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柳青》:讓人民作家回到他愛的地方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你知道啥是幸福嗎?幸福就是一輩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把靈魂安放在最適合的位置。皇甫村的這片土地,就是我的位置。”2018年9月15日晚,由西安話劇院創排的話劇《柳青》終於亮相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還未開演,西安話劇院新城劇場門前早早就站滿了排隊等候的觀眾。而隨後長達近三個小時的演出,許多觀眾是流著淚看完的,一陣陣的掌聲雷動,是他們給這出戏最好的褒獎。

今年是柳青逝世四十週年,柳青是一位陝西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作家。熟悉的是,他為了創作《創業史》,放棄了城市優渥的生活條件,帶著妻女毅然在長安皇甫村紮根14年,與村民親如一家,想群眾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緊密地把自己的命運與人民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最終創作出史詩文學《創業史》。而陌生的是,是什麼讓柳青做出那樣的人生選擇,尤其是在經歷了風雨飄搖之後,仍然初心未改。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這是我寫過最難的話劇。”編劇唐棟坦言。其實早在話劇《柳青》立項時,就被多位專家評價為“題材非常好,但是劇本創作難度太大。”年初,唐棟接到了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的電話,詢問是否願意寫一部關於柳青的話劇。唐棟幾乎沒有猶豫,一口便答應下來。這使得《柳青》成為唐棟繼《麻醉師》《共產黨宣言》等重點劇目後,與西安話劇院再一次合作的劇目。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唐棟的心裡有著一個“柳青情結”,“在我小的時候就讀過柳青的書,看到他在書裡寫到了我的家鄉寶雞,我的內心十分激動。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我來到西安,剛下火車的時候,就看到柳青。我和他深邃的目光對視了很久,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與他對視的那一刻,這也是我和柳青的一面之緣。”唐棟說,自己是柳青的粉絲。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儘管唐棟的作品曾連續三屆獲文華大獎,四次獲文華劇作獎,四次獲曹禺劇本獎,還有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解放軍文藝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劇目等一系列獎項。但為了寫好《柳青》,光是重新研讀《創業史》,唐棟就花了兩個月時間。“小時候就讀過這本書,但幾十年後再讀,又是另外一種體驗。”寫好《柳青》可不止是寫柳青這一個人,馬崴、王三老漢、王家斌、彩霞、遠福、雪娥......他們怎麼說話,怎麼生活,情緒怎麼轉折,都著實要下一番功夫。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除了蒐集大量文字、影像資料揣摩柳青外,唐棟還多次拜訪柳青的長女劉可風,聽她口述歷史。和演員們一起去到長安區皇甫村,站在滈河灘和神禾原上遠眺,在柳青墓前默哀沉思。最終唐棟還原了一個生動形象又感人至深的柳青,在創作中他將幹部、作家、農民的三重身份在柳青身上合一。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回憶了自己第一次看到劇本時候的那種心情,“我們從2016年就開始籌備這個選題,到了2017年進入實施階段,再到2018年劇本拿到手,其實我的內心而言是非常期待又忐忑的。柳青所處的時代非常特殊,如何讓現代人理解那樣的一個歲月,體會柳青如何將自己與皇甫村和人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是非常難的。”但是讀完劇本的那一次,任雪迎知道,這個劇本,成了。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劇本成了,西安話劇院立刻為該劇配備了一個“豪華班底”,全院上下隨即投入到了緊張的排練當中,排練室裡總是燈火通明。國家一級導演傅勇凡執導,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秦立運擔任舞美設計,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劉文豪擔任燈光設計,著名作曲家石松擔任作曲。唐棟也先後多次來到西安話劇院,觀看現場排練。每次他都是一邊看,一邊寫。不論主角配角,他都看得仔細。話劇舞臺上,沒有一個絕對的“路人甲”。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柳青的扮演者林波說這是他藝術生涯迄今為止最難的一個角色。林波是東北人,他首先要跨過的第一關就是方言,許多陝西方言就著實讓他費了一番功夫。“最難的還是走進柳青的內心,實際上演繹好了這個角色,也是在踐行柳青精神,就是那股子實幹勁兒。柳青寫《創業史》的精神,其實就是給我們現在所有文藝工作者最好的一個啟迪。”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話劇《柳青》中的許多臺詞都質樸生動,既體現了柳青的文人氣質,又寫活了關中農村生動的勞動生活的場景。說到被定為“黑作家”時,劇中柳青說,“我為了不讓人整,小心翼翼地,就像提著一籃雞蛋趕集,人家敢碰我,我不敢碰人家,生怕把雞蛋打了。可是到頭來這籃雞蛋還是打了,為啥呢?我後來明白了:你要苟且偷生,這雞蛋就不會打;你要接近真理、實事求是,就得承受打雞蛋的痛苦。”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該劇大量運用了關中方言,全劇充滿了陝西地方風情。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劇中運用“快板王”的快板書串起了柳青生活、創作的一幕幕場景,不僅增加了旁觀視角,打破了單一、閉鎖的戲劇敘事的侷限性,而且交代了事件背景,展現了關中風情,推進了情節的發展。精彩的快板書為這部話劇增色不少。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演出當晚,場下還坐著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叫劉田民。他正是《創業史》中高增福的原型劉遠峰的兒子,大家都叫他才娃。距離柳青來到皇甫村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才娃是目前小說中唯一在世的人物原型。小說裡的他還是個“被父親夾在胳肢窩裡去開會的孩童”,而現在他已經是位滿頭銀絲的老人了。幾十年來,劉田民一直生活在皇甫村,和父親相繼接力守護著柳青墓,有人來村探訪,他就會給人講講當年的故事。每每說到柳青妻子馬崴投井自盡時,劉田民總是泣不成聲。坐在場下看話劇的劉田民也哭了好幾次,但他說,這是激動的淚水。“這個戲好,就像看到了我柳青伯!”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導演傅勇凡也在場下觀看了整場演出,他第一時間在微信群裡徵求觀眾的意見。而觀眾們說得最多的,卻是“精彩、點贊、感動”這些詞語。觀眾“吉祥”表示,“前陣通讀話劇《柳青》劇本後就熱切希望看到舞臺上的《柳青》,此次觀劇時幾度熱淚盈眶!真得很感動!感謝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感謝主創團隊精心打造柳青精神!”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演出結束,西安話劇院被授予“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絲路文化貢獻獎”,任雪迎代表西安話劇院領獎。

话剧《柳青》:让人民作家回到他爱的地方

首輪演出收官,話劇《柳青》演活了六十年前的那段歲月,全體演職人員登臺謝幕,全場淚水與掌聲齊飛。劇中柳青說,“一個作家,最忌諱的就是迷戀宧海升遷、跪求金錢富貴。如若這樣,一定會淪落為媚俗下作的馬屁精和謊言編造者,而絕對成為不了人民的作家。”這既是我們這個時代對柳青精神的呼喚,也是這位人民作家又一次與他熱愛的人民、熱愛的土地團聚,他的精神將永遠縈繞在陝西這片熱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