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爲何沒有出現過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

劍飛啊劍飛


神權壓制王權什麼情況下才能出現呢,其實有一個現成的很好的例子可以直接做說明,那就是羅馬帝國分裂以後的歐洲。

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還是很厲害的,一直堅挺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最高權力屬於皇帝,信奉基督教,也是今天的東正教,後期教會權利增大但也沒有凌駕皇權之上。

西羅馬帝國就比較悲催了,476年就滅亡了,隨後法蘭克、倫巴德、勃艮第等等各色民族國家粉墨登場,各個小國林立,爭鬥不斷,這段時期持續了有一千多年,就是黑暗的中世紀。這麼多國家互相打,誰也搞不過誰,民眾過的是苦不堪言,大家普遍對於國家是不信任的,這就需要一個精神寄託,這時候基督教會就成了共同的信仰,教會日益做大,教皇權力凌駕於王權之上。

東羅馬、西羅馬帝國本是同宗,也都信奉基督教,一個是中央集權統治,一個是分崩離析。要知道,那時候的歐洲羅馬帝國是有文明的,後來的什麼法蘭克、日耳曼、勃艮第等等,在正統羅馬文明眼裡都是蠻邦夷族,跟野人差不多,但就是這些野人徹底摧毀了羅馬文明。所以整個中世紀歐洲可以說沒有文明根基的,又一直處於紛亂分裂狀態,這時候的宗教是最容易控制人的精神和行為的,宗教勢力做大不奇怪。可以看出來,即使是古歐洲那樣混亂的地區,也只有在在正統文明極度衰落、各個政權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神權高於王權的情況。

那我國為啥一直沒有神權當道的時候呢,我覺得這樣分兩部分來看,一個是先秦時期,一個是秦漢包括以後。

先秦時期時間很久,但是有詳細史料記載的是西周和春秋戰國,周天子推翻商王朝建立政權以後,特別注重禮法,雖然有祭祀占卜等行為,但沒有過分的神道出現。周天子推行分封制,各個諸侯分派各地,定期朝貢但是各個諸侯國都享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做大,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各個分封國各自為政,戰亂四起。但是跟西羅馬帝國不一樣,西羅馬帝國是野蠻人入侵,那些外族約等於野人沒有自己文明,又沒有足夠力量建立統一。而春秋戰國是周本身的諸侯國自己想要更大的權力和利益,各個諸侯國本身都有相當厲害的文明,戰亂非但沒有禁錮人們的思想,反而由於沒有強制統一,大家思想十分開放。道儒墨法兵各門各派層出不窮,形成了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局面。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反而是我國古代思想最活躍,文明進步最大的時期。這種情況下要出現統一神權那是不可能的。

而秦朝一統天下之後,廢除分封制,施行郡縣制,經歷秦末戰爭以後建立了大漢,而在漢朝時候為了鞏固皇權,出現了一個十分厲害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推行和深入,就徹底隔絕了神權在中國統治的土壤,儘管後世也有分崩離析、外族入侵的情況,但是儒家的正統地位從沒動搖。而且儒教思想雖然深入人心,但它既沒有自己固定的組織機構,也沒有什麼最高領導人,相反,它的推行必須依靠皇權和一群互相輕視的文人,對皇權只有輔助作用。

由於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並且跟各個政策互相融合,所以即使在少數民族政權入侵統治時,也會十分重視跟儒家的互動,儒家的正統思想即使在元代都沒有動搖。而中國流行最廣的兩大宗教又如何呢,道教尊奉老莊,講究的就是清修無為,所以它對統治者的影響至多停留在煉丹修仙一道上,比如漢武帝晚年追求仙道,嘉靖皇帝更是練了一輩子道,但是統治手段和御下大臣全是儒家的一套,道教始終就成不了氣候。

佛教是外域傳進的,它就要厲害一些了,在某些階段會盛行一時,可是統治者對於過於盛行的宗教都會小心提防的,所以歷史上出現過大規模的滅佛運動,比如有名的三武滅佛。分別是說在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時期,佛教特別興盛,而且已經有點得意忘形,妄圖插足朝綱了,結果怎樣,幾個武帝以鐵腕手段分分鐘讓他們知道自己姓什麼。帝王手段是十分殘酷而且雷厲風行的:摧毀寺廟,焚燒經卷,強逼還俗,不聽就殺。可以看出來,歷代統治者對於神權都報以謹慎態度,而且每次滅佛運動都有儒家的推動,儒家的目的和口號都是保衛皇權,這跟統治者的步調是一致的,所以宗教神權永遠折騰不起什麼水花。

正是由於儒家思想已經深入到古人各個階層的骨子裡,而且與統治王權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大家對宗教永遠保持一種親而不佞的態度,無論自下而上還是從上到下神權就佔據不了主動地位,更別提凌駕王權之上了。


