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中的人生整理術

“斷舍離”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但如何才能做到“斷舍離”為自己的人生減負呢?看一下斷舍離的創始人山下英子怎麼說吧。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其中,前兩項是行動,後一項是狀態,是我們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在以往收拾、清掃的時候,我們會根據東西能不能用判斷是否留下,而不是考慮這個東西是不是還適合自己。因此,並不是我們決定要拋棄這個東西,而是這個東西自己決定的,甚至我們才是被拋棄那個。

《斷舍離》中的人生整理術

斷舍離就是要我們重新拿回主動權,只考慮“現在是不是必要”而不是“以後可能會用到”,考慮“我是不是要用它”而不是“這東西還能使”。在篩選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更加了解自己,不僅讓生活環境煥然一新,還能夠獲得心靈上的愉悅。

在過去的生活裡,我們總是在做加法,無論看見什麼都覺得好像用得著,買回家後堆在一邊,讓自己的生活混亂不堪。斷舍離就是要我們做減法,丟掉多餘的負擔,將“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都替換成“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整理法,而是一種動禪,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中,同樣也是對自己進行梳理,通過行動改變自己的心靈。

《斷舍離》中的人生整理術

在篩選時,我們應該判斷這個東西對當下的自己是否“合適、必需、有用”?如果是,那麼它就可以繼續留下,否則就應該扔出家門。斷舍離與一般的整理術、收納術不一樣,它的目的不是讓房間變得乾淨,而是讓我們在整理的過程中,瞭解並喜歡真實的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輕鬆,提升幸福感。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所以趕緊把“扔了很可惜,還是留下來吧”的想法從腦海中徹底清除。

《斷舍離》中的人生整理術

那麼如何開始操作呢?檢查一下我們的衣櫃吧,一定有一些多年沒有穿過的衣服,儘管衣櫃已經被塞滿,還是覺得沒有衣服可以穿,一到換季的時候,就會站在衣櫃前糾結。那麼就從衣櫃開始,果斷把已經決定不會再穿的衣服丟出去,留下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在購置新的東西時,也要這麼考慮,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即使面臨“打折”的誘惑。長此以往,就會建立一個良性的循環,使我們的生活保持精緻,而不是好像生活在雜貨鋪,每天都在裡面挑挑揀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