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昨天,一則信息刷爆朋友圈:廣州一家名為“海灣石油”的外資加油站92汽油竟然每升僅賣5.96元,如果算上該加油站充值3000得3399元的優惠,92汽油價格最低可以到5.26元。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時間,大量的加油者排滿長隊……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然而,第二天海灣石油的價格就恢復了原價,有人在網絡上說,海灣石油被中國政府勒令恢復原價,同時把有人把矛頭對準了中國的“兩桶油”。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中國的油價為什麼那麼高?

今天我們就簡單的給大家說說中國的石油價格為什麼那麼高?

首先我們看看事情的真相,海灣石油是不是被中國“勒令”恢復原價的?

很顯然,這是一個假消息!

大家看看下面的兩張圖就知道了。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顯然,所謂的5.96元的最低價只不過是海灣石油在廣州成立首個加油站的促銷價,促銷價的時間為2018年9月8日-2018年9月11日,只有三天時間。

然而,這件事被別有用心的人“掐頭去尾”,只看到海灣石油的低價,而沒有看到那個只是促銷價——或許是故意沒有看到,因為我發現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沒有談到那個只是開業的促銷價,然後恢復原價後,又被傳為“勒令”恢復原價,這明顯就是故意“挑事”的節奏了——想要引起大家的不滿,製造不穩定。

很多人都知道,我以前在國企待過,而且就是中國最大的油田之一。我以前從事的就是油田勘探開發專業,而且曾經也是一個小領導,所以,對於一些事我是比較瞭解的。

在中國,“三桶油”確實處於壟斷地位,中國的國內汽油的價格也確實高於其它的一些國家,也確實引起了很多的不滿,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忘記: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關係到整個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而中國是有很多的油田的,但是這些油田的開發成本非常的高,如果和國際石油價格接軌,那麼中國的油田基本都要關閉了。如果中國的油田都倒閉了,那時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就基本沒有任何的保障了。

我記得以前和大家說過:目前中國年產石油大概在2億噸左右(還能保持10年左右),正是有這2億噸自產的石油作為保障,那麼中國是不怕美國圍堵的,也不怕發生戰爭。

目前中國石油的年需求量為6億噸,每年需要進口4億噸,中國石油的儲備量大概為90天。

有人說,一旦發生戰爭,石油進口通道被切斷,那麼中國堅持的時間還不如日本——日本的石油戰略儲備為158天。

其實,這是對中國石油現狀的無知,如果發生戰爭,即使中國的石油進口通道全部被切斷,那麼中國也可以支持10年的戰爭,其根本就在於——日本自己不產石油,而中國能自產石油2億噸。

在戰時,只有中國控制私家車,那麼中國自產的這2億噸石油足夠支撐中國進行長時間的戰爭,但是日本呢?

如果日本的石油進口通道被切斷,那麼憑藉日本的石油儲備只能堅持160天左右。160天后,日本怎麼辦?那時飛機飛不了,坦克開不了,還怎麼打下去?

所以,中國的這自產的2億噸石油是中國國家安全的保障,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低保障——中國是一定要保證這個產量的,這兩億噸已經是最低的量了。

然而以前我們也和大家分析過,中國油田的品質非常的差,中國的油田大多的陸相油田(中東、美國等產油大國都是海相油田),儲層的滲透率非常的低,埋藏也很深,開發成本非常的高,如果油價和國際接軌,那麼中國絕大多數的油田基本都得停止開採。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目前在中國的石油企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油。其中,中國石油主要是開採石油的(也有少量的煉化),中國石化主要的煉油的(也有少量的油田),他們主要以黃河為分界,黃河以北的基本是中石油的地盤、黃河以南的基本是中石化的地盤。

中海油是合資企業,中國持有51%的股份,外資持有49%的股份(如果我記得沒有錯的話)。

中國大的油氣田基本都屬於中國石油,比如大家知道的大慶油田、遼河油田、長慶油田、新疆油田等。而中國石化的油田就比較少了,大點的油田只有一個:勝利油田。


普及文:海灣石油入駐廣州,油價格遠低於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簡單的說:中國石油主要是生產石油的,開採成本大概在50美元每桶,所以只要國際油價在50美元以上,那麼基本上是能盈利的;而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是相反的,中國石化主要的煉油的,由於自己的油田很少,產量比較低,主要依靠進口石油進行煉化,所以國際油價越高,虧損越多——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中國石化經常得到政府補貼的主要原因。