社會鑑賞家


中國歷史上並非從未有過神權壓制王權的時期。

殷商極重鬼神,《禮記》概括其為“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在這一套觀念的影響下,殷商的政治意識與宗教意識互相結合,以上帝鬼神、祖先崇拜、占卜祭祀等形式表現出來。



殷人將神權與地上的王權是相結合起來,所以他們的政治神權與政權是合二為一的,殷商自己的君主甚至有“大巫王”一說,兼有政治、神權權威。

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神權可以壓倒王權,比如天下大旱,商湯甚至需要自焚來祈雨。



到了周代,周代對於殷商的“天命”理論做了一定的修正,殷商的天是宗教性的,周代的天是倫理性的,兩者雖然都有主宰人間的力量,但是內涵已經天翻地覆。

此外,周代制定了一系列的嚴密的宗法制度,是國家政權的穩定得以保障,政權對於“神”和祭祀的依賴性降低,神權向王權轉變成為必然,這是中國政治從重神事到重人事的巨大轉折時期。



到了春秋戰國,禮崩樂壞,各家思想學說紛紛出現,其中不乏對天叩問、質疑的思想,人們對原有的神學觀產生了質疑。

加上生產力極大發展,人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於自然的瞭解更加深刻,天失去了絕對權威,神權失去了生存土壤。


鳳嫵一


中國歷史上,

神權壓制王權的,

原始社會可能有,

巫婆治族,

氏族長老也要聽巫婆的,

因為只有巫婆才能通鬼神。


到王權真正建立以後,

神權基本就退居二線了。

王不會讓一個神婆擋在自己前面!

神權不能壓制王權的原因很簡單,

天賦王權嘛!

神公神婆不過是王權的工具,而已。


當然,也有一個特例,

這個特例裡,王權和神權是平等的,平起平坐,

這個特例,詳見《西遊記》。

玉皇大帝,就是一個集神權與王權於一身。

首先,他是諸神的領導,肯定有神權。

其次,他又是大帝,統管天庭、人間、地獄,肯定是最大的王。

這是一位集神權與王權於一身的男神,

他想用神權時用神權,想用王權用王權,

不可一世,橫行宇宙,連外星人都歸他老人家管。

據西遊記介紹,

除了孫悟空曾經在天庭裡大鬧了幾天,

就是這樣一個天地之間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的人,

後來還是歸了我佛,

到底是神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最後,要申明一點,玉皇大帝也是中國的,韓國不準來搶😂




畢大費


中國歷史上王權壓倒神權,是從五帝時代顓頊“絕地天通”開始的。

《國語》記載: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在顓頊帝之前有一段時間,巫史盛行,人們可以隨意信仰各種巫神,可以自由祭祀,想祭祀誰就祭祀誰。

顓頊上臺後,實施“絕地天通”。斷絕民間與神權的溝通,由王權壟斷神權,派重管理巫史重天,派黎管理黎民。

這些巫史與天溝通的事情,全部納入王權的管理範圍。王權需要占卜降神,巫史才能夠進行相應的占卜活動。祭祀上天的特權,連巫史也不能沾邊,只有王才有權力祭祀上天。平民最多隻能祭祀家裡的灶神和祖先。

到了商朝時,商朝人重鬼神,事無大小都要占卜祭祀,神權一度膨脹。但最終被周滅亡,就產生了一個意識形態問題:商朝人祭祀鬼神,鬼神為何不保佑商朝呢?

周公姬旦提出了一個理論:天道無親,惟與善人。上天的人格神逐漸弱化,是一個道德理體,上天沒有私心,只會幫助有德之人。所以周朝能滅亡商朝。最後這種思想發展成為儒家。

在佛教傳入中國,或道教在中國興起之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成熟的文化體系。所以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神權從來就沒有壓倒過王權,反而是王權壓倒了神權。

東晉時期,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士大夫們開始討論佛教的出家僧人要不要拜皇帝的問題。淨土宗高僧慧遠寫了《沙門不敬王者論》,明確指出僧人不應該禮拜皇帝,反而是皇帝要禮拜僧人。

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朝見皇帝時,佛教僧人依舊不拜皇帝。

唐朝時期皇帝對佛教的態度變化很大,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敕僧尼朝會,毋得稱臣。”但到了唐武宗時期又有會昌滅佛。

直到明朝,理學佔據朝廷主導地位後,僧人禮拜皇帝才成為常例。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是因為中國歷史在一開始就斷絕了神權的上升通道,將神權昇華到了無法影響世俗生活的哲學高度。在最容易產生神權的野蠻矇昧時期,神權沒有佔據主導地位,在後來的政治生活中再想獲取更多資源,就更顯得不能了。

(商王朝是神權最榮光時)

