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好的投資:從容地撿起躺在牆角的錢,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股票投資上,如果您有太多的手段和標準,那麼您事實上獲得超額利益的可能性是降低的。比如,試圖做波段的,做短線的,做長期的,做長線的,做價值的投資者,其實堅持其中之一,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少,問題是如果您今天希望長期長線投資,明天希望短線獲得利益,後天又試圖權證投機,再後來希望將錢全部放進自己的口袋,那麼事實上您獲得利潤的可能性不大。

巴菲特最好的投資:從容地撿起躺在牆角的錢,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朋友,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尼采

朝著你站立的地方一直挖下去,總有一天會出水。當然為了讓這一定律發揮最大作用,作為擁有一隻手錶的投資者來說,需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斷將自己的手錶調整到精確的位置。也可以說,需要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投資理論。

投資是一生的事業,投資是長跑而不是短跑!長跑的勝利者並不需要每一段路、每100米、每1000米都跑贏別人!可惜很多朋友都把參與股市當作了短跑來對待,認為自己必須做到每一個階段都戰勝別人才能成為長期中股市的成功者,這其實是個荒謬的認知!

投資中應該樹立長期中遠遠戰勝大盤指數增長的理想,但卻不需要每年都必須跑贏指數的增長!比如道指目前的指數相對上世紀60年代末上漲了13倍左右(如果我們投資四十年才取得這樣的成績,那麼絕對是失敗的!

但巴菲特在此期間財富上漲了近5000倍,可是他並不需要每年都戰勝道指,當然他經常戰勝道指!更有說服力的是他的搭檔芒格管理的合夥基金在60~70年代就有三分之一的年度落後於道指,但從整個十幾年的跨度看,卻又遠超道指10倍以上!

在這樣的總業績下,就算拿巴菲特每年的業績來看,可以說,在美國,按每一年做比較,都有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人的收益能超越巴菲特!可是,幾十年下來,成為股神的卻是巴菲特——一個每年單獨看收益都表現平平的老頭!

反觀很多朋友,他們專注於每週、每月、每季度都要求自己戰勝股指的想法、做法則實在過於理想化、幼稚化了!這種想法和做法除了在長期實踐中讓自己倒黴、虧損之外,沒有任何其它有益的方面。我們投資需要的是理想(長期中遠遠超越股指),但卻不需要這樣的在任何時候都要超越市場的理想化、幼稚化思維!

不要理想化就要求我們向不可預測的短期市場波動妥協(不要理睬它)!記住大目標,

記住大利益,這樣我們才可能在市場短期波動方向與這些大目標、大利益的方向不一致時做到不去理睬它們,笑看市值的暫時減少而不動搖滿倉持有的信心。這就是妥協的藝術!忽視不重要的事情的藝術!

當有10年10倍之利時,我們應該緊緊地牢記這種大目標!緊緊地抓住這種大利益!學會向它暫時不上漲妥協;學會向它暫時下跌妥協;學會向其它品種地快速上漲妥協。

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要牢牢的滿倉持有我們的可實現長遠大利益的品種,笑看別人持有的品種飛漲而不為所動!平淡看待自己持有的品種在短期內暫時下跌而絕不輕舉妄動——唯有牢記大目標、大利益,才能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暫時的妥協!

價值投資者應該是一個“會買”的人,應該是個“先勝而後求戰”的人,應該是個至少有10年10倍之利的品種出現並且條件完全具備時才果斷介入市場的人!因此,當這種大目標、大利益必然在將來得以實現時,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妥協——向暫時的市值下跌妥協、向其它的誘惑妥協……只要能夠將來實現自己看得見、看得清的大利益就足夠了,其它的東西就留給別人吧!

巴菲特最好的投資:從容地撿起躺在牆角的錢,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最好的投資:從容地撿起躺在牆角的錢,最佳的買進時機是街頭到處血流成河的時候。每當我們聽到經濟衰退、天災人禍的消息,我就知道發財的機會到了。

首先,我不賭博。我不會拿自己的錢去冒險,永遠都不會。成功的投資家的做事方法通常就是什麼都不做,一直等到你看到錢就在那裡擺著,就在牆角那裡,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過去把錢拾起來,這就是投資之道。

你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你看到,或者發現,或者碰到,或者通過研究,發掘了你覺得穩如探囊取物的東西。獲取這個東西不需要冒太多的風險。在你下單購買之前,你一定要肯定自己買的東西價格低廉,或者你看到積極的變化即將來臨。

換句話說,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你才下單購買,人生中看到錢就躺在那裡的機會是絕對不會太多的”。“很多人在股票市場裡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買了某種股票,看它往上漲,自以為自己聰明能幹。他們覺得買賣股票容易得很。他們賺進了很多錢,立即開始尋找其他可買的東西。

