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死前寫了一封信給李自成,不足百字,看過的人無不淚如雨下

喜歡明朝的粉絲特別多,原因眾多,其中一條就是明朝的皇帝特別有骨氣。比如說,崇禎認可上吊自殺,也不拋棄百姓。臨死前,崇禎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看過這封信,很多人都曾流下眼淚!李自成起義能成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當時,正是明朝末年,社會矛盾尖銳,中原災荒嚴重,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崇禎帝死前寫了一封信給李自成,不足百字,看過的人無不淚如雨下

有人評價崇禎帝有一腔愛民之心,“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惜崇禎帝本有機會保存實力,東山再起。當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翰林學士李明睿就勸說崇禎帝遷都南京,以保存實力。因為中國的疆土遼闊,縱深腹地也是一個應急之策。南遷像是一次戰略轉移,是明智的選擇。歷史上王朝遷都之後發展繁榮的比比皆是,例如,唐朝曾遷入蜀中,南宋遷都臨安又存續了百年,當時科技發展迅速,經濟一片繁榮。

崇禎帝死前寫了一封信給李自成,不足百字,看過的人無不淚如雨下

明末時期的東林亂政是大明王朝覆滅的催化劑,時間一直跨到了南明。在這期間,明崇禎更換了大量的朝廷官員。對於這一行為,有人說是因為崇禎生性多疑,對他人心生芥蒂,其實這是崇禎的無奈之舉。通過提拔官員來制衡魏忠賢死後無人壓制的東林黨。但仍有疏漏之處。比如太監高起派楊嗣昌陷害盧象升。總而言之,東林亂政,算是架空了崇禎帝的皇權。從那時起,大明王朝就在覆滅的路上越走越快。

崇禎帝死前寫了一封信給李自成,不足百字,看過的人無不淚如雨下

看到滿目的烽火,崇禎帝才認命,返回皇宮安置善後事宜。崇禎帝在自己殉國之前,命令他的妻子兒女們殉國。而後,他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二次登上煤山(景山),35歲的他在壽皇亭旁上吊自殺。農民兵發現崇禎帝的屍體時,只見他披髮掩面,身穿藍衣,衣襟上寫著這樣幾句話:“朕涼德躬,上幹天昝,然皆諸臣誤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或許是李自成覺得“死者為大”,並沒有毀壞崇禎帝的屍體,而是命人將崇禎帝與周後的屍體清理乾淨,用柳木棺成驗,計劃安葬他們。

崇禎帝死前寫了一封信給李自成,不足百字,看過的人無不淚如雨下

後來,李自成將崇禎帝埋入了田貴妃的墓中合葬。後來,清朝人主中原後,為收買人心,籠絡漢族地主階級為清廷效力,始將這座葬有崇禎帝后的妃子墳命名為“思陵”,並改葬崇禎帝后,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自崇禎元年開始,一直到崇禎十年,饑荒波及陝西、山西、淮揚、河南、江西、浙江、兩畿、山東、江西,換句話說,幾乎整個中國都在鬧饑荒。在這樣的情況下,縱然你是秦皇漢武,都無力迴天。崇禎帝死前寫了一封信給李自成,不足百字,看過的人無不淚流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