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大會2018丨共商經略海洋,加快走向深藍

2018-09-30


儒商大會2018丨共商經略海洋,加快走向深藍


儒商大會2018丨共商經略海洋,加快走向深藍


儒商大會2018丨共商經略海洋,加快走向深藍


圖為現代海洋產業論壇現場。

9月29日下午,“儒商大會2018”現代海洋產業論壇在山東大廈金色大廳舉行。論壇由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承辦。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原司長王殿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春宇,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吳錡,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副主任賈東寧分別發言。

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原司長王殿昌:

從國家戰略視角突破

山東海洋經濟

當前,國家戰略要求東部地區從“率先發展”向“優化發展”轉變。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原司長王殿昌表示,山東應緊緊抓住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弘揚儒商文化,著力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殿昌認為,要從整合優化涉海產業園區中求突破。當前,國家區域戰略調整,為沿海地區重組港口資源、優化重化園區、整合產業園區、處置填海閒置土地、降低佔用大量資金風險,帶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山東要整合港口資源,打造全球航運中心、區域航運中心、國內航運中心。此外,要繼續把重化工園區做精、做強、做大,打造優質、特色、高端的涉海產業園區。

2001年至2016年,海洋旅遊、海洋運輸等傳統產業佔海洋生產總值之比從38%降至35%,海洋新興產業佔海洋生產總值從1.2%提高到3.8%。山東要從升級改造海洋傳統產業中求突破,借勢進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業。

山東海洋生物醫藥業基礎雄厚,海洋藥物鼻祖管華詩院士的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設在青島,山東在冊的海洋生物醫藥公司有多家。但海洋生物醫藥業體量小,對海洋生產總值貢獻率低。山東不妨從政策上尋求突破,做強做大海洋戰略新興產業,不要“普渡眾生”,而要“扶優扶強”。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春宇:

把青島打造成中國

乃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如果說北方有一個城市有可能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海洋中心城市,這個城市一定是青島。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春宇,從自己遊歷調研世界知名海洋城市的經歷出發,對山東海洋事業提出建議。

張春宇建議,青島要充分發揮國家海洋科技領軍城市的優勢,以世界眼光謀劃,按國際標準打造,全面提升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的裝備水平和研發能力,加快推進國家海水養殖優良種質研發中心、海洋設備檢測中心、深海戰略資源勘探開發技術研發中心和海洋技術交易服務與推廣中心建設,大力培育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海洋醫藥與生物製品、深海戰略資源勘探開發等產業,建設一批聚集度高、特色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強的海洋高技術產業聚集區,構建較為完善的海洋高技術產業體系。

青島西海岸新區要發揮藍色跨越引擎作用,著力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和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藍色硅谷要發揮海洋科技創新引擎作用,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和人才集聚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海洋高技術產業培育中心,成為引領全國海洋科技與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橋頭堡。

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吳錡:

海洋傳感器是

經略海洋的國之重器

“海洋傳感器是經略海洋的國之重器,傳感器在海洋經濟中被廣泛應用。”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吳錡在論壇上說。

吳錡介紹,據統計,2017年中國的傳感器市場為2070億元,預計到2021年可以達到5937億元。世界智能傳感器市場2015年已經達到1萬億元,在2016—2020年年間,可以達到20%的年複合增長率。

傳感器的需求量極大,在全球也具有廣闊的市場。目前國內的海洋傳感器仍主要依賴進口,青島市政府與山東大學共同籌備設立青島國際海洋傳感器產業研究院,目前該院已經正常運轉,推動海洋傳感器的國產化。

“我國已經嚐到自主研發傳感器的甜頭。”吳錡說,我國自主研發的PeneVector-Ⅲ重型海床式靜力觸探系統,通過將一根安裝了若干傳感器的圓錐形探頭勻速貫入海底地層,迅速、連續反映土質變化特徵,可用於橋樑隧道、港口碼頭、水利風電、石油平臺等工程。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副主任賈東寧:

把“智慧未來”打造成

山東的國際名片

“打造海洋強省離不開人工智能。”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超算中心副主任賈東寧從超算中心建設角度出發,建議山東補齊互聯網短板,發力智慧未來。

賈東寧說,山東要補齊互聯網短板,發揮山東實體經濟產業優勢,面向全國全球佈局,通過匯聚全球一流資源,圍繞未來海洋、城市、鄉村、家庭、企業、健康等重大領域需求,強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特色鮮明、智能領先、引領未來的互聯網實體經濟,將“智慧未來”打造成山東的“國際名片”和“金字招牌”。

E級超算是指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數學運算的超級計算機,被全世界公認為“超級計算機界的下一頂皇冠”。賈東寧說,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E級超算平臺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國家有重大戰略需求,地方政府在資金等方面十分支持建設。

另一方面,海洋國家實驗室具有需求導向,海洋領域需要的計算資源非常巨大。海洋國家實驗室還匯聚了一批優秀的海洋科研人員。海洋國家實驗室希望將超算中心建設成萬人相聚的“智慧未來世界大會”,千人研發的“智慧未來研究院”,千平方公里的“智慧未來產業示範區”,以“未來”世界大會影響全球、以“未來”研究院匯聚頂級智力、以“未來區域產業集群”驅動新舊動能轉換。通過智能超算和大數據的融合,開展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等海洋大科學計劃。

打造全國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高地

儒商大會2018丨共商經略海洋,加快走向深藍


儒商大會2018丨共商經略海洋,加快走向深藍


9月29日下午,“儒商大會2018”醫養健康產業論壇在濟南舉行。論壇以“健康產業 健康動能 健康山東”為主題,來自海內外的200多位醫養健康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精英,在產業發展、科技攻關、人才引進、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交流洽談、協商合作,現場簽約重大項目、推介展示重點項目,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全國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高地。

