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這個名字將消失,讓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颱風“山竹”這個名字將消失,讓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颱風和颶風其實都是一種熱帶風暴,它們大多形成於低緯度、廣闊的熱帶洋麵,當這些地方局部的海水溫度≥26.5℃,在地地球自轉的偏轉力帶動下,會在洋麵產生一個較弱的大氣渦旋,隨著渦旋不斷髮展壯大,最終形成颶風或颱風。所以,本質上臺風和颶風都是一樣的,但是按照習慣,一般把形成在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的叫颶風形成在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的叫做颱風

颱風的等級和危害

颱風“山竹”這個名字將消失,讓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颱風一詞源自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之子Typhon,它是一頭長有一百個龍頭的怪物,傳說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風。颱風有季節性,颱風(包括熱帶風暴)一般發生在夏秋之間,最早發生在五月初,最遲發生在十一月。發生時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嘯。 國際上以颱風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定強度並進行分類:超強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大於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強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強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熱帶低壓: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颱風的破壞力驚人,一天之內釋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滿足全美國半年的用電需求。因其具有旋轉性,對不堅固的建築物、架空的各種線路、樹木、海上船隻,海上網箱養魚、海邊農作物等破壞性很大。從衛星圖觀察,颶風和颱風都具備看似風平浪靜的晴空區——“風眼”。但千萬不要以為“

風眼”很安全,其實它是破壞力最強的部分,人進入它方圓1英里內,就可能有生命危險,即使躲在混凝土建築裡面也不能倖免。

颱風“山竹”目前中心風力是65米/秒,即相當於234公里/小時,堪比動車組列車,登陸後會造成嚴重破壞。當颱風形成以後,產生颱風的那些因素越強,颱風的強度也就越大,颱風的移動路徑又受到副高及夏季風的強弱控制。颱風是一種破壞力度很大的自然災害,所以當颱風來臨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防範,可以提前儲備一點食物,防止災害過大影響生活,大風暴雨一般都會導致斷電斷水,所以這方面也要提前做好充電存水。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臺風即將來領前,一定要在家裡好好待著,隨時關注各種颱風預警信息。

“山竹”——讓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颱風“山竹”這個名字將消失,讓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之所以現在的颱風叫做山竹,可不是因為颱風長得像山竹。“山竹”這個名字就是提前安排好的,具體來說就是:現在臺風的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這14個國家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總共140個颱風備用名字。把這140個名字放在一起,分組排序,然後逐一使用。就是說,颱風還沒生成,名字已經被起好了。且名字並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環利用,140個名字循環一遍之後,又會從頭再來

當一個颱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地區)的巨大損失,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地區)可以向颱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並停止使用,這避免了在提起該颱風時引起混淆。另外,當颱風委員會成員國(地區)認為颱風名字不恰當時,也可提請撤換。

當某個颱風的名稱被從命名錶中刪除後,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臺風名稱進行增補,該名稱一般由原提供成員國或地區重新推薦。13年,中國命名的颱風“海燕”造成多國巨大損失,因此被剔除,後來中國用新名字“木蘭”替代。

如果“山竹”這次造成巨大損失的話,包括菲律賓、中國在內的幾個受災國就可以提出更名,所以以後“山竹”就可能變“榴蓮”啦。

歡迎您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