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等於人品?看看我們小學時期當偶像的這3個古人就知道了!

毛主席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剛上學的時候,有很多古代的典故來幫我們塑造初步的價值觀,諸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等,可當我們長大後會發現,這些當事人後來大多都長歪了,今天就來說說其中最典型的三位。

才華等於人品?看看我們小學時期當偶像的這3個古人就知道了!

一、鑿壁偷光的匡衡,當年在課本插圖上的他,可謂是個努力又好看的小帥哥,為了讀書,把牆壁鑿個洞借光,可是現在一想就不太對了,首先就有偷窺的嫌疑,然後破壞的牆是自己家的還是鄰居家的?

放到現在的匡衡,肯定是整合資源的高手,從小就知道用別人的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看看他長大後的行為就知道他是徹底的投機分子。

用偷來的光讀了書,能流傳到現在,自然是有人替他揚名,很可能還是炒作,漢元帝時期,宦官石顯把持朝政,他就曲意逢迎,等新帝登基後,就自告奮勇當汙點證人,把石顯搞下臺,最後因為非法佔地,被貶為庶人。

才華等於人品?看看我們小學時期當偶像的這3個古人就知道了!

二、山水畫家董其昌,此君是明朝人,作詩畫畫都很牛,但卻是個土豪劣紳,六十多歲了,還強行納佃戶的女兒當小妾,人家不樂意,就派人去搶。

作為當時輿論屆的中流砥柱,說書人就把這件事情編成了段子,在天橋下面講,老傢伙還知道要臉,派了水軍抓人,拷打致死,最後終於犯了眾怒,把他家砸了個稀巴爛,董其昌本人也跑了。

才華等於人品?看看我們小學時期當偶像的這3個古人就知道了!

三、憫農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全中國人民都會背的一首詩,道盡了農民的不易和苦楚,但作者的名聲不顯,因為他不是專業作詩的,而是專業做官的,最高當過大唐的宰相。

本以為能做出這種詩的官,總能體察民間疾苦吧,可這位就跟作秀似的,轉過頭去就過上了窮奢極欲的生活,治下的老百姓都活下去要逃難,喜歡吃雞舌頭,那一盤子得殺多少雞啊,這時候倒是不覺得辛苦了。

所以說,才華跟人品真的沒什麼必然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