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愿至第四十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补处。除了他们欲实践本愿,凭着坚固弘誓愿力,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对于佛法,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劝导他们修学觉悟的行为,进而修学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求愿往生极乐。这些菩萨,即使是示现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也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他们或者是示现说法的身分;或者示现听法的身分;或者是示现神通利益众生。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教化什么法门,都能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随意修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往生极乐。菩萨的弘誓愿没有不圆满的。如果以上两愿(一生补处愿、教化随意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本愿”

:菩萨在成佛之前所发的大愿,叫“本愿”。

“被弘誓铠”:“被”在这里要读成“被”(pī),“被弘誓铠”的“被”同“披” ;“弘誓”是指四弘誓愿;“铠”是铠甲。这里比喻菩萨以弘誓愿为铠甲,出入三界六道,教化一切众生。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愿至第四十愿

看下一句经文: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

每一个人的意愿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容易相处的原因。虽然是同在一个道场,还搞勾心斗角,搞人我是非。菩萨的意愿也不相同,有的菩萨要先度众生再成佛;有的菩萨是要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前一愿呢,是先度众生,后一愿是先成佛。

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代表的就是先度众生后成佛。不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都好!可是,如果没有往生到西方世界,你发愿先度众生后成佛,恐怕是你没度得了众生,反被众生度了。所以,还是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以后再度众生,这样更有把握。

〖被弘誓铠〗

这是比喻,就是说他很勇敢,可以到六道三途里去度化众生,“教化一切有情”。

十方世界有许多等觉菩萨还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所以不能圆成佛道。你如果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你就度他了。可能是其他的法门,你讲不过他,这个法门他讲不过你。这就是“教化一切有情”。你有本事度九法界一切有情,包括菩萨在内。这样度众生的能力,其他菩萨比不上。这也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之处。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修疑惑,说等觉菩萨我怎么能度得了?在这里说的都是真话。因为有好多菩萨,他们还没有接触到这个法门,如果你把这个法门介绍给等觉菩萨了,你就度他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皆发信心〗

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倒驾慈航度众生的目标。最浅的目标是“信”。菩萨有能力让九法界有情对这个法门产生信心。当然也得具备条件,什么条件呢?第一,是众生根熟;第二,是弥陀威神加持。我们才有能力教他们听了之后产生信心。

〖修菩提行〗

真信,真正发心,真正一心称念,求生净土,这就是“修菩提行”。

〖行普贤道〗

这是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倒驾慈航,教化众生有三个目标:一是令信;二是令行;三是令行普贤道。这是最殊胜的。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

这是说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对这一句要稍做一下解释。

有同修有误解,说佛菩萨既然远离恶趣了,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肯定就没有佛菩萨了。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永离恶趣”,是说三恶道佛菩萨照样去,但是和众生不同的是,他们去那里不受苦报。就是说,去还是去的,但是不受苦报,没有恶受。在地狱里没有苦受,在饿鬼道、畜生道里也没有苦受,身心俱不受就是“永离”。

三恶道里一样有佛菩萨。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什么身为其说法。那你说,如果佛菩萨不示现那个道的身,他怎么能度那个道的众生呢?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错会了永离的意思,以为三恶道里没有菩萨、没有佛。你们可能因为这句话觉得他们都不去了,这个都“永离”了。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实际上,三恶道里的佛菩萨很多很多。

佛菩萨在恶道里示现,或者是说法,无论是出家的身分,或者是在家的身分,甚至于外道的身分,应以什么身说法,就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或乐听法〗

这是示现作影响众,就是来捧场的。我做的各种法会,听众之中也有许多是菩萨再来的,是来捧场的。

〖或现神足〗

“现神足”是说在必要的时候,通常很少示现神通的,非必要的时候,决定不用。那就是说佛菩萨在必要的时候要现神通,但是在非必要的时候是决定不用神通的。

〖随意修习。无不圆满。〗

无论示现修学什么样的法门,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接引众生,诱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导,都能用真诚之心,信乐求生,发心念佛,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即使是用其他的法门。佛门常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说,先用其他的方法来诱导你,到最后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介绍给你,让你专修专学,往生不退成佛,这才真正达到圆满。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愿至第四十愿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这是第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一切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精神、物质生活所需,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都能随自己心愿现前,没有不满愿的。无论古今中外,尤其是娑婆世界的众生,都能感觉到生活的艰辛。想要做到衣食无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为了生活,常年劳苦奔波。佛法里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如果生活得不到安定,对于修行会有很大的障碍。

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于那些常年劳苦奔波人的苦,可能我们没有体会。就像有一句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经历过挨饿的人,他体会不到挨饿是一种什么苦,是一种什么滋味。凡夫毕竟是凡夫,如果明天没得吃,你要说从心理、从情绪上丝毫不受影响,那得是有相当功夫的人,普通的人决定做不到。

阿弥陀佛对物质生活的供养,设想得非常周到。修行人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种种供具”,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随意即至”,都具足。这是助道之缘殊胜,没有欠缺。

〖无不满愿〗

就是说你所需要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随念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愿至第四十愿

看下面经文: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八愿“应念受供愿”

法藏比丘说:我成佛时,一切生到我国者,如果要想供养诸佛的话,十方诸佛都能应他们的心念,接受供养。这以上两愿(衣食自至愿、应念受供愿)如果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说到“十方”,这里告诉我们的是普供。

我们在这个世界遇到佛不容易,况且遇到了也不认识。别说遇到佛,就是遇到罗汉,甚至于遇到一位真正的修道人,都非常不容易,都很难得。所谓的可遇不可求,哪里能供养到真佛呢?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有机会供养十方诸佛,一尊佛都不会漏掉。

