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培養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

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小孩的人,大到十來歲的小正太,小到新生兒,在我眼裡都看不出好看不出可愛來。讓我去逗一下孩子,我的面部表情大概和開一罐鯡魚罐頭沒有區別。

曾經我出於社交禮貌,跟同行好友的幼兒園兒子交流了兩句,然後被我好友打斷說:別勉強了,你可以不說話……

遇到熊孩子那更是頭皮發麻,那些商場裡面滿地跑的、飛機上尖叫的、餐廳裡打滾的熊孩子,我恨不得建個結界,把自己罩在一個看不見聽不見碰不到熊孩子的世界裡……

然而,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生了一個熊孩子……

我才明白,對於這類天生熊孩子,家教只是自我安慰,熊不熊,基本上全靠運氣……

是的,大家都知道MonMon是一個高需求寶寶,但是,一個有半人高、能爬上桌子去扯吊燈、能掄起一桶5L調和油扔出去、能把我家邊牧追打到翻白眼的小孩(雖然還不到2歲),我是真的沒法再用“寶寶”這麼溫和的詞來形容他了

所以,我家MonMon正式邁入了熊孩子的行列。


有多熊呢?

比如,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死活不讓我換拖鞋,只要一換鞋,他立馬嚎啕大哭,把拖鞋抱在懷裡像他失散多年的親人。

好吧,那我繼續穿高跟鞋,然而不夠,還要我抱抱,於是我穿著8公分的高跟鞋抱著他在家裡如履薄冰地溜了幾圈以後,小心翼翼跟他商量,媽媽腳累了,能不能換一雙鞋再抱抱?

MonMon想了想,一副很懂事的樣子,轉身去了鞋櫃,我剛鬆口氣,看到他拿了一雙5公分的高跟鞋出來……

好,幼兒教育不是講究尊重嗎?

於是又是高跟鞋抱抱環節。

過了一會兒,再商量一次,可以再換一雙嗎?

MonMon又一次表現出非常通情達理的樣子,在這個穿短袖的季節,給我挑了一雙平底的、U…G…G……(叫你偷懶不把換季的鞋子收回儲物間!叫你偷懶!都是報應!)

花了半個小時,幾次三番之後,我終於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得以換上一雙平底單鞋……

OK,terrible 2提前到來嘛,秩序感嘛,我懂我懂,我接受我接受

再比如: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OK,貪玩嘛,男孩子嘛,難免不任性一回,我懂我懂,我接受我接受

再比如,商場裡突然脫了鞋開始狂奔,突然在地上躺著不走……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OK,只要別打擾到別人,別破壞東西,就折騰他自己,我都OK,感受自然嘛,探索世界嘛,我懂我懂,我接受我接受


然而。

上週,MonMon突然開始高燒,吃啥吐啥、食慾不振、鼻塞咳嗽,後來診斷為病毒性的扁桃發炎。

於是,因為不舒服,他開始了變本加厲地熊……

這一個星期裡,我們家最怕聽到的一個詞就是:“魚魚!”

話要從1歲左右開始說,MonMon學習不算快,同齡小姑娘都能學三字經的時候,MonMon對繪本的認識依然停留在第一頁——大老虎

大概是因為繪本從來都翻不到第二頁,日復一日,他對大老虎有了深深的愛,於是一時間,他的衣服圖案是大老虎,玩具是大老虎,繪本更是大老虎(愛他的姨媽們給他買了一堆各式各樣的大老虎專輯繪本)

瘋狂地愛了幾個月後,我帶他去了動物園。

果然網友都是見光死,在看到真老虎而不敢上前以後,他的愛進入了理智期,雖然依然很愛,但熱情明顯在減退,我知道,他在等新歡的出現。

猝不及防地,新歡“魚魚”出現了。

我到現在都沒明白怎麼突然就愛上了魚魚,難道真的是因為喜歡吃?還是因為“魚魚”這個詞容易說?

總之,對魚魚的愛一發不可收,每天都要去小區池塘餵魚,哪怕被咬一身蚊子包也在所不惜,每天都要念叨無數次“魚魚”,每天都要去超市生鮮區看魚魚,每天都要吃魚肉,飯可以不吃但魚肉必須吃……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是的,MonMon對魚魚的愛就是這麼包容、就是這麼接納,只要是魚,無論觀賞魚還是食用魚,無論海洋魚還是河魚,無論活魚還是死魚,無論是水池裡的魚還是碗裡的魚

都!一!樣!愛!

什麼“兔兔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是不存在的,MonMon以他不足兩歲的赤子之心,非常輕鬆地跨越了生與死的界限,跨越了殺不殺生的心靈拷問——“魚魚這麼好,當然又要看又要吃!”

話說回來,在MonMon生病以後,“魚魚”一詞更是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成為了人類一切慾望與訴求的代名詞,與"god"、“天哪”、“神啊”平起平坐。

鼻子堵得睡不著要喊魚魚,咳嗽嘔吐難受喊魚魚,發燒泡澡喊魚魚,不舒服哭鬧喊魚魚,就連半夜睡得迷迷糊糊地都在喊魚魚!

而且一喊起來就停不下來,簡直就是炫邁牌魚魚!

但魚魚來得這麼突然,家裡並沒有準備魚魚玩具可怎麼辦?