其實這個時候他們應該什麼都不幹。自信心會導致驕傲,最終導致狂妄自大。其實此時你真的應該把錢存進銀行,到海灘去玩上一段時間,直到自己冷靜下來。因為好機會本來就不多,不會接踵而來。但是,你並不需要很多好機會,如果你不犯太多錯誤的話。

在一段痛苦的酩酊大醉之後,人們還會在另一場瘋狂的舞會跳舞狂歡。整個世界都瘋狂了。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是,人們根本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巴菲特最好的投資:從容地撿起躺在牆角的錢,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成功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卻又有所不同。有的人認為自己成為百萬千萬富翁才算成功,有的人覺得自己有房有車就算成功,還有的人認為自己人生幸福就是成功……不論怎樣,絕大多數人都夢想與渴望著成功,因而與成功有關的事情、書籍、故事、理論被傾注瞭如此之多的重視和關注。

實際上,真正的成功學理論當然有其價值所在,通過不斷的學習、訓練和自信心的培養,可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彌補比較明顯的弱點和不足,但是這些只是能夠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不代表只要學會了成功學所要求的東西就一定能夠成功。

所以,從此角度說,成功沒有規律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成功固定模式,但是有一條可以確保你成功,那就是不要失敗。而柚子鈴作為投資行業職業人士,恰恰認為在投資行業要想持續成功,最重要的也是不要失敗,也就是說要先不虧錢,這才是投資準則中最提綱挈領的真理,

無論你擅長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都要遵守此準則。通過各種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股民在股票投資中是虧損的,這裡面有很多在股市摸爬滾打多年的老股民,也有剛入市不久的新股民。

作為每一個剛入市的投資者,我相信很少有人在剛入市的時候會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避免投資虧損。當然,很多人會說,我進股市是來賺錢的,要是虧錢就不會進來了,特別是在濃郁的賺錢效應感染下,總感覺虧錢和自己關係不大。但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句喊了多少年的口號,似乎對很多人來說也只是一句口號。那麼,我們如果能夠避免虧損,或者說找到了虧損的原因而自己盡力去避開,當然我們賺錢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我有個朋友,2006年底進入股市,拿著最初準備買房子的100萬資金入市,本想在股市裡賺個快錢就跑,沒想到最後只剩下20萬出來了。大家不免產生疑問,2006年底隨便“扎飛鏢式”地買只股票,到2007年也會有幾倍的收益啊,怎麼會虧呢?這個朋友買賣股票非常頻繁,幾乎每天都要交易換股,總想抓個漲停板的股票,差不多把A股的所有上市公司都買了個遍,但事與願違,不僅沒有抓到,最終由於頻繁交易,僅交易費就達50萬~60萬,結果2008年跌到3000點、剩下20萬的時候終於撐不住了才跑了出來,原本買房子的錢,不僅全款買不起,連個首付都變得很困難了。

細細分析總結起來,這個朋友犯下了頻繁交易的錯誤,並且錯誤地認為短線賺錢更快更容易,而且總是徒勞地試圖預測明天的股市漲與跌,這些錯誤如果在剛入市之前能夠獲得清醒的認識,那麼我相信他不至於這麼樂觀和盲目地買賣股票,很可能會降低或避免投資虧損。

其實,研究失敗遠比研究如何成功更加重要,我作為做企業出身的商人,早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因而逆向思考就應該成為我們投資的重要原則之一。記得國外的一句農夫諺語這樣說的:“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永遠不去那兒了。”如果我們要想在一生中變得身體健康,那麼我們自然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得病,而不是患病後再想如何去治療;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我們首先要學會了解人生如何才能避免痛苦的發生,比如失業、生病、離婚、死亡等;要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我們該首先研究企業是如何衰敗的;如果要想在股市投資中賺錢,那麼首先要想到如何避免虧錢。

而事實上,大部分人更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真正聰明的人最關心的卻是為什麼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回到股票投資上,失敗研究的最大應用在於避開“地雷”企業,在於如何排除一些表面風光無限,但實際危機四伏的企業或股票。我們作為投資者,最大的擔心就是在不遠的將來,企業面臨各種困難、危機而倒閉。那麼,這樣的投資無異於投資了美國雷曼兄弟的股票,必然血本無歸。

通過大量世界各地企業的失敗研究,你會發現,大部分企業所犯的錯誤如出一轍,比如由於過度擴張造成的資金鍊問題,再比如由於企業領導者決策失誤或者沒有持續創新而被行業淘汰等等,絕大多數企業的倒閉、破產的原因,無不是在過去世界的某個角落曾經發生過的,“太陽底下從來沒有發生什麼新鮮事”,這句古老的諺語闡釋了問題的本質,也恰恰驗證了巴菲特所說,“我們從歷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人們其實從不吸取歷史的教訓。”

所以,我們在尋找偉大企業和大牛股的同時,在憧憬企業未來的美好發展前景的時候,也應該運用逆向思考原則,將那些失敗企業的教訓和原因一一列出,避開那些可能將來面臨失敗或危機的企業,這樣我們的投資才可能做到不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