中國歷史上有神權主導時期,時在商王朝,那些在安陽出土的甲骨,即是當年的占卜用的。商王朝對於天神的信仰和崇拜,使得商王朝實行了大規模地人牲行為,商王朝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要依靠神的旨意來決斷。後來隨著王朝財富的增加,統治階級越發奢侈糜爛,逐漸陷入了信仰危機。商王開始對上帝不敬,甚至還用皮袋裝血掛在樹上,用箭射之流血,謂之“射日”。沒過多久,周王朝舉兵滅商。

周王朝起兵的名義是“以有道伐無道”,可是商王朝和周王朝在當時不是一個民族,他們的信仰也不同,生活習性和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商王的上帝如何能保佑周人的天下呢?周人必須要給自己君臨天下尋找合法性。因此周王朝發明了“以德配天”的政治觀點,意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至此,上帝從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神祇,退居幕後成為了“天道”。

(武王伐紂:時間最短的革命)

中國從周王朝開始形成了世俗為主的政治生態,孔子“從周”,“子不語怪力鬼神”,“未知生焉知死”,對於世俗生活,中國的聖哲先賢們保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2500多年前就把世俗生活可能遇到的各個方面都考慮了清楚,發明了“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看似矛盾,實則殊途同歸的生活哲學。

此後中國政治生活一直在世俗的領域裡前行,尤其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央集團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央能夠聚起強大的實力控制全國。簡單來說,中國的王權,是自帶主角光環,不需要神權的加持。面對世俗政權的絕對實力,宗教代表的神權,往往成為了陪襯,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是為了世俗政權的穩固統治發明出讓人放棄反抗的宗教思想來獲得世俗政權的認可。

(秦始皇使得世俗政權擁有絕對實力)

在中國遭遇離亂的時期,由於對自己堅守的文化造成的現狀的不理解,產生了對世俗政治哲學的反思,由此形成了宗教傳播的契機,儒釋道三家都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積極爭取信眾,引起了世俗政權的忌憚,引發三武一宗的滅佛的法難事件。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政教合一的政權中國歷史上也曾有過,如王朝末世經常有藉助宗教起義的農民軍建立的政權——明朝即是其中一例。然而在通往中國傳統的政治生態的過程中,二元政治從來都沒有形成過主流,這與中國傳統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政治哲學是一致的。

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只有最大的那個王,才能夠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對包括神權在內的所有統治對象,都是“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的態度。換成我們最熟悉的表達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知而行


【1】

古代中國的政治,似乎和古代外國不大一樣。

比如說中世紀的歐洲,說了算的,是羅馬教皇,這是神權壓制王權,而古代印度,祭司階層要比國王高貴,這也是神權壓制王權。

似乎,古代中國比較特殊。

但是實際上,古代中國,屬於神權和王權合一的狀態。

【2】

先說夏商周三代。

現代專家認為,神話后羿射日,其實是歷史上,后羿廢黜太康(夏朝君主的折射)。

而夏朝末代,奴隸造反,也有過要和太陽同歸於盡的說法。

這說明,古代夏朝是膜拜太陽的,而夏朝君主,是太陽的化身。

這和古埃及很相似,說白了,夏朝君主,是國王,也是宗教領袖——太陽神的代表。

【3】

到了商朝,商朝人信仰上帝,並且商王以下帝自居——這意思很明顯。

意思是,商王在地上,地位等於上帝在天上。

說白了,在商朝,商朝君主是國王,也是宗教領袖。

【4】

周朝的天子,意思是天之子,最大的神就是老天爺,那麼,老天爺的兒子,得是啥地位?

並且,皇帝(君主)以天子的身份統治國家,這個模式,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

所以說,古代中國屬於神權和王權合一的模式


辰州觀海


嚴格來說也並非是沒有,而且表現形式不同。西方國家的神權是出自宗教信仰,當信徒勢力達到絕對優勢的時候,神權對王權就有壓制的可能,反而則反之。

中國,中國的神就是天,從西周開始,有天地君親師思想,一直到戰國時期形成了體系。天是最大至高無上的,地其次,後是統治者為君,再就是父母,最後是教人技能的老師。

而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君權神授的思想,也就相當於是神權賦予的君權,統治者稱為天子。天是最高神,天的兒子,就是人間最高統治者。

所以,中國古代,神權即是王權,王權即是神權,二者是統一的,不存在誰壓制誰。後來的各個封建王朝皇帝,都稱是天子。其目的就是告訴所有人,朕是天的兒子,是天派我下來統治你們的,你們都要對我盡忠。


老隱隱於巔


簡單說來,之所以在中國沒有出現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與中國國情有直接關係,中國不具備神權膨脹的土壤。

