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競賽,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該如何準備?

近段時間,不少消息引起小升初家長的關注。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通知顯示,教育部委託中國教育學會承擔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具體受理申報和初核工作,並於2018年9月接受首次申報,從2019年起,將按辦法規定,每年3月集中接受申報。業內人士表示,管理辦法是從各方面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培訓市場,保障了參賽者的利益。而

對於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而言,要面臨不少新的變化,在即將進入招生諮詢季的時候,還需做好準備。

【政策變化】 教育部出臺管理辦法 規範競賽活動

對於小升初學生而言,不少人熱衷於參加各種比賽為簡歷加分。上週,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管理辦法顯示,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舉辦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活動。 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清單每年動態調整一次;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不得組織承辦或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清單之外的冠以“全國”“國家”等字樣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不得為違規競賽提供場地、經費等條件,一經發現,將予以嚴肅處理。

不拼競賽,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該如何準備?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有競賽活動,預計最早也要到12月份才出現,而且競賽只能一賽制,不再是初賽+決賽的形式。教育部要求主辦方必須是正式機構且要有法人資格,不但提高了競賽申請的門檻,而且違規代價也高了。零收費、不得開展培訓等舉措對競賽再加一道緊箍咒,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培訓市場,保障了參賽者的利益。這對參賽者而言也是一個利好,而家長們對能報名參加哪些競賽也會更加清晰明瞭。

【擇校策略】 新學校新校區頻現 瞭解信息更重要

對於明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而言,還需要注意的是學校格局的變化,今年不少新學校、新校區開始招生,讓學校招生格局發生變化,同時也意味著明年小升初的學生有更多選擇。

目前“小升初”進入招生諮詢季,小升初專家表示,在這個階段,首先,家長需要清楚小升初的升學途徑。小升初升學途徑有五種,分別是特長生、公辦外國語、電腦派位和對口直升、民校面談、公辦擇校。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包括戶籍學籍、在校成績、興趣愛好等選擇合適孩子的升學途徑。

其次,從4月中旬開始,初中會陸續進行學校開放日,家長可以關注相關學校的公告,帶上孩子參加校園開放日,提前瞭解學校的真實情況。參加學校的開放日,家長可以重點了解學校交通情況、學校管理、教學理念、師資力量、分班情況、住宿走讀、中學成績等。

雖然這是初中升高中階段的變革,但是也必然影響到小升初的生源篩選。近日,一向主要實行按小學片區電腦派位的老三區(越秀、海珠、荔灣)也傳出消息紛紛推廣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正逐步擴大小升初對口直升比例。

以上這些都需要家長們對招生政策和學校信息有更多的瞭解。

不拼競賽,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該如何準備?

【提示】 報考特長生應注意哪些?

另外,如果是選擇報考特長生的話,要清楚瞭解上一年各區的特長生招生方案,瞭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資格申報特長生。特長生的一項重要審核標準是學生所獲得的獎項。每一年,方案中都會有關於資格判定的說明,家長一定要密切留意。對照自己手中的獎狀,要留意三方面:一是獲獎的時間,二是比賽主辦的部門,三是獲獎的類別(個人、團體)。

不拼競賽,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該如何準備?

準備報讀民校的學生,家長的簡歷的準備上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 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特色,突出簡歷的重點。有的學校重視學科教育,有的學校重視素質教育,投遞之前多看看該學校的網站或者公眾號。
  2. 小升初簡歷切忌過厚,證書有序排列,突出重點,太多的可以貼重點的圖。
  3. 根據孩子的性格設計簡歷的風格,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4. 簡歷要有紙質版和電子版,做好兩手準備。
  5. 家長聯繫方式一定寫清楚、正確,保證通話暢通,能及時接收到信息。

【專家支招】 公辦還是民辦如何選擇?

對於“小升初”選公辦還是民辦,不少家長都很糾結,對此陳韻怡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 結合家庭水平考慮。處於國家9年義務教育階段,選擇升讀公辦初中學費是免費的;升讀民辦初中,學費基本在20000元/年,有的甚至達到60000元/年。
  2. 學校的教學水平。這一點可以參照學校過往三年的中考成績。由於民辦學校有自主招生的優勢,相對來說生源會比公校會好,班級裡同學之前成績不會相差太大;另外,民辦學校本身有升學的壓力,很多的家長會關注學校每年的中考成績,再選擇是否報讀。所以在學校管理和教學教研力量上,相對來說會抓得比較嚴。
  3. 學校的住宿情況。有的學校是全走讀、有的是全寄宿、有的是可走讀可寄宿,家長要事先了解清楚。關於住宿還是走讀,家長首先要了解家校之間的距離。如果家離學校比較遠,每天奔波於學校與家庭之間,不切合實際。第二,要結合學生個人情況。有的學生自制力比較好,而且性格方面比較適合集體生活,選擇住宿的學校也有利於他的學習。
  4. 學生的接受能力。家長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學生是否接受學校的教學理念,是否喜歡學校的環境等也是重要的參考。可以多帶學生參加學校的開放日,讓學生提前感受學校教學的氛圍。
不拼競賽,2019年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該如何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