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台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臺灣籃球又搞事情了。

2017海峽杯籃球邀請賽高中組比賽,臺灣地區的高中冠軍松山高中在主場迎戰上海交大附中,最終以 115-31 的懸殊比分拿下比賽。

84 分也是海峽兩岸籃球交戰史的最大分差。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兩岸高中交流賽中,號稱「國內第一籃球高中」的清華附中就曾被臺灣地區的高中球隊大比分擊敗。

這條新聞很快就被傳到了微博和各大門戶網站,評論的焦點卻集中在「教育制度的先進性:我國的學生高中只忙學習,臺灣學校有更多時間忙課外活動。」,以及「有本事和我們的體校生比」。

稍微看球的朋友都知道,輸 0-20 分,一般是接近一檔的球隊,如美國夢之隊對陣西班牙、澳大利亞;輸 20-60 分,大抵是一二檔球隊的分差。中國男籃在去年的里約奧運會上,輸給美國夢之隊 31 分;輸 60 分以上,基本上是差了兩個檔次的球隊分差,約等於馬來西亞對上澳大利亞。

如果說上海交大附中和松山高中完全是一檔與三擋的球隊,這點我完全贊同。

但要說大陸高中籃球和臺灣高中籃球相差幾個檔次,我看未必。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先來說說松山高中。

當前的這支球隊和國內球迷所熟知的松山高中有點不同,因為球隊當家球星高國豪已經畢業了,臺灣媒體稱之為後高國豪時代。

早在14、15年,國內媒體才開始有意識的報道臺灣高中籃球聯賽HBL,它被包裝成真人版的灌籃高手。

當然,國內媒體一般只關注決賽,因為決賽一般會在小巨蛋級別的體育館進行,加上票價免費,幾萬人的籃球館會被擠得滿滿當當。

其實最早的 HBL 是完全不如今天火爆的,它是臺灣「教育部」下屬的高中體育總會,於1988年創立的中等學校校際間的籃球運動聯賽。

因為最初 HBL 只是高中體育總會的一個部門,所屬的高中體育總會除了負責籌辦 HBL,還要兼顧棒球、排球等多個比賽,加上比賽經費只有臺灣教育部撥款,所以聯賽運營很成困難。

真正的轉折點在於 Nike 公司的介入,NIKE 不僅給了 HBL 很大的資金支持,包括球衣在內的很多賽事開銷也都是 NIKE 承擔。

另外比賽直播則是讓 HBL 真正從學校間的地區聯賽變成全民參與的大眾事件。網易體育曾經採訪過有亞洲第一DJ之稱的謝明宏,他直言:HBL 就是臺籃球的春晚。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圖為 2016 年 HBL 決賽直播畫面

松山高中就成長於這個背景之下,準備來說,他們是近幾年 HBL 的霸主。早在今年的 3 月份,他們在臺北小巨蛋以 74:62 戰勝南山高中,拿下隊史第 5 冠。

前文提到的高國豪在這場比賽中拿到了 38 分 10 籃板。

但其實引進最佳新人林厲,加上楊承翰傷愈歸來,松山的實力還是臺灣最頂尖的水準。一個例子,在 6 月份舉辦的松山國際高中籃球邀請賽中,松山的戰績依舊是 HBL 聯賽中最佳。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另外他們有一個暑假去海外拉練的傳統。

今年則到日本和西班牙學習,早在海峽杯比賽開賽前三天,他們才乘飛機回到臺灣。

可以這麼說,松山高中整個暑假都處於比賽和拉練狀態下,海峽杯是他們證明自己拉練成功的試金石。

再來介紹上海交大附中籃球隊,雖然打著國內頂尖籃球高中的名號,但是大眾其實對它很陌生。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虎撲一位 ID 名為 james165 的網友以一個上海本地人的視角介紹了上海交大附中籃球隊:

交大附中的學術一直位列上海地區前茅,在他的印象中,交大籃球隊組建於03、04年,上海體院畢業的老師楊廣是球隊教練。

但上海交大附中一直不是頂尖強隊,原因在於他們不招籃球特長生。上海籃球第一集團永遠是南洋模範、寶山中學等。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圖為2017年上海高中階段籃球特長生分佈圖(男生)

那為什麼上海交大附中成了去臺灣交流的球隊呢?

原因很簡單,他們進入了2016-17賽季上海高中籃球聯賽的決賽,雖然決賽中敗給了南洋模範中學,不過贏得了出戰海峽杯的資格。

本質上,上海交大附中籃球隊優先級是學習。

簡單的做一個對比,交大籃球隊一般是課後放學時間訓練,一週 2-3 練,由於學生都住宿,所以練完球之後還必須要晚自習。

而南洋模範中學籃球一週 6 練,每天 4 小時;進入比賽期,一週 7 練。

此外 3 月份上海高中籃球聯賽結束後,上海交大附中籃球隊一直沒有處於沒有比賽的狀況,更沒有所謂的出國拉練。

一群普通人加上長期不比賽,遇上臺灣最頂尖的高中隊剛海外拉練完,所以比賽結果可想而知。輸 84 分,雖然分差很誇張,但其實合情合理。

這不代表海峽兩岸高中籃球的差距,只是兩支球隊的實力差距。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說起海峽杯籃球邀請賽,這項賽事原本叫做「姥姥杯」,是臺灣高中聯賽之外的另一個全臺傳統賽事。2015年因為政策的允許,大陸球隊開始來臺參賽。

第一屆賽事大陸參賽的球隊有南京九中,哈爾濱五中,吉林省實驗中學,佳木斯市第一中學,東莞光明中學與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真正兩岸頂尖高中的對決中,大陸其實並不落下風。那屆比賽,南京九中就以81-73戰勝臺灣松山高中,當時松山高中擁有高國豪和孫思堯。

準確來說,球隊實力是高於2017屆松山高中的。

令人意外的是,清華附中作為國內最頂尖的高中,卻一直沒有參加海峽杯籃球邀請賽。不過,在去年的「球學杯」高中籃球邀請賽,它們出人意料的以49-81不敵臺灣泰山高中。

輸臺灣84分,這屆大陸高中籃球不行

當時朱彥碩也很驚訝,他覺得這不是清華附中的真實水平。後來的新聞,也證明了這屆清華附中其實是一支臨時組建的球隊。

在獲得隊史十連冠後,首發五人及球隊重要的角色球員7人均畢業離隊,以至於清華工作人員到臺灣才第一次看到這支球隊的全家福。

如果清華附中延續之前的班底,至少是南京九中的水平。

所以當我們用簡單的交戰,來判斷海峽兩岸的高中籃球實力,其實是很不客觀的。

2015年,南京九中勝松山,大陸實力遠高於臺灣;

2016年,清華附中輸泰山,大陸實力不如臺灣;

2017年,交大附中84分輸松山,大陸和臺灣的實力遠不是一個檔次。

對比之後,每年都會有新答案,次次都有新發現。

誰輸誰贏,只能說明這屆大陸或臺灣高中籃球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