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辭職,揭祕職場青年「裸辭」現象

現如今不少職場新人會通過跳槽來尋求升職加薪的機會,有些人甚至還沒想好之後怎麼安排就作出辭職的決定,這種做法通常被稱為“裸辭”。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畢業4年,我換了13份工作”……網上有關年輕人頻繁離職的文章不少,一言不合就“裸辭”“閃辭”。一些年輕人“這山望著那山高”,缺乏定力,頻繁跳槽,希望以此來增加收入或是謀求高位,可是工作換來換去的多,事業有所起色的少。


一言不合就辭職,揭秘職場青年“裸辭”現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18~35歲的職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22.5%的受訪職場青年“裸辭”過,49.4%的受訪職場青年考慮過“裸辭”。

不滿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適應企業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訪者認為是職場青年“裸辭”的主要原因。

47.1%的受訪職場青年覺得“裸辭”不理智,受訪職場青年認為生活沒有保障是“裸辭”帶來的最大問題。

69.2%的受訪職場青年建議“裸辭”的人合理利用“空檔期”。

受訪職場青年中,工作3年以下的佔6.3%,工作3~5年的佔45.2%,工作6~10年的佔35.2%,工作10年以上的佔13.2%。


一言不合就辭職,揭秘職場青年“裸辭”現象


看別人裸辭那麼痛快,說走就走,人家家裡有礦,你呢?

在裸辭之前,你應該問一下自己這幾個問題。

1.能否承受暫時的經濟壓力從現實的角度考量,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任何工作的直接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任性自然可以,那麼能否承受暫時經濟壓力呢。有娃的奶粉錢攢夠了沒?單身的下個月要交房租怎麼辦?2.是否有周密的職業規劃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一個詞:“間隔年”——是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了好一陣子的概念,意思就是說,辭職之後專門一段時間不去工作,一方面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讀讀書,旅旅遊,充充電。



一言不合就辭職,揭秘職場青年“裸辭”現象


裸辭不是陷阱,沒有積澱才是,這也側面反映了年輕人,要多積澱經驗。

有人問知乎人力資源答主Sean:計劃裸辭,需要注意些什麼?他回答:只需要注意一點,不要裸辭。

可以說很扎心了。

裸辭帶來的被動局面,不用多說你就能掰著手指頭數出個1234。

-削弱了與下一家公司議薪資本;-喪失原公司的人脈資源和平臺資源;-中斷收入源帶來的經濟壓力;-隱約的心理負擔,導致自我懷疑…


一言不合就辭職,揭秘職場青年“裸辭”現象



得失本是一場博弈,無所謂對錯,關鍵看“得”是否大於“失”。

何況,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因此當你萌發裸辭念頭,要記得兩點:

第一、有充分積澱;第二、有值得的理由。


先看第一條,什麼叫有充分積澱?

你拿著問題找答案,對著剛才說的種種弊端,其實很容易發現應對之策:

有能力、有人脈、有積蓄。這三者是你的籌碼。


一言不合就辭職,揭秘職場青年“裸辭”現象


裸辭≠詩和遠方≠翻新生活

詩和遠方是需要資本的,你就看說這話的高曉松,你是擁有他的才華呢,還是擁有他的殷實家底?

凡人你我,與其羨慕被包裝後的“放棄一切,TA終於過上想要的生活”新聞個案,不如捫心自問,有沒有實力為此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