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強國 結局卻十分淒涼 這究竟是爲何?

說起國家的國防力量,普通人所想到的無非就是,由天上遮空蔽日的呼嘯機群、地面上數不清的坦克,重炮及彈道導彈、還有海上導彈火炮林立的各型戰艦所組成。這一副景觀,別說看著,就是在腦子裡想想都覺得特別壯觀、氣勢奪人。在歷史上,還真有這樣一個國家,那就是蘇聯。它在鼎盛時期擁有460萬兵力,擁3萬枚導彈,15萬輛坦克戰車,而且這些龐大的部隊與裝備,就使其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當軍費。佔國民收入如此之高的軍費這也是導致蘇聯最後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後來,都說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是一頭病熊,經濟實力一落千丈,但是人家的軍費比例從來就沒有降到過3%以下,只有1998年是3%,其他年份的整體均值是在3.6%左右,在2015年更達到了5.4%,創蘇聯解體後的新高。大家可能對這個軍費佔國家經濟比例的多與少並沒有什麼概念,那麼在這裡小兵兵就給大家列舉一下其它常任理事國的軍費。首先是英國和法國,在2000年之前,保持在平均3.3%的比例,在2000年之後更是逐年降低,近些年普遍維持在2.0%-2.4%的水平。

唯一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強國 結局卻十分淒涼 這究竟是為何?

說完英法兩國,我們再對比一下中俄兩國在2016年的軍費投入,2016年俄羅斯軍費約為484億美元,佔其國內GDP的5.4%,佔其財政支出比重的13.9%;中國在2017年中,軍費約為1917億美元,佔國內GDP的1.4%,佔國內財政支出比重的5%。可見,俄羅斯的軍費投入對其國內的經濟佔比依然非常可觀。

在此,別看俄羅斯軍費支出佔其國內經濟比重很大,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總數卻不多,這其中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這既有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國家內部的整體實力恢復不足,也有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不樂觀的因素,以及俄國防經濟發展環境的因素。

唯一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強國 結局卻十分淒涼 這究竟是為何?

我們先來說說俄羅斯的國家經濟發展情況,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對石油的依賴性日益見長。在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中,六成以上是能源與原材料相關行業,其餘行業大都是與軍工相配套的重、化工業等,這就使得俄羅斯的產品對外出口上,就主要為天然能源、礦產資源或是原油初級提煉產品、以及軍工產品等。從2005年到2016年,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佔比由不到一半升到了三分之二。這樣的產業經濟結構,直接導致了俄羅斯在應對油價下跌和原油產能過剩時,經濟承受能力就變得很弱,而俄羅斯這種結構性經濟頑疾,卻在短期內無法改善。

再說說俄羅斯的國防經濟發展環境,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繼承了前蘇聯大約70%的國防工業企業,80%的研製生產能力,85%的軍工生產設備和90%的科技潛力。但是在蘇聯解體以後,俄國內政局動盪、經濟困難、軍費銳減、科研預算大幅下降、專業技術人員大量流失,這一切都使得俄羅斯的國家綜合實力變得萎靡不振。俄羅斯為使得自身的國防實力得到恢復,並適應新興國家安全威脅的需要,俄羅斯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多研製、少生產,加強技術儲備及尖端國防科技預研工作,同時重視軍民兩用技術的發展、奉行以軍促民、以民養軍的國防經濟發展指導方針、強調在國力允許的情況下發展軍事科技。雖然,俄羅斯採取了很多積極變革的方法,但是,目前還是沒有擺脫國防經濟發展模式落後的這一尷尬國情。

唯一可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強國 結局卻十分淒涼 這究竟是為何?

我們從俄羅斯的國家經濟和國防經濟發展中,就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是決定國防力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國家真正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國家發展才能有希望,國防力量才會有實力,不然就是有再多的武器裝備,再怎麼增加軍費開支,也無力撐起國家的一片祥和與安寧。節目的最後,我們再回到開頭中所說的那個話題,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組成確實離不開那些能天上飛,地上跑,水裡遊的武器裝備,但是,這些能各顯神通的武器裝備從研發、生產再到應用與維護,都是離不開國家軍事預算的投入。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預算投入若是離開了本國在背後強大的經濟實力做支撐,無論是由於國家經濟形勢不景氣,還是國防經濟發展不好所致,那麼都是會給本國的國防力量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個道理告訴了我們:國家防務無小事,經濟發展定國力,預算決定強軍力,富國強兵擁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