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反腐力度最強,但是最後卻是亡在腐敗下

這個朝代反腐力度最強,但是最後卻是亡在腐敗下

腐敗,是所有朝代的治國者都想要禁止的一種風氣,為此,常常會使用各種方法來遏制腐敗之風。

而在中國歷史上,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厭惡貪官汙吏,他是平民出身,早年本就受到了貪官汙吏的壓迫,那麼在他當上皇帝之後,自然想要更改朝制,大力打擊腐敗之風。

這個朝代反腐力度最強,但是最後卻是亡在腐敗下

於是朱元璋就制定了在歷朝歷代之中,對於官員最為嚴苛的刑法,凡是敢貪汙腐敗的官員,下場都會很慘。甚至於朱元璋更是為了懲罰,發明了數十種酷刑,什麼凌遲、剝指、墨面等極刑

在朱元璋頒佈的《大浩》之中,凡是敢貪汙的官員,都要在臉上刺字,挖去膝蓋骨,並且還明確的寫明瞭,只要是貪汙達到八十貫的就處以極刑。在如此嚴苛的律法之下,朱元璋在位時期,敢於貪汙腐敗的官員的確是極少的,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出的清官的確是大明朝最多的。

這個朝代反腐力度最強,但是最後卻是亡在腐敗下

但是到了朱元璋之後,大明朝的那些官員卻是一代比一代更加腐敗,無論多麼嚴苛的律法都沒有禁止不住了。甚至於到了崇禎時期,國庫空虛,連軍費都拿不出來。想要這些大臣們捐款,但是這些老油條每一個都推三阻四的,就是不肯捐多少錢,最終大明朝亡國。

大明朝對於貪汙腐敗的打擊力度絕對是諸多朝代之中,數一數二的大,但是大明如此盡心盡力的反腐敗貪汙,為何最後反倒是亡於腐敗貪汙呢?

這個朝代反腐力度最強,但是最後卻是亡在腐敗下

其實這件事還是要與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所關聯,朱元璋的確是十分厭惡貪官汙吏,但是他確實對所有的官員都苛刻過頭了。明朝的官員所拿的俸祿絕對是所有朝代的官員中最低的,而作為一名官員要養活著自己的一大家族人,如此微薄的俸祿,連日常的生活都十分艱苦。

就如明朝十分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如此,他在江西興國任知縣的時候,給自己的老母做大壽,但是卻連一個像樣的宴席都擺不出來,只有兩斤豬肉,剩下的蔬菜也是自己種的。一個知縣的生活都如此窘迫,可見當時明朝諸多官吏的俸祿是何等的低。

這個朝代反腐力度最強,但是最後卻是亡在腐敗下

而在俸祿無法養活自己一家的時候,很多官員就只能鋌而走險,選擇了以權謀私,進行了貪汙,而這一貪汙就再也受不住了,就這麼一代傳一代,整個大明朝的官員都通氣連枝,約定俗成這件事情了。

本想要徹底清除腐敗,但是卻矯枉過正,最後反倒是亡在了腐敗之下。真是可惜了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