翻開世界歷史,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宗教和各國政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特別是歐洲,中世紀以來,教皇是一個強大的力量,甚至在梵蒂岡至今還保留著教皇國,教皇以上帝代言人的方式肆意干涉歐洲國家內政,甚至拿破崙加冕都必須由教皇主持。

而在中東等伊斯蘭教國家,存在著大量政教合一的國家,典型的如一戰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既是國王,又是宗教領袖。

但奇怪的是,在佛教如此盛行的中國及東亞地區,卻極少甚至沒有宗教干政的現象,佛教也始終和中國的皇帝劃清界限。

奇怪了,為什麼沒有徵服中國?為什麼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呢?“靜Yes”認為有以下原因:

1、大一統理論先入為主,外來宗教並無優勢

佛教雖然誕生遠遠早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但是進入中國卻是在東漢時期。而彼時,中國的大一統思想已經形成了200多年。

大一統理論下,皇帝們享受著九五之尊的尊崇和萬國來朝的榮耀,自然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此時你佛教來一句,皇帝陛下,其實你還不是最牛的,你知道嗎?在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還有個佛祖比你更厲害,你要......

我相信,皇帝會很快清醒過來,然後讓人把你拖出去砍了,然後臨死前告訴你:“你看,這就是皇權的好處!”

所以,佛教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優勢。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如果不進行本土化改革,外來事物很難有所作為,古有佛教,今有肯德基麥當勞。

2、三武滅佛,確定了沙門必須尊重皇權的政治原則

佛教自進入中原起,就與本土的儒學和道教發生著激烈的衝突。

前期,統治者欲利用佛教輪迴的學說麻木和愚昧百姓,便於統治,並給予了相當寬厚的條件,比如寺廟可以擁有田產並不需要納稅。但是很快佛教就利用這一優惠大舉擴張,導致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寺廟吸走,進而導致國力衰微,社會開始動盪。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世宗柴榮,針對當時佛教成為國家嚴重威脅的狀況,推動滅佛運動的展開,合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第一次滅佛為北魏太武帝時期,由於當時的僧侶參與到叛亂中,讓本來對佛教並無惡意的太武帝下令滅佛,此次行動讓北魏國內佛教受到重創。

而最嚴重的一次,要數唐朝時期的武宗滅佛,由於唐朝是大一統王朝,因此滅佛是全國性的,所以此次滅佛讓佛教受到毀滅性打擊。

因為皇權不遺餘力地打壓,導致進入中原的佛教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最終達到和道教、儒學“三教合流”的水平,成為皇權的重要輔助,而不是凌駕於皇權之上。

經歷了四次所謂“法難”,佛教開始了深刻的反思。宋代的宗頤禪師檢討說:“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檢守真風。”《百丈清規》雲:“道場以無事為興旺”。由此可見,佛教終於在不斷的鬥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所以,在歐洲中東國家盛行政教合一的瘋狂時,中國一直推行皇權至上。正因為沒有宗教的干擾,推行政教分離,使中國在此後的千年時間裡,在國家制度上保持了強大的優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敬鬼神而遠之!---孔子\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46532451178119694, "media_id": 6704045705, "neardup_id": 2076114464180187140, "vname": "\\u5b54\\u5b50\\u5bf9\\u9c81\\u541b\\u8c08\\u6cbb\\u56fd\\uff01\\u4ed6\\u592a\\u7406\\u60f3\\u4e3b\\u4e49\\u6839\\u672c\\u5c31\\u4e0d\\u9002\\u5408\\u6cbb\\u56fd\\uff01\

星辰老莊


因為完全沒必要!

這個問題之前其實回答過了,再說一次!

中國從有文明記錄以來,就直接由原始社會進入到的奴隸社會,奴隸社會後期的分封制等,均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

之後的春秋戰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這些思想成為了後來的治國主體思想,其中最為“耀眼”的如:儒家

神權這個東東,其實本質還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管理的過程中,沒有起到主導作用而已,且被統治者實物化了,比如:天子,天的兒子。而這只是王權管理中的一種實物化,實際上真正的管理還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等相關的政策。

在近代的清朝末期,出現過神權壓制王權的現象——太平天國,但是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洪秀全雖然是天王,但是楊秀清反而有時候能管制洪秀全,這個就是神權的弊端,最後的結果也是,太平天國的覆滅。當然,這裡神權的作用不是很明顯,但是其作為主導思想還是無法否認的。

西方之所以宗教至上,和我們相比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這些個教都是他們發明的啊!

我們國家的道教都是屬於皇權允許範圍下的宗教。所以想越俎代庖還是有些不實際的。再者,歷史上的人其實還是很有唯物主義精神的。莊家不是教派說句話就長出來的,還是得靠人,歷史換代快,神在心中只是一種慰藉了。


以上,有點亂,比較亂,很多欲言又止,歡迎討論,有時間再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