在2008年之前,那個時候中國的油田還是不錯的,那時國際油價高(120美元每桶)、還有很多優質的油田正在開發,開採成本比較低,所以在石油企業工作的員工待遇還是非常的高(當然也很辛苦),油田的正式員工基本都屬於高收入的人群,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而中國石化恰恰相反,在油價達到最高峰的時候,中石化的虧損也達到了高峰,那時國家每年給中國石化補貼幾百億。

2009年以後,國際油價瘋狂的下跌,由120美元每桶跌至30美元每桶,從那以後就反過來了,中國石油基本沒有啥盈利了,但是中國石化的盈利能力卻不斷得到加強。

也大概就是那個時候,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工人的待遇開始下降——以前很多人都羨慕在油田工作的人,網上各種層出不窮的段子,但是現在你還能在網上看到有人羨慕油田的人嗎?

比如大慶油田,目前,在大慶本地的正式員工按照崗位來分,正常的化驗崗一個月的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比較辛苦的採油崗大概有5000元左右,股級幹部年毛收入大概在10萬,純收入在也就是6萬左右(扣去各種稅費、保險)……我當時由於跨省,年收入大概比大慶本地高一倍左右。

有人說,油田有灰色收入。其實,在副處級以下,你還不夠拿到灰色收入的資格。這個我們不多說了,國企的弊病之一。

現在油田的人才已經在大量的流失了,除了一個鐵飯碗外,油田其實已經沒有任何值得人留戀的地方(待遇下降,體制僵化,提拔困難)。

而在油田工作的人,除了部分油田子女外,當初都是學歷比較高的,而他們學的專業也都比較偏,適用範圍比較窄,在加上在那種體制下長期的生活,留下的都是那些不敢出去自己闖的,只能混吃等死的。

好了,這段也是我曾經作為一名石油人,給石油人的一個“正名”——並非像外界宣傳的那樣“風光”。

正是因為石油如此的重要,所以為了讓中國的石油產量保持下去,保證國家安全,所以在中國石油的政治任務是非常的重的——考核中石油領導層業績除了盈利能力,還有產量。在產量和盈利能力不可兼顧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是以產量考核為優先——那些被快速提拔上去的都是在產量上面有重大貢獻的,而非盈利方面。

簡單的說:兩桶油雖然是企業,但是卻是以政治考核為主(產量),而不是經濟考核(盈利)。

想要保持產量,那麼就要讓油田有利潤,利潤從哪來?

只能從成品油的價格來——這就是中國油價為何一直比較高的主要原因。

如果真的完全和國際油價接軌,讓外國企業無限制的進入中國,那麼中國的石油基本就廢了。

就像現在中國的農業一樣,中國放開了農業,現在中國的農民成啥樣了?現在大量的田地荒蕪,僅僅在主糧上依靠補貼勉強能夠自給,一旦發生戰爭,或者進口通道被切斷,那麼中國人面對的是什麼可以想象吧。

所以,大家不要老盯著外國的低油價。中國現在的油價是高,和俄羅斯、沙特、伊朗那些國家相比是高很多,但是不要忘記那些國家是產油國,我們是不能和人家比的。

這就好像你和農業大國比糧食價格是一樣的道理!

這就好像發達國家和我們比蔬菜價格一樣——韓國一個西瓜折算下來130元——按照我們中國一些人的邏輯,韓國人是不是該罵韓國政府呢?是不是該要求韓國政府放開農業呢?要知道韓國的農業關稅達到了喪心病狂的56%。

另外,我也查看了日本的汽油價格,日本汽油價格為129.3日元每升,折算人民幣大概也要8元。

現在,中國的網絡上總有一些人拿著中國貴的商品和外國的低價商品相比,他們從來不拿外國貴的東西和中國便宜的商品對比,他們也從來不考慮不同國家的國情是不一樣的,或許有些人是不懂,但是更或許有些人是別有用心,想要製造混亂,讓社會不穩定。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利用了!

而且可以預料的是,現在中國已經陸續開始開放石油經營權了,這就說明中國在能源安全上已經得到保障了,不再擔心進口通道再被外國切斷了,後面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已成大趨勢,大家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就能購買到便宜的成品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