥後勇的機會。”8月22日,一名因完成重大任務不力而正在區級部門“跟班學習”的鄉鎮黨委書記說出心裡話。

2016年起,商州區實行不擔當、慢作為幹部“召回跟班學習”管理措施。當年,兩名鄉鎮黨委書記“跟班學習”後,工作狀態明顯改變。

去年,商州區一名幹部連續多日加班,突發疾病在家中去世。按照相關政策,不能認定因公犧牲。區委領導從幹部關愛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錢,主動上門慰問,在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這些年,商州區每年從財政拿出100萬元,作為幹部關愛基金,對生活有困難、家庭有突發事件的幹部幫扶、關愛。

“對幹部嚴而不酷,愛而不溺,是當前幹部管理中需要把握的一個‘火候’。”商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閆爭民說。

敢於在吃勁崗位上檢驗幹部,並不恥於糾正,體現著商州區領導自身的擔當精神。

去年脫貧攻堅最“膠著”階段,區上公開物色扶貧部門負責人,不少人推薦一位敢闖能幹的區屬企業領導,區委大膽讓其“兩頭兼職”。

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名幹部搞管理並不像經營企業一樣風生水起,於是,新選任了扶貧部門負責人。這名幹部“重掌”企業後,工作較以前更加出色了。

一位縣級部門負責人坦言,這種情況在幹部任用中時有發生,大多數縣級主要領導礙於面子,會硬著頭皮讓人崗不適的幹部幹下去,商州區領導敢於當“皇帝新裝”中的“小男孩”,是敢擔當、敢作為的最好示範。

無獨有偶。今年,村支部換屆中,商州區一名年輕的大學生村支書,因推動工作不力,被鎮黨委勸其讓位,並當上了村裡的文書。

從支書到文書,反映出一個地方幹事的環境和氛圍。

活用、用活“三項機制”,是商州區激發幹部擔當作為的制度保障。

區裡按照管理權限,對所有幹部實行“正負面清單積分制”。脫貧攻堅、移民搬遷、產業發展等重要的單項工作實行每月排名、通報。

明確對部門和鄉鎮的年終考核獎金髮放時,不搞平均分配,按每個人的積分多少、貢獻大小獲取,形成鼓勵幹事、激發擔當的鮮明導向。

區委硬性規定,每調整一批幹部,必須用30%的比例適用“三項機制”。僅2018年,就有6名鄉鎮黨委副書記,因敢於擔當、工作實績突出,走上鄉鎮長的崗位。

區縣同屬基層單位,商州區鼓勵激勵幹部擔當有為的招數並不高大上,但接地氣、很管用,是仰視角度下,熟稔幹部怕擔當、怵作為具體原因後,從小處著手的有益探索。

用活“三项机制” 看商州区如何激发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社區工廠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梁生樹攝

基層困惑:種種任務常常“打架”

不可否認,當前從嚴治黨“緊箍咒”緊了、作風治理規矩多了,反腐力度加大了,紀律要求嚴了,經濟獎勵大量取消,個別黨員幹部身上存在著思想上求“穩”、觀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不擔當、怕擔當現象。

放眼全省,絕大多數黨員幹部,人心思進,敢闖能幹的同時,對上級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困惑不少。

工作任務互相“打架”是困惑之一。

陝北一位縣委書記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兩次參加市裡不同會議的迥異心境。他所在的縣債務較少,在參加“金融工作會議”時,看到不少同行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而焦慮,自己心裡美滋滋的。沒過多久,在追趕超越點評會上,所在縣排位較靠後,自己覺得臉上掛不住。

他說,作為縣委書記,心裡很清楚這兩件任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對大多數“吃飯財政”的區縣來說,在“刀下見菜”時就會有所顧忌。

一些幹部坦言,在縣級領導崗位上任職的幹部,不想幹事的屬少數,大家最大的顧慮是,在破解難題時的“排頭兵”,會不會成為出現失誤時的“責任人”被往前推。

對於政策“打架”,陝南一位縣委組織部長也有同感。

多年前,按照省上的政策,該縣8名優秀村支部書記享受副科級待遇,在村級幹部中起到很好的鼓勵激勵作用。在消化超職數配備幹部時,這事列入整改之列。

現在,所在的縣有一批優秀村幹部,大家眼巴巴地希望能捅破村幹部政治待遇的“天花板”,但縣委卻左右為難。

不少幹部反映,當前流行的事事留痕成了層層推責任、怕擔當。

如果讓鎮村兩級幹部評選近年來最“折騰人的事”,脫貧攻堅中的“數據清洗”名列榜首。

一位駐村扶貧隊長介紹自己實幹事例時,直言不諱地說,自己把折騰數據的時間用在了發展村裡的產業上,本村的產業比鄰村整整早了一年。言下之意,有些村為了應付數據,延誤了最佳的栽種時間。最讓他不能理解的是,村民外出打個零工的收入還要用票據來證實,美其名曰留痕、印證,實質是各級層層推卸責任,何來的擔當可言。