英國倫敦大學名譽教授、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蒂姆·亨特:

對基礎研究報以更多耐心

“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中取得了巨大進步,可能比其他任何處於類似發展水平的國家都要快。”蒂姆·亨特表示,山東是中國的經濟大省,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他也提到,山東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基本問題,除了為所有人提供清潔的水、足夠的食物、醫療保健和無汙染能源外,還要關注不可再生能源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

蒂姆·亨特說,培養出優秀科學家,高水平的研究條件、自由的科研環境以及務實的研究態度缺一不可。“基礎研究耗時長,需要不斷地累積經驗,需要對基礎研究報以更多的耐心。”

我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將腫瘤的防治與研究納入重點領域,提升區域腫瘤診療水平是我省加快醫療服務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作為長期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學者,蒂姆·亨特因發現了細胞週期蛋白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他表示:“儘管要征服腫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靶向藥物的出現給了我們以啟發——腫瘤是可以被征服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葛均波:

靈活務實的創新政策

加速醫療創新

“創新型國家的大戰略,推動我國自主研發介入器械產業的發展。”論壇上,葛均波反覆提到了“創新”二字,認為醫生的創新理念推動了心臟介入器械乃至心血管技術的不斷革新。

在葛均波看來,靈活務實的創新政策,不但可以深化並加速醫療創新,更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他還提出,要強化產學研合作觀念和投入。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得出“產學研其實是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的結論。“以心血管支架為例,我率領我的團隊研製出EXCEL支架,這是世界首創可降解塗層的新型藥物洗脫支架。它的問世,是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和醫院合作的成果,也是產學研的成功案例。”這項和山東的企業合作的成果,不僅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價格壟斷,還出口俄羅斯、新加坡等10餘個國家。

“有使命感和進取心的企業促進了介入器械的不斷完善和市場化。”葛均波期待,如果有更多的山東企業積極走出山東,與省內外、海內外包括山東籍專家在內的專家開展產學研合作,也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產學研合作的成功案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於金明:

醫療機構既要“山”多又要“峰”高

“山東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醫養健康在山東一定能辦好!”談到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於金明信心滿滿。

他表示,醫養健康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發展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其次,山東有獨特的文化優勢,一山一水一聖人的儒家文化為醫養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第三,山東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山東醫學領域有3位院士,70多家三甲醫院,醫療衛生基礎雄厚,是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堅實的後盾。第四,山東有自己的醫藥器械研發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醫養健康產業鏈條健全。最後,山東雄厚的教育實力是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根基。於金明透露,在已經得到批覆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中規劃有醫養健康的相關專業,相信將會對山東醫養健康產業輸送更多高水平人才。

“醫養健康的前提是醫療,尤其是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需要高水平的三甲醫院、研究性醫院作支撐。”於金明表示,山東醫療機構存在“山多峰少”的問題,三甲醫院數量多但高端學科欠缺。未來做強山東醫養健康產業,醫療機構不僅要做大,更要做精、做細、做強,實現專業集群發展,既要“山”多,也要“峰”高。

陽光頤康(北京)養老服務有限公司CEO宋劍勇:

醫養結合要有“溫度”

“養老形勢極為嚴峻,導致醫養結合面臨各種挑戰。”宋劍勇在發言中介紹。“當前,醫養結合評估分級體系亟待完善,支付保障體系亟待建立,健康養老產業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宋劍勇認為,醫養結合要有“溫度”。

他提出,要集中醫療、養老、保險、政府等各行專家,引進國外成熟工具,結合國情,建立科學嚴謹、統一有效的失能等級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級標準。“另外,醫養結合服務是創新探索,亟待可執行可落地的配套政策和規範。”宋劍勇認為,山東將醫養健康產業作為“十強”產業的五大新興產業之一,予以重點扶持,是一個機遇。他建議,政府牽頭,協調指導,行業協會主導,組成工作小組研究制定標準、規範和落地指引。

針對一些地區養老服務理念落後,人才短缺的問題,宋劍勇提出,一方面可以由醫生、護士、康復師、營養師、社工等專業人士組成跨學科多專業照護團隊,向屬地各養老機構提供專業支持,開展收費的商業合作;另一方面,大力培養服務、護理和管理人才,加快醫養健康產業發展。

上海兆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鵬:

山東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得天獨厚

論壇上,陳鵬從市場分析、投資方向、投資實踐和投資邏輯四個維度,與參會專家學者、領軍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了養老產業投資話題。

“預計到2018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人市場規模達到4萬億元。”陳鵬首先分析了我國養老產業市場現狀和山東養老產業市場:

山東是全國老齡人口大省,經濟發展水平高,創建全國“醫養健康示範省”,出臺多項政策明確支持養老。但有效的老年護理床位不足,養老產品供給不足。

“目前的主投方向是養老地產和輕資產類項目。”陳鵬認為,單純投資養老地產投資回報率低,週期長,是個行業投資痛點。一方面是成本問題另一方面是金融問題。“解決路徑,可以通過建立合理的投資運營模型,在資產端、資金端上做文章。”

陳鵬表示,山東自然生態環境良好,醫養健康資源豐富,科技人才支撐較強,擁有一批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和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地,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適當發展輕資產類項目,比如養老金融、日常消費、護理康復、文化娛樂等養老服務和生物醫藥、醫療技術、護理設施、食品保健等大健康產業上下游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