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在東漢末年的眾多諸侯之中,孫堅是退場比較早的一個。原因是與黃祖發生戰爭,最後被黃祖所殺。

黃祖是荊州刺史劉表的部將。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孫堅給袁術當小弟當得好好的,怎麼會突然打起荊州的主意呢?難道是袁術讓他去的?

答案是:袁術與袁紹南北對峙,袁術覺得孤力難抗袁紹,於是與公孫瓚結盟。公孫瓚與袁術結盟以後,立刻糾集重兵圍攻袁紹。

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面對公孫瓚的進攻,袁紹能不能取勝,並不是簡單的取決於他們之間的力量對比。

因為這是一個標準的多方博弈格局。如果袁術、公孫瓚一塊攻打袁紹,就算袁紹的力量比公孫瓚強大,也是必敗無疑的。

在文學作品中,真正的高手通常可以單挑十幾個職業高手。但在現實社會中,一個高手想要單挑兩個職業高手,都是希望渺茫的。

袁紹正和袁術南北對峙,公孫瓚突然走上了擂臺,要與袁術一起圍攻袁紹,袁紹自然只能叫苦不迭。

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支撐不住的袁紹想了一個方法來擺脫這種困境,那就是和劉表建立攻守聯盟。

袁術之所以要聯合公孫瓚,是因為公孫瓚在袁紹的北邊。南北夾攻之勢一旦形成,袁紹必敗。

袁紹之所以要聯合劉表,是因為劉表在袁術的南邊。只要劉表能在袁術的南邊有所動作,袁術就不敢和公孫瓚南北夾攻袁紹了。

遠交近攻不是什麼高招,只是一個淺顯的道理,誰都明白。之前袁紹未能與劉表聯合,問題也不是出在袁紹身上,而是劉表的心思基本都放在保境安民上了,不願意摻和二袁的破事。

但是當劉表看到袁術和公孫瓚南北聯盟,對袁紹形成了夾攻之勢的時候,立刻就坐不住了。因為,一旦袁紹被消滅,袁術一定會背靠北方,調轉馬頭朝南來收拾劉表。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在劉表與袁紹達成同盟,並幫助袁紹牽制袁術的時候,袁術就明白:和公孫瓚聯手瓜分袁紹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瓜分袁紹的機會的確沒有了。但袁紹也忙著應付公孫瓚,沒法南顧打袁紹了。袁術自然認為,這是一個收拾劉表的好機會。收拾了劉表穩固後方之後,再去跟袁紹爭雄。

於是,當時的戰局很快演變成了公孫瓚與袁紹在北方打,袁術和劉表在南邊打。

袁術的整體實力比劉表要強得多,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袁術是袁家嫡子,獲得的各種資源更是數不勝數。

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很多人有一個疑問:袁術收拾劉表,為什麼不能像袁紹收拾韓馥一樣輕鬆呢?是不是因為袁術的能力不如袁紹?

其實並不是袁術和袁紹在能力方面有差距,而是冀州的狀況比荊州複雜。所以袁紹可以威逼韓馥,而韓馥只能乖乖地靠邊站;袁術無法威脅劉表,只能通過武力征服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當時的冀州即有公孫瓚的威脅,又有黃巾軍的威脅。對冀州士大夫集團而言,袁紹入主冀州雖然也會威脅到他們,但是總比公孫瓚和黃巾軍席捲冀州要強啊!

而荊州沒有強大的外患,所以荊州士大夫集團自然希望由劉表這樣一位弱勢領袖來統領荊州,絕不會希望袁術這種強勢的人物主政荊州。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方的袁紹不希望袁術能有機會在南方打開局面,袁紹與荊州士大夫集團勾勾搭搭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所以,袁術一直就困在南陽一隅,北上無法殺出中原,南下無法兼併荊州。

袁術坐鎮南陽,出路有三條。

第一條路:北上爭奪冀州和兗州;

第二條路:南下爭奪荊州;

第三條路:東下爭奪揚州。

袁紹的初選是第一條出路。所以他聯合公孫瓚,試圖通過南北夾擊瓜分袁紹。但隨著袁紹與劉表聯手,第一條出路完全沒有可能再成功了,而袁術的南方也隨時會面臨劉表的威脅。

於是袁術就決定趁著袁紹在北方和公孫瓚對壘的時候,先騰出手來把劉表滅了,然後再考慮北方的事情。

這才是袁術和劉表開戰的始末緣由,而作為袁紹部將的孫堅則不可避免地要為主公開疆拓土。於是孫堅率兵攻擊黃祖,走上了自己最終的宿命之路。

孫堅之死到底該由誰來負責?最靠譜的答案絕不是黃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