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M23团队的140磅超轻量级年轻拳手、被誉为“天山雄鹰”的拜山波·那斯依吾拉随着战绩、排名的上升,正日益受到媒体的关注。

这位身高178厘米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在140磅级有着明显的身高优势,这让他在很多比赛中可以利用身高臂展掌控比赛距离和节奏,获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正如俗语说的甘蔗没有两头甜,拜山波在拥有明显身高优势时,其身体粗壮程度肯定是不如那些170-173厘米的140磅级对手们。

可是,即便考虑到这一因素,拜山波的肌肉在大致相同身高对手中仍然算比较单薄的。

本文作者:藏书人(中国著名拳击评论员)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我们可以看看约翰·莫利纳(身高179厘米),朱力叶斯·英唐戈(179厘米),特里·弗兰纳根(177厘米),还有最近在WBC银腰带赛上对阵的维克托·波斯托尔(身高180厘米,臂展187厘米)和乔什·泰勒(178厘米)。

他们这些身高跟拜山波相似的140磅级拳手,虽然看上去也算“瘦高挑”,但仔细观察他们的肌肉发达程度还是要比拜山波略强。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前IBF / WBA 拳王英唐戈

这种肌肉强度的差异就导致拜山波的出拳力度不如对手,这一现象在拜山波最近几场比赛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以拜山波去美国打的劳森和在青岛打的对手索尼·卡提安达哥为例,他在技术、速度、敏捷性甚至拼打时的勇猛程度都不逊色于对手,但肌肉差距带来的力量差距让拜山波在对攻、换拳时略吃亏。

当双方拳手能感觉出力量差距后,强力方会打的更自信、主动,而力弱方不得不放弃硬碰硬的打法,力争用技术和速度、移动与之周旋。

说白了就是以游走回避正面对轰。这样不能平等拼拳的局面会导致力弱方不得不等待更好的时机、不得不减少出拳数量,使得局面进一步被动。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个人看法,拜山波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加强一些力量方面的训练,让自己的肌肉更加强壮一些。强壮的肌肉会带来更有力的出拳和更好的抗击打能力,会对敌方产生更强的威慑力和打击效果。

以拜山波这种年龄和目前所处的上升阶段(刚满24岁、三年半职业生涯、刚进世界前100),他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

如果说克劳福德、英唐戈、博纳等冠军级拳手、已经接近本级极限的拳手,他们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只能在力量上挖潜2-3%的话,拜山波这种年轻新锐完全可以在不增重的情况下在力量方面挖掘潜力5-10%。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140磅统一拳王克劳福德

咱们以力量举三大项中的卧推为例,这个锻炼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等上身重要肌肉群的动作往往也是衡量运动员力量的一个标准。

假设现在的拜山波在150磅/135斤临场体重下的卧推能达到100公斤,他完全可以在维持150磅体重的前提下,通过力量训练在半年内把卧推成绩从100公斤提升10%到110公斤!

按正常的力量训练每周三天、每天两三个动作、每个动作6-10组、每组耗时1.5-2分钟算,平均每天多花20多分钟不到半小时,就足以在几个月内让卧推成绩提升10%以上。

就算这10%的绝对力量提升最后只有5%甚至只有3%可以转化成出拳力量提升,那也将是个很可怕的训练成果:毕竟140磅级到147磅级才有5%的体重上升,这个成果可能意味着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出拳力度增加了半级甚至一级!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有些拳手或教练可能有某种担心,过多的力量训练会导致拳手肌肉僵硬、失去灵活性。这几乎是杞人忧天了。

第一,拳手的力量训练强度是远低于健美、举重、力量举运动员的。别以为拳手平均每天练20-30分钟的卧推、飞鸟就能拥有健美举重选手平均每天练两小时、外加一堆运动补剂顶着才有的强大肌群。

第二,健美举重运动员在拳手眼中的那种僵硬、笨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搏击技巧和训练。每天进行大量沙袋、梨球、对打、灵敏度练习的拳手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变得僵硬,因此,适当的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对拳手是非常有利的。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即便是对体重没限制、可以有较高体脂含量的重量级,小克里琴科、约书亚、维尔德、帕克这些出色的冠军级拳手都有非常发达的肌肉;

对每一磅体重都斤斤计较的中小级别,如戈洛夫金、雅各布斯、斯彭斯、乃至尽人皆知的梅帕,那身肌肉都是相当强横的。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小斯彭斯炸裂的体形

雄鹰能翱翔天际,不光靠超长的臂展和轻量化的躯干,强大的双翅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被誉为“天山雄鹰”的拜山波已经有了不错的技术、速度,如果在力量上再提升几个百分点,他的战绩会更加出色,会更早冲进世界排名前列。

拜山波: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飞得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