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紅木特色小鎮,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轉型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可見

肇慶市位於地圖最西部

肇慶大灣紅木特色小鎮

正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轉型

提升“新動能”“新格局”“新技術”

傳承千年紅木文化

將大灣紅木打造中國文化一張傳承名片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大灣鎮位於肇慶高要區中西部,與肇慶市城區一江之隔,東臨西江,南接白諸、新橋,西靠雲浮市,北鄰小湘鎮,距肇慶城區7公里、高要城區僅3公里、雲浮市思勞鎮18公里,接壤廣肇高速路出入口(馬安段)僅5公里,客運碼頭穿梭肇慶、高要兩地,水陸兩路交通極為便捷。

大灣鎮因其地勢低窪,一面臨水,三面環山,中間是一個開闊的窪地,形成一個“大灣形”而得名。大灣鎮土地總面積101.63平方公里,總人口41530人。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該鎮紅木工藝生產歷史悠久、工藝考究,素有“紅木之鄉”的美譽,“粵港澳大灣區”內之大灣鎮是清代以來,匠人以匠心之責而創,以精雕細琢之技而造,融藝術與紅木之魂相合,使之得以重生。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據西江紅木傢俬廠羅麗英介紹

大灣鎮清代已有紅木作坊,60--70年代以生產樟木箱為主,80年代開始重新生產紅木傢俱,九十年代曾出現過200多家的生產單位。大灣鎮紅木傢俱主要採用從東南亞和非洲各地進口的優質花梨、酸枝、紫檀、烏木、雞翅、菠蘿格等名貴木材作為原材料,經乾燥穩定、選材開料、精細雕刻、打磨拋光、上膠油漆等工序製作而成。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據高要區大灣鎮鎮委書記吳少榮介紹

紅木產業是大灣鎮的一大特色品牌產業,迄今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目前,該鎮共有紅木私營企業和個體加工戶134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年銷售收入達6億,主要產品紅木工藝品和成套的紅木傢俱,暢銷國內市場,遠銷歐美和港澳臺地區。

大灣鎮經過多年積累及引導發展,力爭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利用一系列決策給大灣鎮帶來了難得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鎮黨委、政府決心緊抓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強勢推進紅木文化產業園建設,紅木產業的集聚優勢,將紅木產業做大做強,在原有“紅木一條街”的基礎上,融合產業優勢,發揮聚集效益,充分藉助大灣區效應,將紅木產業的集聚優勢,依託市、區交通縱橫的一條主軸線,傾力打造"原材料交易區、生產集中區、展示交易區"。

紅木文化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規模、運營模式,科學佈局上要充分體現紅木文化和古色古香的嶺南文化特色;積極打造成紅木產、學、研、銷一體化的,形象獨特的省,市紅木產業園。

大湾红木特色小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转型

另悉,以新規劃的千畝紅木文化產業園為載體,全力打造紅木特色小鎮,產城融合,產業興鎮,推動鄉村振興,目前,總投資50多億,佔地1008畝,首期420畝,總建築面積111.81萬平方米的核心交易區,該項目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大灣紅木文化產業園共分為三期開發,預計第一期項目近期正式動工。

背景鏈接: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在經濟史上,灣區並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它還代表著一種發展路徑、經濟體制,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帶地區。灣區引領的城市群,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牽引力量。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的重要一極,如何轉換動能,實現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轉變增長方式”成為決定成敗關鍵的“戰點”。當今世界的競爭,已經從國家層面,過渡到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大灣區的發展和轉型如何,將成為促進中國發展的新動力,合理的產業、城市分工是必然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