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24小時,可以做些什麼?

可以把小麥變成1300萬條麵包,

可可豆變成700萬條巧克力棒,

奶牛的乳汁變成2000萬升盒裝牛奶,

原糖變成900億顆糖果,

世界上最硬的小麥,變成15億碗意大利麵,

……

上面這些數據,來自BBC紀錄片《走進工廠》,豆瓣評分9.0,是一部日常食品的科普紀錄片。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部紀錄片,讓孩子們從原材料到加工工序,真正瞭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卻從來沒了解過的食品,比如麵包、牛奶、巧克力、糖果等。

另外,還能見到現實版的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第一集·麵包我們每天都吃掉大量的麵包,卻從來不瞭解麵包的奧秘。當你瞭解到麵包背後的生產故事時,“你眼中的麵包再也不一樣了”。

比如,麵包為什麼不是一整塊,而要分成4等分?這是為了讓麵包有更好的紋理和結構,在給麵包切片塗抹黃油時,麵包片不會輕易扯裂。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麵包為什麼不能放在冰箱裡?因為低溫環境會加速澱粉的硬化,低溫環境中,麵包的變質速度比在常溫環境中快六倍。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製作麵包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用酵母發酵。酵母(yeast),是一種微型真菌,就像蘑菇和毒菌一樣。而且酵母無處不在,樹葉上、土壤裡,甚至我們的皮膚上也有。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0.1g的酵母,4天后可以培養3萬公斤的酵母,可供120萬條麵包使用。因為酵母會自我複製,每三個小時數量翻倍一次,4天后,酵母會增加3500萬倍。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麵包發酵的科學原理:酵母吃掉糖類,釋放出大量氣體(二氧化碳),然後麵糰表面的麵筋,把氣體全部困在麵糰裡。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樣一來,麵糰會發酵成原來的兩三倍大!

麵包發展的歷史:在工業革命之前,農民吃黑麥麵包,只有富有的人才吃得起白麵包。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對上層社會來說,白麵包代表了精緻生活。

直到工業革命後,隨著麵粉走進普通工人家中才結束。因此,一直到現在,英國人最鍾愛的都是白麵包。

第二集·巧克力對英國人來說,平均每人每年會吃掉266個巧克力棒。而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之一,位於約克郡的雀巢工廠,一天可以生產700萬條奇巧巧克力棒。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裡比起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只差小矮人和巧克力噴泉了,還記得孩子們參觀巧克力工廠時的壯觀場景嗎?這部紀錄片把電影中的場景搬進了現實中。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每天有120噸從非洲運來的可可豆,經過清潔、去殼、烘焙等工序後,把巧克力液、糖、可可脂等原料混合,得到芳香的液體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中,含有數百種不同氣味,比如奶油爆米花、泥土、蘑菇、土豆、橡膠等味道,這些味道最終組合成巧克力獨特的香味。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液體巧克力,會做成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成品。

比如復活節的空心巧克力蛋,是把巧克力液體放在模具中,然後把模具放進巧克力外壁成型機,不停旋轉,製作出空心的巧克力蛋。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松露巧克力,製作好巧克力軟心後,先後覆蓋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再手動給巧克力加上松露。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還有巧克力威化餅的製作:

用30米長的烤箱,烘焙出比印度飛餅還要大的威化餅,然後抹上可可液餡料,三層威化餅夾著兩層餡料,疊加在一起後,切成小塊,再裹上巧克力,就完成了初步的製作。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巧克力的歷史:20世紀30年代,英國工人工作條件的改善,人們有了更多的休閒娛樂時間,巧克力也從富人專屬的零食,變成了90%的人都可以負擔的消費。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來自美國的瑪氏棒,成為當時最熱銷的巧克力。為了搶佔生意,英國本土商人們相繼推出了不同口味的巧克力,並做了各種廣告。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現在,英國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糖果消費國。

第三集·牛奶英國每天要消耗兩千萬升牛奶。

英國最大的鮮奶處理廠,一分鐘就能處理好2000升牛奶。從奶牛場裡的牛奶,到超市貨架上的盒裝鮮奶,中間都經歷了什麼呢?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小牛在15個月大的時候,會通過人工授精生下牛犢,產生為期9個月的母乳。之後,當奶牛斷奶後,會再次給它人工授精,繼續擠牛奶。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牛奶運進鮮奶處理廠後,會經歷四道製作工序:

分離脫脂、標準化(重新加入脂肪,全脂加入3.5%,半脫脂加入1.7%)、均質化(脂肪顆粒壓碎)和巴氏消毒(殺掉牛奶中的大部分細菌)。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之後,包裝、冷藏供飲用。

除了製作鮮奶,還會用牛奶製作超級美味的奶酪、冰淇淋和黃油。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牛奶背後的科學知識:所有人在嬰兒期都可以吸收牛奶,但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無法消化牛奶,喝了牛奶後,會腹瀉、脹氣、嘔吐。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全脂牛奶中有87%是水,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共佔8.3%,還有4.7%的乳糖。這些乳糖,正是引發問題的原因。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在兒童時期,會停止分泌幫助我們分解牛奶糖分的乳糖酶,所以會有乳糖不耐。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有這種症狀:

大約有5000萬的美國人難以消化牛奶,法國有半數的當地人拒絕牛奶,在中國,有90%的人有乳糖不耐症。

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難以消化牛奶?其實,人體內的一組DNA序列,決定了乳糖不耐才是正常的。而乳糖耐受,是一種隨機的基因突變,這組DNA序列發生了變化,使得某些人變得乳糖耐受,比如大多數英國人。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牛奶的發展歷史:鮮奶製作中的最後一步巴氏消毒法,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在工業革命之前,大多數人直接飲用生奶,人們很容易感染結核病。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工業革命後,蒸汽機把牛奶運往英國的各個地方。但這種運輸方法,帶來了一個致命的後果,那就是導致了牛結核病的蔓延。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在19世紀,肺結核是西歐最大的流行疾病。

這部豆瓣9.0分的食物科普紀錄片,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1850到1960年間,英國大概有80萬人死於結核病。

直到1864年,科學家路易·巴斯德發現,加熱葡萄酒可以殺死大部分細菌,這種方法被稱為巴氏消毒法。從那以後,巴氏消毒法一直沿用至今。

這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充分滿足孩子們對巧克力、麵包、牛奶、糖果等等日常食品的好奇心,也科普了日常食品的製作方法,豐富孩子的眼界和閱歷。

可以說是暑假結束前最值得看的一部紀錄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