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 觀空不證空?

維摩詰 觀空不證空?​​

話說佛陀希望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去看望病中的維摩詰居士,然而須菩提自覺境界不足,不敢前往,向佛陀描述了維摩詰居士和他的對話......

維摩詰居士盛了飯對他說:

須菩提,你如果能以平等的心乞食,那麼對一切諸法就不會產生分別念;反過來,你如果能以平等的心看待一切諸法,那麼你也能做到一視同仁地乞食,如果是這樣,你從我手中乞食就不會慚愧......

維摩詰居士說:

你如果能夠不斷淫慾、嗔怒和愚痴,

同時又不會為這些煩惱所束縛;

如果能夠既看到自身的存在,

同時又體悟到諸法平等一相;

如果能夠在不全然消滅愚痴愛慾的同時而獲得解脫;

甚至能以五逆重罪之身獲得解脫,

同時並沒有罪孽和解脫的念頭;

既沒有對苦集滅道的刻意追求,

同時又對四聖諦有真切的證悟;

既不刻意去追求果報,

但又能證道得果;

既不刻意追求超凡脫俗,

又不混同於一般凡夫俗子;

既非刻意追求成佛,

又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既能成就一切諸法,

又能不執著於諸法。

如果你能做到這樣,你就可以從我手中取食

......

維摩詰居士的這一番話,聽得須菩提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

你能嗎

一般人都以為中國的禪宗是達摩祖師來了之後才傳開的,殊不知在達摩祖師以前,由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維摩詰經》和《法華經》影響最大,而成為中國文化禪宗的根本經典。

《藥師經》和《維摩詰經》所表徵的東方世界兩個佛國。一個是阿閦佛國,就是維摩居士化身成為在家佛所依附的東方妙喜不動世界。

《維摩詰經》裡面最重點的重點,是告訴我們:佛法就在這個世間,我們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賴別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為外力僅是方便法門,非究竟法門。所以究竟法門必須要自度自了。

維摩詰認為 解脫不一定出家,只要在主觀上修養,則雖有資生而實無所貪,雖有妻妾而遠離五欲。

宣揚大乘佛教應世人俗的觀點,主張不離世間生活,發現佛法所在,提倡 "入不二法門",主張世間與出世間、生死與涅盤、有相與無相、有知與無知等一切分別平等不二,由此不二法門,可得無生法忍,遠離一切煩惱妄想,進入涅盤境 界。

作為一個現在家居士身的大士,維摩詰居士不論客觀的環境是如何的垢染汙穢,世間的妄想千變萬化,而總是能任運自在,不起分別,不為客塵所染,不為煩惱所礙,正所謂“居五塵而不染,處眾穢而常淨”,如蓮花處汙泥而不染。

維摩詰大士能從清淨無分別的妙喜世界來我們這個不淨的娑婆世界,目的就是為了度化我們這些眾生,其實所有的佛菩薩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廣泛地與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眾生進行接觸,開示佛法正確見,即是“行於非道”,他們有的示現於地獄道、有的示現於餓鬼道、有的示現於畜生道、有的示現於貪慾道、有的示現於嗔恚道、有的示現於愚痴道等,有的示現於邪見道,無非都為了攝化眾生,令之轉入佛道,由此可見,諸佛菩薩的一念聖心,便能具足權實二智,在不離有的同時而能觀空,觀空而不取證,即是中道正觀,即能圓證般若。

維摩詰居士病了,佛陀想派弟子前去探病,就對密行第一的羅睺羅說:“你到維摩詰那裡去探病吧。”

羅睺羅說:“世尊,我恐怕不能去維摩詰那裡探病。為什麼呢?我記得有一次,毗耶離城中許多富豪長者的兒子來到我的住所,對我致禮,並對我說:‘羅睺羅,你是佛祖的兒子,卻放棄成為轉輪聖王的機會,為求道而出家。我想知道,出家修持都有什麼功德利益?’我於是按世尊教我們修行的原則,向他們講述出家有什麼好處。

“就在這個時候維摩詰過來了,他對我說:‘羅睺羅,你不應該講出家有什麼利益功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出家的本意是不求利益、不求功德,一切有為法都具有生住異滅的世俗相,這些才談得上有利益和功德。出家求道是無為法,還說什麼利益功德?真正出家修道的人,既不貪圖涅槃彼岸,也不厭棄生死世間,也不滯留彼此之間,遠離六十二種邪見,自然處於涅槃境界:這才是一切賢聖智者受持、奉行的出家之道。

真正出家修行之人,可以降伏一切魔眾,可以求度五道一切眾生,可以獲得清淨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可以獲得信、精進、念、定、慧五種修持力並樹立相應的五種成道根據。

真正出家之人,不受世間人事拖累,不染煩惱,既無煩雜之心,也就不造眾惡;由息心去執而摧折外道,由瞭解因緣和合而超出假名施設之有為法;從生死世間的汙泥中來,卻因受道而不執著牽累;放棄對自我、外部事物的一切追求,不受任何干擾,獲得道法,充滿喜悅;不起計較,故能隨順眾生、愛護眾生;能以禪定觀察眾生根器,並依佛法引導他們修善去惡。如果真能做到這些,那才是真出家。’

維摩詰對那些長者子說:‘你們應該趁世尊住持世間的正法時期,及時出家、修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有佛陀住持的世代,並非輕易可以遇到。’那些長者的兒子們都說:‘居士,我們聽佛說過,若無父母允許,就不可以出家。’維摩詰回答說:‘確實這樣,但只要你們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也就相當於出家了。’聽完維摩詰這番話,有數十位長者的兒子們,都萌發了無上道心。因為有這一次經歷,世尊,我不敢去維摩詰那裡探病啊。”

(學生A:觀空而不取證,怎麼講?不證果?‘發心求無上正等正覺,’就算出家了?發心和證果,開悟和證道,中間何止十萬八千里?)

不假修證

這句話你還是沒參透

如果參透,真的不需要證空

本來空

真的不假修證

立登彼岸

看你怎麼理解樓

你知道啥叫觀空不證空嗎?

你在這兒坐著,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這顆心如果你下定,眼前不管什麼事情出現你都是這樣想的,睡覺做夢都是這樣想的,甚至根本就不做夢,別人來找有什麼事,你也知道他是空的,就那麼些破事,你證什麼空呢?那不就是本來空嗎?

當然,如果你的心總是跟著幻覺跑,

別人來一說你好,你就高興的屁顛屁顛,幫人幹活去了,

別人一說你不好,你就跟人翻臉,不說話了,

你做夢也是,夢到娶媳婦就瘋了,漏的不像話,

這個你還是要去證空的,是吧?

這就要看各人的根基根器悟性與發心的深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