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服飾被吐槽?不站隊,清朝服飾特點了解一下

《如懿傳》開播後,有網友吐槽其服飾“花花綠綠”、“影樓風”、“與《延禧攻略》相比完敗”,那麼姑且不論兩者的服飾道具水平高低,先來了解一下清朝服飾的特點,站隊也要有理有據。

清代我國紡織技術發達,服飾特點鮮明,眾所周知,封建社會的服飾還象徵人的身份和地位,比如,官員主要穿長袍馬褂,袖口都是“馬蹄袖”,這是區別於以往朝代的一個重要特點。帽子包括斗笠和緯帽,後面有長長的孔雀翎,不同檔次的花翎也象徵著官員的地位。花翎上的圓斑被稱為“眼”,數量越多,其身份也越尊貴。

平民的服飾雖然也是長袍、馬褂,但樣式、圖紋則簡單得多。長袍下襬分為無開叉、兩開叉和四開叉。皇室貴族由於日常騎射,所以主要穿四面開叉的長袍。馬褂是清朝男子的標誌之一,官員的馬褂前後都有補子,也稱為“補褂”。

《如懿傳》服飾被吐槽?不站隊,清朝服飾特點了解一下

女子的服飾分為滿、漢兩種,雍正時期,漢族女子的服飾還保留著明朝時的款式,多為小袖配長裙。乾隆時期後,漢族女子的服飾也發生了改變,袖口越來越大,款式越來越肥,花樣越來越多。滿族女子只能穿“旗裝”、“花盆底”鞋,旗裝就是後來“旗袍”的前身。

從色彩上看,清朝服飾的色彩靚麗,色調高雅,色彩搭配和諧,有五大色,即黃色、紅色、紫色、藍色、綠色,從服飾顏色上能夠分辨人的身份、地位。從馬褂的顏色上看,清初期馬褂多為天藍色,乾隆時期為玫瑰紫色,清末期為大紅色、赤色,民國時期為淺灰色、淺駝色。清初期貴族女子多穿褐色袍,繡有金色花紋。乾隆時期顏色主要為淺黃色,鞋子多為色彩鮮豔的繡花鞋。清中期,多為藍衣配紫裙,也有綠衣配淺紅裙。清末時,女子服飾更加西化、時髦,款式新穎,圖案華麗。

《如懿傳》服飾被吐槽?不站隊,清朝服飾特點了解一下

清軍入關以後,大力推行滿族在關外時的服飾制度,順治帝曾做出暫時妥協,順治元年,“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順治二年,要求漢族臣民剃髮留辮,引起漢族人民的強烈不滿和抵抗,為了緩和這種情況,採取了“十不從”的靈活態度,包括“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因不從”等。

《如懿傳》服飾被吐槽?不站隊,清朝服飾特點了解一下

冠帽是清代統治者一個重要服飾,朝內朝外均要帶冠帽,不過分為禮帽和便帽,禮帽分為夏季涼帽和冬季暖帽。皇帝冠服包括冬、夏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和雨冠。皇子朝冠造型基本與皇帝相同,但皇子冬朝冠用燻貂、青狐,冠頂兩層,飾東珠十顆,紅寶石一顆。夏朝冠為織玉草、竹絲、藤等材料,前綴舍林,後綴金花,前有東珠五顆,後有東珠四顆,頂部為紅寶石一顆。后妃、命婦則服飾雜亂,漢族女子仍保留明朝服飾,滿族女子為旗裝,冠帽包括朝冠、吉服冠兩種。

《如懿傳》服飾被吐槽?不站隊,清朝服飾特點了解一下

皇帝祈谷、祈雨等場合穿袞服,登基、大婚、祭天、祭地、元旦等著朝服,朝服均為明黃色,也就是現在的中黃。龍袍屬於吉服冠,比朝服、袞服略次一等,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龍袍繡九龍十二章紋,只有皇帝可穿十二章龍袍。

皇子親王朝服有兩種,均為金黃色,一種繡兩肩、前胸後背正龍個一條,襞積行龍六條,間為五色雲紋;另一種繡兩肩、前胸後背、馬蹄端正龍各一條,腰帷行龍四條,裳行龍八條,披領行龍兩條,下幅八寶平水。親王、郡王、親王世子朝服制式與皇子相同,除賞賜不可用金黃,可用藍色或石青色;貝勒、鎮國公、輔國公朝服繡四爪蟒紋,不可用金黃。

蟒袍也稱“花衣”,皇太子著杏黃色,皇子著金黃色,繡九蟒。其他親王、親王世子、郡王與皇子相同。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繡九條四爪蟒,不可用金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