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巨頭裁員數千人,只爲做這些事?國內藥企也要大裁員嗎?

9月份,多家跨國藥企巨頭像商量好的一樣,紛紛對外宣佈裁員信息。

對全球醫藥行業而言,這似乎代表著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因為這些藥企巨頭們在裁員時紛紛提到了一個關鍵詞——“轉型”。這是否代表著醫藥市場將迎來鉅變?又將如何影響老百姓看病吃藥的現狀呢?

跨國藥企巨頭裁員潮到來,國內藥企搶人的好時機到了?

跨國藥企巨頭裁員數千人,只為做這些事?國內藥企也要大裁員嗎?

日前,諾華(2017年全球製藥巨頭營收第4名)宣佈將在其總部瑞士裁員2200人,其中包括700名營銷服務部門人員和1500名一線生產工人;

日本武田製藥(日本最大製藥商)宣佈在美國範圍內裁減480名基層醫藥代表,並將研發部門600名員工和疫苗部門150名員工從芝加哥搬到了波士頓;

諾和諾德(糖尿病領域全球領先)則宣佈將重組其研發部門,在中國和丹麥裁員400人。據悉將有30名中國研發中心員工受到影響。

此前,還有葛蘭素史克、羅氏、賽諾菲、艾爾建、輝瑞等企業於今年接連宣佈裁員計劃。外資藥企裁員潮滾滾而來,難道國內藥企搶人的好時機到了?

未必。據衛士藍高端獵頭瞭解,這些跨國藥企裁員的主要對象分別是醫藥代表、高失敗率的新藥研發部門人員、非核心業務部門人員。這些被裁人員的能力可想而知,當然,也不排除會有遺漏的珍珠。國內藥企在挖人的時候,可要小心分辨人才質量了,必要時可以通過具備人才識別能力的獵頭來鑑別人才。

裁員主要源於戰略調整,藥企巨頭向細分領域轉型靠攏

跨國藥企巨頭裁員數千人,只為做這些事?國內藥企也要大裁員嗎?

那麼,這些跨國藥企巨頭為什麼要裁員呢?是他們的經營出現了問題嗎?

在衛士藍高端獵頭看來,不外乎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受市場和政策影響,其全球戰略調整,開始聚焦細分領域,引發裁員;二是,藥企之間流行併購整合、產品線外包,冗餘人員被裁;三是,節省經營成本,投入到優勢業務中區,也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面臨著非常大的資金及風險壓力,幾十億美金砸下去可能連個新藥的皮毛都還沒有摸到。所以很多藥企選擇放棄佔比較小、研發進度緩慢的業務,專注於細分市場優勢的業務板塊。如輝瑞輝瑞已停止其所有的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新藥開發。對於這些藥企巨頭而言,一個產品組的裁撤或外包,幾乎會波及到近千名員工被裁。

值得注意的是,跨國藥企產品線外包後,接盤俠中總是不乏中國藥企的身影。當跨國藥企通過裁員、外包等措施,聚焦細分領域發力新藥研發時,國內藥企又在幹什麼呢?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跨國藥企正在逐漸被國內藥企超越,醫藥代表成裁員潮最大犧牲品?

跨國藥企巨頭裁員數千人,只為做這些事?國內藥企也要大裁員嗎?

​曾經,對國內醫藥從業人員來說,跨國藥企就是最佳職業選擇之一。無論是薪酬待遇、福利制度,還是培訓體系,職位晉升,跨國藥企都要領先於國內藥企。

但是,隨著產業趨勢變化和中國醫藥的崛起,跨國藥企的優勢已經漸漸消退。單從薪酬待遇上來看,國內藥企為高端人才開出的工資並不比外企少。而且在職業發展空間上,一些經驗豐富,尤其是老一代醫藥職業經理人,在國內藥企更有上升空間。

然而,有一個崗位,不管在國內藥企還是跨國藥企,都過的不那麼舒心,那就是醫藥代表。兩票制、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按病種付費等政策,影響著老百姓看病吃藥,也都影響著醫藥行業的從業環境。

國內醫藥代表曾經月入過萬、數萬的時代,也隨著新政策的來臨而逝去了。2016年我國醫藥代表平均月收入9115元,2017年則下降至7682元。據衛士藍高端獵頭調研,醫藥銷售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的管理制度,讓不少醫藥代表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轉行已經成為醫藥代表中的流行。

那麼問題來了,醫藥代表的工資都降了,你覺得藥品的價格降下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