“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不會為”成為基層幹部不敢擔的主因。

一位鄉鎮黨委書記告訴記者,受幹部“入口”的限制,鎮一級的幹部主要是大學生村官轉任和退伍軍人中安置。不少人有熱情,缺方法,落實起任務難免縮手縮腳。

而不會幹的另一個原因是工作條件和待遇造成的幹部流失。一位縣級人事部門的幹部說,鄉鎮稍有能力的幹部,就被各級“扒”走了,鄉鎮成了幹部“中轉站”和“培訓基地”。

關中一位縣委組織部長說,不少鎮村幹部一說起黨建工作,首先想到的是“修房子”“掛牌子”“抄本子”。總認為村級活動陣地房子蓋得漂漂亮亮,各種資料撂下一桌子,黨建就搞好了。說白了,還是能力的問題。

當下,真正使幹部的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得到彌補,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導致的“不會幹”問題。

用活“三项机制” 看商州区如何激发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貧困群眾的藥材喜獲豐收 阮世喜攝

基層期待理解和公平

習近平總書記說,好乾部是鍛煉出來的,也是組織關心出來的。讓大家幹得開心、拼得安心,我們就一定能增強幹部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在幹部“遇到挫折時幫一把、失落失意時拉一把、受到排擠時挺一把”,這些關愛激勵幹部的措施,起到了疏導情緒、凝聚人心、激發活力的良好效果。

一位女縣委書記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到了廣大基層幹部的心窩裡。

以她為例,最近單位組織了一次體檢,她的體檢報告上有5項打著問號,需要進一步複查,任務滿負荷,哪有時間去查?只能小車不倒接著推。

今年六一兒童節,她忙活了一天慰問留守兒童。晚上回到住處,未成年的兒子從爺爺奶奶處打來電話,哭訴沒有得到母親的關愛,自己猛然醒悟:咱的娃也是留守孩子。

現實中,基層工作常常面臨著“上面千條線,下面一秒針”的壓力。“五加二”“白加黑”的辛勞倒是其次,不被理解、不被認可之苦更令幹部困擾。

有時是“上面不理解”,急難險重的任務壓力之下,上級機關也許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僅“一票否決”的考核就高達十幾項。有時是“群眾不理解”,老百姓還未理解消化,任務就要迅速執行。

有的基層幹部說,黨員幹部是“僕人”,但絕不是“超人”。讓吃苦者不吃虧、流汗者不流淚、擔當作為者沒有後顧之憂,同樣考量著上級機關的擔當。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被幹部廣泛認同。但一些基層幹部希望,問責時多聽聽當事人的想法和意見,使處分“背”得讓人心服和服眾。

陝南一個鎮的副鎮長,3年時間內因群眾非訪、燒秸稈和非法採石捱了3個處分,導致本人得了抑鬱症。

記者瞭解到,在鎮村幹部中,一人數次受處分和班子多人挨處分的並不少見。導致個別人產生“賬多不壓人”的心理,更多的人因此而不敢放開手腳去工作。可以說,這樣的處分失去了本來的作用。

關中某鄉鎮發生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傷人事件,在處理相關責任人時,一位事業單位年齡較大的幹部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保全了一位有培養前程的年輕公務員。

“在受處分的關頭都能想著為同事撐起一把小傘,你說這樣的幹部是擔當還是不擔當呢?”省委機關一位處長在講述這件事時,聲音有些哽咽。

機會均等、待遇公平是基層幹部擔當、實幹的最大動力。

陝南一個鄉鎮在編97人中,公務員33人,其餘64人是事業單位和工人身份。公務員中,40歲以下的僅4人,接近退休的近10人。鎮長說,幹活的主力是事業單位幹部和工人。

在發放公車改革補貼時,公務員每月能領到幾百元的車補,幹同樣活甚至多幹活的事業身份幹部就分文沒有。基層幹部調侃,只能說,制定這項政策的人是公務員。

和錢相比,晉升通道受限更讓他們尷尬。幹不到副科級,就沒資格進公務員序列,到了副科還有年齡的限制。特別是職務和職級並行的政策都把事業單位人員劃在界外。

採訪中,幹部們認為,實幹、擔當既是黨員幹部的職責要求,也是從政本分,不應該有任何理由搪塞。但強調擔當的同時,基層面臨的這些困惑同樣值得重視。(記者 梁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