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在人的一生中,母親的影響往往深刻而持久。母親品行端莊與否,將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難以消失的影響。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言行舉止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不少傑出的名人深受其母親的積極影響,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在這些名人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岳母。這四位偉大母親的事蹟千百年來被廣為傳頌。而在這四位偉大的母親中,有兩位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今日的江西省吉安市,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歐陽修之母——鄭氏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歐陽修

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年,他就離開了人世。父親去世後,歐陽家生活的重擔便都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

為了維持生計,撫養歐陽修承認,歐母只好帶著才剛滿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今江西永豐)來到隨州(今湖北隨縣),希望能夠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幫助。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家境貧寒,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但是,她的毅力和見識卻比一般婦女強不少,也非常能吃苦耐勞。在喪夫後,身處逆境的她堅強地挑起了持家和教養子女的重擔。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歐母與歐陽修

在歐陽修小時候,母親鄭氏總是和他講關於做人的故事,而且每次講完故事後,她都要做一番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道理。她和歐陽修說過最多的道理是:做人不應該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

等歐陽修稍大些,鄭氏便努力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等名家的詩。雖然歐陽修對這些 人的詩句沒有太深的理解,但是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他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歐陽修到上學的年齡時,雖然鄭氏十分希望把兒子送去讀書,怎奈家裡一貧如洗,買不起紙筆。有一天,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便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

於是,鄭氏折下荻草稈當做筆,鋪平沙地當作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在母親細心耐心的教導下在地上認真地練習寫字,如果寫錯了字、沒寫好字,便一遍又一遍重來,直到把字寫對、寫工整。這便是以後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畫荻教子

除了希望兒子的才幹出眾之外,鄭氏還教導歐陽修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小官。他心繫百姓,正直廉潔,深受百姓愛戴。

在歐陽修長大做官後,鄭氏還經常把他父親做官的故事講給歐陽修聽。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經常在深夜處理案件,凡是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只要是能夠從輕判決的,他都從輕判處;而對於確實無法不能從輕的,也會深表同情,嘆息不止。你父親做官,正直廉潔,而且資助他人,喜好廣結好友。

他常說,不要讓金錢變成人的累贅。所以在他去世後,一間房、一畝地都沒有留下。

鄭氏說:對於父母的贍養不必多麼隆重,有孝心才是最重要的。雖然自己的金錢不能悉數給窮人,但一定要心存仁義。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這就是歐陽修之母鄭氏的故事。

陶侃之母——湛氏

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後徙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著名詩人陶淵明是他的曾孫。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陶侃

陶侃的母親湛氏生於三國時代(243年)的新幹南市村(今江西省吉安市金川鎮)。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陶母

陶侃的父親在陶侃年幼時便去世了,失去了頂樑柱的陶家十分貧窮,無所依託。於是,母親湛氏只好帶著陶侃遷回孃家,尋求陶侃外祖父的幫助。

陶母以紡織謀生,撫養陶侃長大成人,供陶侃讀書。湛氏家教非常嚴謹,她教導陶侃要珍惜時間、廣泛閱讀,在心中立下建功立業的志向,還以忠順勤儉為美德薰陶其子。

由於陶母教養得法,年幼時的陶侃總以清貧為樂,發憤進取,從小就陪著母夜織布而讀書,聞雞鳴而勞作。因此,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他父親生前的好友太守範逵推薦他做了縣令,直至任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封長沙郡公,為國為民,清正廉潔。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陶母教導陶侃

推薦陶侃做官的範逵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當時已經下了許多天雪。陶侃家一無所有,然而範逵卻有很多車馬僕從。

於是陶母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來想辦法。”湛氏頭髮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髮,換到了幾擔米。又把家裡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當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餵馬。

到了傍晚,她擺上了精美的菜餚招待來客,每一位僕從都有份。範逵既讚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謝。

第二天早晨,範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範逵說:“路已經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肯回去。範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陶侃這才回去。範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名士面前稱讚陶侃,讓陶侃獲得了極佳的名聲。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截髮延賓

青年時的陶侃做過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有一天,派官府裡的一位小吏把一罈糟魚送給母親。湛氏將陶侃送來的糟魚重新封好交還給小吏,叫他送還給陶侃,並且寫了一封信責備陶侃:“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有兩位來自同一個地方,她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陶母封鮓

這就是著名的陶母封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