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人拾金返主 彰顯誠信做人本分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這是一首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童謠,表明了我們打小起就知道撿到東西要歸還的道理。近日,人民日報上報道《83歲拾荒老人撿4000元尋失主:錢不是咱的不能拿》西安83歲拾荒老人史秉文在垃圾堆撿到4000元錢,老人及時把錢送到派出所,委託民警尋失主。這些錢對老人來說,或許是三四個月的收入,但他說:“錢不是咱的,俺不能拿!”目前,警方正積極查找失主,為老人的拾金不昧而點贊。

4000元對於大部分上班族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的工資,可是對於一個沒有固定收入,可能還是居無定所,甚至是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每天都得靠著翻找垃圾桶來維持生活的拾荒老人來說這4000元可謂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但是老人卻及時把錢送到派出所,這種不佔別人便宜、不取不義之財的精神就是誠信。

捫心自問,當我們自己撿到4000元的時候會不會有那麼一瞬間想據為己有呢?還是真的會同拾荒老人那樣第一時間就想著找警察叔叔幫忙尋找失主,他心裡想的可能這4000元是失主用來給家人付住院的費用,可能是年輕父母要給自己孩子交學費用的………不管是哪種情況這筆錢對失主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這世間講求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畢竟做了好事,心情會更加舒暢,能夠更積極的面對人生、面對命運,在這個基礎上,做事情成功的幾率也會大一些。在元·關漢卿作的《裴度還帶》中寫裴度從小就家境貧寒,只能寄居在山神廟,有一天因拾寶不昧而救了一家三口的性命,最終得中狀元。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急速發展,人們利用科技創造了財富,同時也被物質財富所奴役,在物質、功利和享樂思想的衝擊下,現代人很容易將中國傳統美德如誠信、刻苦、勤奮拋卻腦後,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大都崇尚金錢、權力,以此作為衡量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反觀人類的道德情操逐漸被遺忘。而我們作為有理想、熱愛生活、熱愛人類,且三觀又正的青年,應該提高自身的修養,禁得住各種考驗和誘惑,堅守中國傳統美德——誠信。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實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規律,追求誠信,則是做人的根本原則,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爭取做到誠實不欺,做一個講文明的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邱曉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