為了安撫他,這幾天我們反反覆覆看了3次海底總動員1和2,看了5次海底世界紀錄片……

到後來實在沒轍,我只能手機打開瀏覽器搜索“魚”,然後一頁一頁劃給他看……無論是海洋魚、河魚、飼料魚、釣上來的魚…統統看得津津有味……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有一次我看他情緒平靜了,準備哄他睡覺,然而手機鎖屏的一剎那,MonMon發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嚎哭,伴隨著“魚魚”、“魚魚”的吶喊——那哭喊聲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與感染力,我時常想,要是在國外,我肯定經常會被鄰居舉報虐童。

我是一個好媽媽,我是一個耐心的好媽媽,兒子在生病,要溫柔而堅定——在給自己做完心理建設以後,我們開始了談判:

“乖,該睡覺了”

“魚魚!”

“魚魚也睡覺了的嘛”

“魚魚!”

“你看外面天黑了,魚魚都回家了”

“魚魚!”

“我們乖乖睡一覺,睡醒了媽媽帶你去池塘看真的魚魚好不好?”

“魚魚!”

“我們已經看了好久手機了,再看要壞眼睛的喲”

“魚魚!”

“不然我們去客廳看一會兒電視裡的魚魚?”

“魚魚!”

……

在伴隨著哭鬧和自動回覆般的“魚魚”數輪之後,我終於妥協,摸出手機還給他。

只見MonMon一把捧起手機,撫摸著屏幕上那隻小小的鯽魚(別問我為啥剛好是鯽魚而不是尼莫),淚如雨下……

雖然活了30多年,但事實上,我是在MonMon身上才感受到什麼叫真正的“淚如雨下”,什麼叫“大顆大顆的淚珠”,什麼叫“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

還有,什麼叫“天生戲精”

但有時候看電視看手機看魚塘都不能滿足他怎麼辦?

我說過,“魚魚”已經變成了一切慾望的代名詞,代表著對快樂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代表著人類慾望的終極奧義。

這時候想要安撫他就更難了,得變著花樣找到好玩的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我們開放一下平時不允許攀爬的餐桌、比如我們讓他把自己和狗一起關在籠子裡(我家狗對他真的是忍無可忍)、比如我們帶他去學佩奇踩一下水坑……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當MonMon生病到第五天時候,我們全家對“魚魚”這個詞已經高度敏感,誰要是無意間說起這個詞,就會引爆新一輪“炫邁魚魚如何停下來”的可怕環節,就像《驚天魔盜團》裡,一說到關鍵詞“狗屁”,被催眠者就會開始空手拉小提琴,不拉完一個樂章不會醒來。


昨天,MonMon病好多了,精神也好了不少,我見他難得能一個人玩會兒玩具,便悄悄走進了廁所。

然而,就在我剛有便意之時,我從門縫裡看到MonMon爬到了桌子上,打開罐子,拿出一袋奶粉,摘掉封口夾(我家奶粉都是袋裝的),然後雙手捧著,顫顫巍巍地爬了下來!

我顧不上許多,提上褲子衝出來,一把搶走奶粉,塞給他一個汽車交換,然後又迅速坐回了馬桶。

意料之外,沒有聽到他歇斯底里的哭聲,不對啊?

最怕就是突然安靜啊!

我從門縫裡又往外看了看,發現他正趴在地上,仔仔細細、一下一下地舔散落在地板上的奶粉,並不時發出咂嘴的聲音……

在與MonMon進行了數次靈魂深處的博弈後,我終於明白,孩子熊不熊,基本靠修行,不是教育得好就不熊,而是修行好,生而不熊,才是真不熊

不要再說什麼跟孩子講道理,那是因為你家孩子願意聽你講道理,像MonMon這種,你的道理才說了三個字,他已經跑到花園裡面去薅狗毛了

不要再說什麼要管教,那是因為你家孩子嚇唬一下就會哭,像MonMon這種,手心打紅了都不怕,還笑嘻嘻地假裝搓著手、跳著舞就走了……

不要再說什麼任由他哭,那是因為你家孩子哭一會兒就會停,像MonMon這種,會越哭越上頭,哭到後來忘了為什麼而哭,於是越發激昂,哭到憋氣、臉色發紫、嘔吐……

一切手段都是沒有用的,唯一有用的只剩下“接受”

於是我每次帶MonMon上街,都會唐僧一樣從頭到尾唸唸有詞

媽媽說過不可以摸別人的東西記得嗎

媽媽說過不可以亂跑記得嗎

媽媽說過不可以尖叫記得嗎

媽媽說過這樣不可以記得嗎

……

其實,主要目的不是教育,主要目的是說過周圍的人聽:你看你看,我在教育啊,我們有家教啊,別說我們是熊孩子然後拍了照片髮圈兒啊,我已經盡力了啊……


MonMon是一個情緒非常濃烈的小孩,他非常喜歡錶達自己,喜歡和不喜歡涇渭分明,哭和笑之間無縫切換,他遇到困難要發脾氣,摔倒了會哭,但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情,完了還是會繼續瘋繼續跑。

他的精力非常旺盛,不但自打雞血,還自備充電寶,更有隱藏血槽他倔強而聒噪,是一個標準的高需求寶寶。

我和MonMon的性格完全不一樣,我更軟弱也更陰鬱,所以我很喜歡看他高興的樣子,我覺得他比我快樂,比我瀟灑。我不希望通過一些所謂的教育,讓他變得乖巧但是不開心。

人這一生,有煩惱的日子太長太長,需要介意別人目光的日子也太多太多,而現在,MonMon願意“熊”就“熊”一點吧

你開心就好

養了一個熊孩子後才明白,是不是熊孩子,不是靠家教,基本靠運氣

(想看一歲前睡覺難是怎麼折磨我的可以查看主頁置頂文章,或者戳: )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培養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