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幾歲中年危機背後,是無數次逃避的結果,但年輕人,你還來得及

中年危機不是你到了三四十的時候,危機就來了,而是在之前的10年或者15年,你還年輕的時候沒有做好規劃,逃出舒適區,你總是在試圖逃避問題,而不解決問題最終的結果。

30幾歲中年危機背後,是無數次逃避的結果,但年輕人,你還來得及

研究發現:30到35歲之間的幾年時間是重要的分水嶺,那些在30歲出頭就表現有競爭力的人,往往35歲以後大多數都能實現財富自由。

其實很多人都有想要改變的心,卻大多數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起了安全感的努力,始終沒走出這一步。

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不要大聲的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離職的;但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他們有車有房有娃,不會輕易離職。”

當你擁有的越多,想要做出改變也就需要越大的勇氣。

所以年輕人,你還來得及。

30幾歲中年危機背後,是無數次逃避的結果,但年輕人,你還來得及

有很多年輕人的案例,就是在28歲左右的時候,也就是工作三四年年之後,發現那種安逸的狀態不是想要的,想尋求更好的職業成長。可是前幾年的積累,或者說第一份工作給他的烙印要想讓他重新再去起飛、重新找到新的空間的時候,就覺得是那樣無能為力。

在此很多人選擇了放棄,選擇了苟且的安逸。

當30歲左右的時候,再想實現職場躍遷已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時刻,中年危機越來越近。

其實很多人只知道中年危機,但根本不知道,危機的本質是什麼?是你沒有選擇,不知道自己除了這個還能做什麼,根本就沒有想過為自己留一條選擇的路。

都知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前提,能找到或者遇到能給你機會的那個人。

30幾歲中年危機背後,是無數次逃避的結果,但年輕人,你還來得及

這個社會上,機會其實都是別人給予的,所謂的做準備,只是當別人給你機會的時候,你需要跟機會產生連接,跟那個給你創造機會的人產生連接。

所謂的中年危機的本質--沒得選,幾乎都是這一環節沒做到。

所以,如果你還年輕,你還來得及,或者你不想屈服中年危機,那不管你在哪裡工作,你一定有圈子,走出去,聊一聊,擴大點圈子,但凡你具有一定的價值,一切都還來得及。

最後想贏怕輸一定輸,願賭服輸不一定輸。保持不斷的學習,讓自己不斷增值,才不會被淘汰。

30幾歲中年危機背後,是無數次逃避的結果,但年輕人,你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