供佛,当然你就会闻佛说法,必然得到佛的佛力加持。

佛为我们说法,佛护念我们,就是加持。

愿文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这是修学第一殊胜的因缘。

若不是阿弥陀佛弘愿的威神加持,我们怎么能做得到?十方世界菩萨、声闻看在眼里,实在是羡慕到了极处。因为什么?他们做不到,极乐世界的菩萨才能做到,显示出极乐世界的无比殊胜。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愿至第四十愿

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极处,是无法称说衡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具足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色彩、形状、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说出者,我就不取正觉。

“国中万物”是指极乐世界的居住、修学、生活等依报环境。

这一愿说的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

这个“国中”是指极乐世界;“万物”是总说依报,就是居住的环境、修学的环境、生活的环境。

“严净”是从体上说的。

我们这个世间的物质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心不清净。

“依报随着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佛心清净,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非常清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感得的依报环境也是无比的庄严洁净。西方世界的地,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沙土地,刮一点风就尘土飞扬。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跟我们这个世界绿色的玉比较接近。就是我们所说的翡翠,绿色透明,很稀有,大家都看得很稀有、很名贵。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就是琉璃地。西方极乐世界的路面是黄金铺的。黄金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宝贵之物,多少人想得到它,很多首饰都是用黄金做的。极乐世界的黄金相当我们这里的柏油,是用来铺路的。

西方世界是七宝世界,居住的房屋建筑材料都是七宝,的确是珍宝宫殿,所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本身放光,宝是什么颜色,放的光就是什么颜色。它不但放光,还有香气,这就非常奇妙。而且它是柔软的,不像我们世间的珍宝是坚硬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薄的就像丝绸一样,可以用来做衣服穿。七宝之体,都非常柔软,这是我们很难想像的光明、美丽、华丽。

〖形色殊特〗

“形”是形状;“色”是色彩。形状与色彩种类繁杂,不可称量;这个殊特的“殊”是殊胜;“特”是特别。不是这个世间所有的,也不是我们的思惟想像能想得出来的。

〖穷微极妙〗

就是微妙到极处。

〖无能称量〗

“称”是称说;“量”是衡量、度量。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称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也无法称量。

〖其诸众生〗

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具足七地以上菩萨的智慧与能力。

〖虽具天眼〗

他们的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都没有障碍。

〖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几句经文是说,七地以上的菩萨,都没有能力完全了解、完全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数量、有多少形状、有多少光彩,是说不出来的。阿弥陀佛说,要是有人能说得出来,他就不成佛。现在他成佛了,说明七地以上的菩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西方世界的确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彻底的了解。

我们常常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到底庄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从一段经文里能略知一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只有十方诸佛才能有能力宣扬流通,只有诸佛才彻底明了。九界有情,如果不是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不但你不能说,也不能理解。我们今天能稍稍地明白那么一点点,都是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蒙十方诸佛的加持。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愿至第四十愿

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这是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国中有无量光明彩丽的树,它们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场旁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在极乐世界的菩萨当中,虽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们对这些宝树的庄严,都能了解知道。

解释几个名词:

“无量色树”是指极乐世界的一切宝树。因为极乐世界的树都是七宝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颜色美丽,所以称为“色树”。

“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相当于中国的八十里,中由旬相当于六十里,小由旬相当于四十里。

“善根劣者”:在这里是指下下品往生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比起其他世界显得格外庄严。

看下面三句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

这里的经文,是说树的数量之多不可计数,树的美丽庄严无与伦比。树的高度千百由旬,现在的飞机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个高度,恐怕从我们地球到月亮还不止。拿一棵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树,可以从地球架一座桥到月亮,这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相高大。比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身相有多大?佛经上讲,“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说阿弥陀佛眉心的两根毫毛卷起来,像一个珠子一样,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不知道须弥山有多大,如果像喜马拉雅山,要是有五倍喜马拉雅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面孔,那比整个地球大得多了。人身高大,如果没有这么高大,那人和树就不成比例了。阿弥陀佛的身相这么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和阿弥陀佛一样,你就能想像到极乐世界有多大!实在是不可思议!

〖道场树高。四百万里。〗

“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讲堂周边的大树,比普通的树更高、更庄严,有“四百万里”。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诸菩萨”就是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即使是“善根”最劣的,像下下品往生的人,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这些树木的庄严,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

西方极乐世界的树很奇特。这些树广博普照,因为树也是七宝所成的。有一宝成的,所以金树的根、枝叶、花果就都是金的。有两宝所成的,有三、四宝所成,还有无量宝所成的。这里的“七” 是代表无量的意思,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树放光,还有香气,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称为“香光”世界,“香光庄严”。

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人身也放光,它是光明世界,没有黑暗,大地都放光。这也就是世尊说的“光无不照,香无不熏”,香光庄严,形色微妙。不但如此,一切万物都能随众生的心,如众生的意。你怎么看美,它就给你现你所要看的那个美的样子。当然这个树也不例外。我喜欢看树是直的,他喜欢看树是弯的,树可以随众生的心,自然生起变化。你喜欢看直的,树就是直的;你喜欢看树是弯的,树就是弯的。

不仅仅如此,树还出法音,随人所好,你喜欢听什么音声,就能听到树上有音声,天乐鸣空。音乐不稀奇,树还能说法。我们想听《无量寿经》,树就讲《无量寿经》;我们想听《华严经》,树就说《华严经》。法音能随众生心,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一庄严都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善巧方便变化所作,真正不可思议!这就是“身土不二”。

众生见树闻香,听到法音,自然就开悟,自然就证果。这样的树,他方世界是找不到的。

节选自说法狮子吼 刘素云老师开讲无量寿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