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風采錄」殷長春:用電磁技術在海底尋寶

「“雙百”風采錄」殷長春:用電磁技術在海底尋寶

殷長春,生於1965年5月,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導師。1999年,他畢業於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物理系,獲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並獲得德國政府獎學金。回國前,他曾任全球最大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FUGRO的高級研究員和項目主管。2010年,他作為第三批“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被引進回國。

殷長春不太擅言辭。

採訪期間,除了他的專業和技術,幾乎沒有聊別的。“你們不要過多渲染我個人,這都是我們團隊的集體成果。”這是他反覆叮囑的話。

這位“千人計劃”專家、吉林大學移動平臺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看起來還挺嚴肅。站立時,他的腰板挺得很直。事後記者得知,那是因為備受腰部疼痛折磨的他常年戴著一塊鋼板。這鋼板,無疑是長期高強度工作留下的痕跡。

“敬業是每個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名國家引進的科技人才,我心裡總有種說不出的緊迫感。”殷長春說。

正是這種時刻相伴的緊迫感,讓殷長春在短短几年內,帶領團隊奠定了我國航空和海洋地球物理電磁勘探技術的理論基礎。

突破國外壟斷,創建海洋電磁勘探學科

航空和海洋電磁是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未來的發展熱點。針對勘探區地表複雜地形,航空電磁法可以快速、高效地獲取勘探數據。同時,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匱乏,海洋逐漸成為人類獲取資源的主要來源。海洋電磁法作為一種新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能夠幫助人類有效地勘探海底油氣和礦產資源。

“發達國家從上個世紀末已廣泛開展海洋電磁勘查技術研究,目前該技術已經成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的必備手段。”殷長春說。

海洋油氣勘查的傳統方法是地震勘探,通過觀測和分析人工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傳播規律,推斷地下岩層的性質和形態,對海底構造進行成像。然而,這種方法也有侷限,它無法區分海底構造中蘊藏的是油還是水。而海洋電磁勘查是基於海底構造的電性差異,能很好地解決該問題。隨著勘查技術的不斷進步,海洋電磁已發展成獨立的勘查技術,有一套完整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裝備。一些石油公司將海洋地震和海洋電磁有機結合,可有效提高海洋油氣勘探的精準度,大大降低乾井率並減少開採成本。

“國外試圖長期壟斷海洋電磁勘查技術,對我國一直實行嚴格封鎖。”殷長春說海洋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直接關係到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因而我國從“十一五”開始著力發展海洋電磁勘查技術。

2011年,在國外多年從事航空和海洋電磁勘查技術研發工作的殷長春回國。“經過我和團隊的不懈努力,我們建立了海洋電磁勘探這門分支學科,促進了勘探地球物理學科的發展。”他自豪地說。

這支團隊在海洋電磁勘查技術和裝備研發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十二五”期間,該團隊在甲板監控系統、海洋電磁數據處理技術和三維正反演方面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間,由自然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申請的“深水雙船拖曳式海洋電磁勘探系統研發”項目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殷長春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目前我們正積極組織研發適合我國深水區作業的雙船拖曳式海洋電磁勘探系統。該系統除了可進行傳統海洋電磁同線和旁線作業方式外,還可進行CT掃面和方位觀測。成功研發這套裝備系統,將使我國海洋電磁勘查技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在應用方面,我們也力爭將海洋電磁勘查技術儘早應用於我國海底礦產、油氣資源、可燃冰勘探以及海底構造研究等領域。”殷長春說。

聽從祖國召喚,從“心”開始適應新環境

作為已故知名科學家黃大年多年的合作伙伴,殷長春有很多與黃大年相似的地方:同樣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已併入吉林大學),同樣曾在海外留學,同樣在世界級大公司做到了高級職位,在國外擁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當祖國召喚時,他們都第一時間回到母校,兩人的辦公室還緊挨著。

15歲考入長春地質學院,22歲留校任教,34歲取得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35歲進入全球最大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FUGRO……回國前,殷長春已是FUGRO的高級研究員和項目主管,是航空和海洋電磁勘探領域的知名專家。

為什麼選擇回來?“其實在國外待得越久,對祖國的感情越深。”殷長春說,“國家培養了我那麼多年,當她需要我的時候,回來為國家服務義不容辭!”

“除了這些家國情懷,還有些事情也深深觸痛了我。”殷長春回憶,曾有一個國內高級別代表團去FUGRO訪問,當時代表團表示想要引進一項技術和裝備,卻遭到公司的當面拒絕。“那種滋味可不好受。”殷長春說。

殷長春至今記得,2011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家門口堆了厚厚的積雪。在和家人一起度過那個漫長的冬季後,殷長春啟程回到母校。

“我沒有覺得不適應。”殷長春說,“我對很多‘千人計劃’專家和同行都說過,我們回國後的第一件事是要‘落地’,調整好心態,適應國內的學術環境。不要總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如意。與其花時間去改變周圍的環境,不如改變自己融入其中,儘快做出成績。”

如今,殷長春用“很慶幸回來了”來總結過去的幾年。“國家對科技越來越重視,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得到極大提高。能為祖國服務,突破西方對我們封鎖的關鍵技術,無疑是最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他自豪地說。

悉心培養後備力量,對待學生如師如父

和黃大年及絕大部分高層次歸國人員一樣,殷長春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雙百”風采錄」殷長春:用電磁技術在海底尋寶

「“雙百”風采錄」殷長春:用電磁技術在海底尋寶

本文來源 | 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