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爲何拒絕了?

《亮劍》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眾所周知,在《亮劍》中,李雲龍是一個能征善戰之將,同時也是一員福將,不管是突圍戰,還是攻堅戰、伏擊戰等等,李雲龍總能找到應對的方法,並最終戰勝日軍。比如,蒼雲嶺突圍戰,李雲龍發現了日軍指揮部;李家坡之戰,李雲龍提前從張部長那裡弄了20箱手榴彈;還有虎亭伏擊戰,李雲龍發現了日軍軍鞋的秘密,從而改變作戰部署,並最終等來了日軍觀摩團。李雲龍打的每場戰役,幾乎都充滿著“神奇”和“巧合”!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當然,如果每場戰役裡都有“巧合”發生,那麼這也就不再是巧合,而是能力了。李雲龍畢竟行伍多年,戰場經驗豐富,尤其是紅軍時期積攢下來的游擊戰術,更是運用的相當精道。再加上李雲龍精明的頭腦,以及過人天賦,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所以就讓李雲龍成為了晉西北人盡皆知的“常勝將軍”!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如果說突圍戰、伏擊戰等戰鬥形式,李雲龍有經驗可循的話,那麼攻城戰對李雲龍而言,就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了,比如《亮劍》中的平安之戰就是如此。長期以來,八路軍都是以敵後游擊戰為主,對城市攻堅戰這個領域,不僅沒有經驗可循,更重要的一點是,缺乏攻堅重武器。雖然各方面的條件還不夠成熟,但是因為日軍山本特工隊偷襲了趙家峪的原因,所以李雲龍執意要去攻擊日軍重兵防守的平安縣城。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由於缺乏攻城經驗,明顯可以感覺到李雲龍在指揮上存在著重大問題,比如不分主次,從四面圍攻平安縣城;將9成以上的兵力都用在攻城作戰上,而忽略了打援的問題等等。正是因為兵力使用不得當,所以平安之戰打得十分艱苦,經過兩天左右的作戰,才勉強掃清了日軍外圍據點,從而攻擊到了城門口。由於缺乏重武器,尤其是重炮,僅依靠雲梯攻城和炸藥包炸城門,並不能起到太大作用,相反還造成了重大傷亡,畢竟日軍居高臨下,而且武器精良。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此時已經到了平安之戰的最後關頭,守城日軍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考慮到部隊傷亡太大,李雲龍決定讓二營長搬出全團的唯一重火力——意大利炮。不知道是不是山本一木看到李雲龍有意大利炮的原因,他趕緊挾持秀芹,並登上了城樓。山本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利用秀芹,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然而,李雲龍一眼就看穿了他的陰謀,並直接下令炮兵裝彈開炮。就在這個時候,魏和尚突然跳了出來,“團長,讓我帶弟兄們再衝一次吧!”魏和尚的意見被李雲龍果斷拒絕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開炮。隨著意大利炮發出一聲怒吼,山本一木和秀芹被轟成了渣渣!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那麼問題來了,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第一,部隊傷亡太大。負責前線指揮的張大彪,已經帶著大部隊對守城日軍發動了多次進攻,不僅收效甚微,相反還傷亡慘重。城樓上的日軍憑藉著精良的裝備,已經組成了一張強大的火力網,僅依靠架雲梯、扛炸藥包衝鋒,無異於送人頭。就算魏和尚再帶人衝鋒一次,其結果也不會比張大彪好到哪去,只會增加傷亡!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第二,時間緊迫。外圍的日軍援兵,眼看就要打到平安城下了,其中最近的一路援軍,已經抵達十五里小廟,這個地名很可能就說明日軍援兵,離平安城只有15裡了。另外,山本一木提出的停火15分鐘的條件,也不是沒有道理,他為何不提出停火一個小時呢?說明日軍援軍很可能會在15鍾之後抵達平安(車載步兵)。時間已經萬分緊迫,李雲龍耗不起,他沒有多餘的時間讓魏和尚去嘗試衝鋒。再說了,明明一炮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何還要浪費時間和人力去衝鋒呢?

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為何拒絕了?

第三,擔心魏和尚的安全。城樓上全是日軍的輕重機槍,還有小鋼炮,火力太猛,連張大彪這樣的猛人,在指揮作戰時,都躲在工事後面,你魏和尚又有幾條命呢?盲目帶人衝鋒,如果走位不夠風騷,一秒鐘就能被打成篩子。所以李雲龍是絕對不放心讓魏和尚去衝鋒陷陣的,而且他已經做好了賠上自己老婆的決定,自然不願再失去一個好兄弟!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上述三個原因,所以在平安之戰最後關頭,魏和尚要求再衝鋒一次,李雲龍卻拒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