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距「完美型」殲-10D只差一步 性能全面碾壓台灣F-16V

日前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報道稱,殲-10C可能與殲-10B一樣都屬於過渡型號,中國大陸可能會生產加裝矢量太行發動機的“完美版”殲-10D戰鬥機。

報道中說,今年2~6月就沒有發現大量的殲-10戰鬥機,僅在1月疑似發現 6架殲-10C型。這樣看,中國大陸今年可能並未大批量生產殲-10C。這可能意味著殲-10C和殲-10B一樣,產量不大,都屬於過渡型號。


中國距“完美型”殲-10D只差一步 性能全面碾壓臺灣F-16V

▲殲-10C飛越中國版馬赫谷

漢和稱,中國大陸可能正等待“完美型”殲-10的出現。那就是加裝了矢量推進發動機的殲-10。也許,這種飛機會被命名為殲-10D。在渦扇-10B發動機上換裝矢量噴口(TVC)的工作已經進行了很久。

漢和提及,這種矢量噴口極有可能採訪360度旋轉方式,不過,可旋轉葉片可能比俄羅斯的AL-31FN發動機要短。到今年年底,就大致上可以觀察出殲-10系列的生產動向。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界的技術進步很快,這是殲-10B產量不大的原因。按照中國大陸空軍的規模,殲-10A也不能算是高產的戰鬥機。


中國距“完美型”殲-10D只差一步 性能全面碾壓臺灣F-16V

▲加裝矢量發動機的殲-10B

報道透露稱,現階段的大陸空軍部署主要是針對臺灣,尤其是改裝AESA雷達的F-16V,今年臺灣空軍的第一架F-16V已經完成首飛,全部改良要在2023年完成,第一批進廠改良4架。這樣計算的話,2019年開始,每年臺灣空軍可以接收28架F-16V。最主要的改良是換裝AN/APG183 AESA雷達和數字化航電系統、聯合頭盔顯示系統。

漢和認為,伴隨著F-16V的進口,估計臺灣空軍還希望獲得 AIM-9X(大陸的同類型: PL-10)、先進的反輻射導彈 (殲-10C已經裝備YJ-91),甚至是防區外發射的遠程對地導彈等。F-16V的戰鬥力有可能提升2倍。

不過,漢和還稱,從臺灣F-16最近頻繁出事的狀態看,這種機體似乎已經老化,改裝成F-16V之後,作戰重量更大,今後機身重量將成為重大問題。


中國距“完美型”殲-10D只差一步 性能全面碾壓臺灣F-16V

▲試飛中的臺灣F-16V

從機動性看,現階段的殲-10C與F-16V旗鼓相當,得益於鴨翼的有效運用,殲-10也許略佔優勢。後者沒有換裝新型發動機、這是為何急於開發殲-10D的主要原因,一旦裝備矢量推進發動機,理論上,殲-10D的機動性會高過F-16V。

漢和還分析稱,如果臺灣不進口新的戰鬥機,裝備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的作戰飛機數量會大大落後於大陸。漢和認為,保守地計算殲-16已經達到50架左右。殲-16配備的是PL10和PL15空對空導彈。主要的作戰用途是接替蘇-30MKK。至於解放軍空軍裝備的蘇35,使用雪豹-E雷達,全數字化航電系統,一共24架,不排除今後繼續進口的可能性。臺灣的空防即使改裝全部F-16V,也在數量、技術上被大陸超越。


中國距“完美型”殲-10D只差一步 性能全面碾壓臺灣F-16V

▲解放軍空軍裝備的殲-16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