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美麗城鎮,再現「千年古府」新面貌

- 全國古府保護與文旅專家再次聚焦建德梅城

建德2018年9月30日電 -- 城市肌理如魚骨般展開,一座座深宅庭院擇地而踞,一幢幢徽派建築鱗次櫛比;“總府街”“字民橋”“雙桂坊”“將軍弄”……幽深的大街小巷縱橫交錯;歷史上各地會館滿城,江西會館、福建會館、徽州會館等會館達12處之多;城內、城外,城牆、城樓,書院、寺廟、古井、祠堂等古建築錯落有致,9月28日,在沉澱千年厚重州府文化歷史的建德梅城,由建德市人民政府、杭州運河集團主辦,梅城鎮人民政府、建德市文廣新局、建德市全域旅遊辦和浙江廣電集團錢江都市頻道承辦的中國州府文化(嚴州·梅城)古城保護與利用論壇成功舉辦,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文化名人、知名古城古鎮代表以及全國主流新聞媒體記者相聚嚴州古城,共謀嚴州古城的文化復興。

講好古府故事,做好發展文章

專家學者、古城代表們共同開啟“頭腦風暴”

清澈高遠的秋色之下,昔日的馬頭牆、青石路、木雕欄以及粉牆黛瓦,無一不訴說著古鎮千年風韻,讓曹景行等與會的知名專家學者嘖嘖稱讚。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

嚴州府古城牆

如今這座有靈氣、有歷史、有文化的千年古府要迎來它的“新時代” -- 隨著歷史綜保工程的穩步推進,梅城將再現“千年古府”的全新面貌。

如何牢牢抓住古城綜合保護這個“牛鼻子”,切實保護好梅城的歷史文化遺產,讓豐厚的歷史文化真正成為梅城的“金名片”?“千年古府”新面貌,美麗城鎮從何來?建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葉萬生代表中共建德市委、市政府致歡迎詞,並提綱挈領地介紹了在全省統籌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以及杭州實施擁江發展等一系列戰略實施進程中,梅城迎來的千年難逢的歷史機遇和發展高潮,期望專家學者為梅城發展獻言獻策。

作為嚴州古城綜合保護與利用的合作方,杭州運河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費建利對媒體表示,杭州運河集團和梅城鎮政府將一起牢牢抓住州府文化定位,凸顯自然山水和文化旅遊疊加的綜合競爭力,著力打造古城+文旅產業的迭代產品,植入文化內容,打響嚴州古府品牌。

建德市梅城鎮黨委書記何瑞洪,則向在場專家及媒體介紹了梅城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以文化挖掘、歷史傳承、古蹟保護為前提的規劃藍圖。原新華社副社長、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回憶起在梅城生活的時光感慨萬千。結合歐洲古城鎮保護的經驗,他提出,古城鎮的保護,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難題,最關鍵的是意識的轉變。在保護方面,要注重文化保護、持續發展和社會化保護。在開發方面,要注重三原則,即限定原則、特徵原則和歸屬原則。

知名主持人、評論人曹景行則以鄉愁為切入點,從孟浩然《宿建德江》一詩,講到古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通過開發,繼承歷史資源作為全民的共同目標,敬畏科學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如旅遊市場競爭激烈的問題、投入產出比的精確計算以及研究客源地情況等等。曹景行老師表示,在高鐵開通後,一定會帶著香港的、上海的朋友一起來梅城“懷古”、新安江“追霧”。

在主題對話環節,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市場趨勢諮詢專家何建民;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趙城琦等學界嘉賓就古城保護與利用話題進行深度探討;嚴州文化研究會會長則從挖掘古嚴州文化方面,闡釋了文化保護對於恢復嚴州古城魅力的重要性。

此外,來自貴州鎮遠古城、衢州南孔古城、台州臨海古城、西塘古鎮的相關高管代表,一起坐而論道,結合自身經驗,共同探討古城共生髮展新模式,共同解讀古城文化特色與發展規律,分享文化傳承經驗,共話梅城的前世今生,為如何打造古嚴州文化和錢塘江詩詞之路的品牌金名片,開展了激烈的討論。

“梅城智庫”成立

古城保護與利用 形成“梅城共識”

全國古州府保護的專家和學者共濟一堂,群策群力,頭腦碰撞,為古州府保護提供了寶貴的智慧支持。為了讓這份寶貴財富彙集更多古州府,為全省乃至全國美麗城鎮建設提供“梅城典範”,論壇現場,由與會的業內專家組成的“梅城智庫”正式成立,梅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方華,代表梅城發佈了《中國州府古城保護與利用梅城宣言》,在宣言中,智庫專家達成共識,州府古城的保護和利用,是在保護基礎上的再生激活、科學利用,讓保護和利用有機整合,努力做到護其根、傳其史、揚其韻、復其魂,讓文化傳承與城鎮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自此,州府古城的保護與利用,有了“梅城共識”。論壇上的這份寶貴成果,也將成為眾多古州府保護與利用過程中,可資借鑑的智慧成果。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

中國州府文化(嚴州-梅城)古城保護與利用論壇

打造新時代美麗城鎮的典範

探尋一條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綠色之路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擁江發展”格局中,因梅城坐擁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匯流”的風光旖旎地段,梅城成為了擁江發展的重要節點和建設美麗城鎮的“潛力股”,梅城人民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續整治環境汙染、不斷提升生態優勢、接續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成為梅城發展最耀眼、最動人的色彩,一條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綠色之路,在古嚴州蔚然鋪展。

為了發揮這一優勢,自2016年以來,建德市搶抓全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杭州擁江發展等歷史機遇,成立了嚴州古城綜合保護領導小組和工作指揮部,加快推進古城綜合保護與利用,搶抓機遇,切實加快建設新時代美麗城鎮,再現“千年古府”新面貌。

傳承錢塘江詩詞之路文化

大咖亮相錢塘江詩詞之路·梅城詩詞大會

如果說9月28日的古城保護與開發論壇是業內專家交流的專業平臺,那麼9月27日的錢塘江詩詞之路·梅城詩詞大會,則是對本次主題“千年古府 美麗城鎮 擁江發展”的文化內涵演繹。來自中央電視臺知名新聞主持人長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首席播音員、第四屆範長江新聞獎、2006金話筒獎獲得者於芳,2018年央視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雷海為等文化名人,以及浙江衛視主持人席文,浙江省十佳知名主持人龍薇薇、《我愛記歌詞》領唱王韜以及眾多廣電名嘴匯聚梅城,歌詠言、詩詠志,為臺下梅城觀眾們帶來一場文化視聽的盛宴。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

嚴州古城-梅城詩詞大會

梅城是千年州府,更是文化之城。不僅薰陶培育出了唐代唯一的地方詩歌流派“睦州詩派”,也是清代“新安畫派”的重要活動區域。伍子胥、嚴子陵、孟浩然、杜牧、范仲淹、陸游等歷代名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正如參加詩詞大會的嘉賓所說,在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錢塘江詩詞之路文化帶”建設,“睦洲詩派”是唐代唯一的地方詩派,嚴州古城(梅城)是名副其實的“詩詞之鄉”,是“錢塘江唐詩之路”文化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