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孔子誕辰紀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傳說趣事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實地工夫博約中

後人不必徒仰止

乘槎東渡道非窮

海有名山孔望峰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一山一水一聖人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今天是孔子誕辰2569週年紀念日,

說起孔子,

相信大家腦海中會冒出各種“之乎者也”。

在咱們海州,一提到孔子,

大家一定會聯想到孔望山,

春秋時期,孔子曾登臨此山,以觀東海,

並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海了”的由來

兩千四百多年前,孔夫子領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周遊列國,講學傳道。孔子聽說郯子的祖先少昊故國,就在東夷海外鬱洲,是個禮儀之邦,非常向往。師徒數人坐著車子,這一天來到海州地面。臨近晌午,天氣燥熱,忽聽得“轟隆……譁!”“轟隆……嘩啦!”的響聲,孔夫子打了個愣兒,忙叫子路停車。子路問道:“老師,有什麼吩咐?”孔夫子說:“你聽呵!山那邊轟隆嘩啦,又打雷,又下雨,你怎麼還一個勁地往山前趕車呢?快點兒找個地方落腳,免得挨雨淋哪!”子路聽了孔夫子的話,趕緊勒住韁繩,停下馬車。這時候,子貢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對孔夫子說:“老師,山那邊並沒有下雨呀!”孔夫子說:“沒下雨怎麼會有雷雨之聲?”子貢道:“老師有所不知。過去,我曾到此地做過珠寶買賣,對這塊兒的地理情形知道一些。你看,前面那座不高不矮的小山叫朐陽山,山那邊是大海……”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孔夫子生活在山東曲阜,遊歷過的幾個國家也都在山野平原,他一直沒有見過什麼大海。眼下子貢提到“大海”二字,孔夫子覺得新鮮,問道:“大海是什麼樣子呢?”子貢說:“大海呀,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那轟隆嘩啦的聲音,本是驚濤拍岸,而不是……”說到這兒,子貢見孔夫子臉色有點兒發紅,急忙把話頭一轉,說:“老師,咱們到山上逛逛,一來觀賞大海,二來避暑乘涼,不亦樂乎?”孔夫子高興地連連點頭說:“好好,上去看看!”當即吩咐子路,把馬車趕到朐陽山下,師徒們下了馬車,子貢在前,孔夫子隨後,子路、顏淵等幾個門生也都跟著登山。孔夫子鼓起勁頭攀到山頂,向東一看,呦!只見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滔滔望不到邊,好大的海,好多的水呀!孔夫子連連感嘆,說:“

海矣,海矣!我一輩子奔波,要'克己復禮’。如果再沒有人用我的主張,子貢啊,我們就乘木排到海外去吧!”“海矣”這話,傳得久了,成了海州地方的一條歇後語:“孔夫子觀潮——海了。”海了,變為沒用,不成了的意思。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漁民修正聖人詩

孔夫子爬山爬累了,覺得喉嚨發乾,嗓門冒火,心裡渴得難受,於是吩咐顏淵道:“你到山下去,舀點兒海水來解解渴。”“是。”顏淵解下隨身攜帶的飲瓢,抬腿剛要下山,忽聽背後有人放聲大笑:“哈哈哈哈……!”顏淵愣住了,孔夫子更覺奇怪。轉臉一看,嘿!只見一個老漁民,左手提著魚網,右手拿著魚叉,肩後背著魚簍,腰間繫著葫蘆,面孔黝黑,身材魁偉,精神抖擻,衝著孔夫子和顏淵直笑。孔夫子問道:“老兄弟,你笑什麼呀?”老漁民說:“你們幾位是外鄉人吧?

要知海中事,須問打漁人,可不能冒失呀!那海水,又鹹,又腥,又澀,又苦,不能喝,一喝就會鬧肚子!”說罷,打腰間解下盛水的葫蘆,說裡面是玉帶河的淡水,遞給孔夫子解渴。

孔夫子又慚愧,又感激,捧起小葫蘆喝了幾口,感到心裡涼爽痛快,正要向老漁民道謝,天空中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陡地撲了過來。子路大聲叫喊:“糟了糟了,到哪兒躲雨啊!”老漁民說:“莫慌,跟我來!”說著,把孔夫子和他的門生領進一個山洞。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民藏魚落腳的地方。孔夫子覺得洞裡有點兒悶熱,便走到洞口,觀賞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詩興大發,不由地吟誦起來:“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老漁民聽了這兩句詩,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孔夫子問:“怎麼不對呢?”老漁民說:“‘千層浪’,‘萬點坑’,皆不妥當。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過嗎?”孔夫子以為老漁民是在故意抬槓,心裡很不高興,反問道:“既然不妥當,怎樣才合適呢?”老漁民不慌不忙說:“我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改?”孔夫子沒想到漁民也懂詩理,有心聽聽高見,急忙問道:“老兄弟,你看怎麼改呢?”老漁民說:“最好改成這樣:‘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對不?”

孔夫子一聽,心服口服,真想稱讚幾句,不料子路在一旁來了火,衝著老漁民說:“哎哎,聖人做詩,怎能亂改?你懂個什麼!”這話太嗆人了!老漁民厲聲問道:“誰是聖人?”子路指著孔夫子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就是孔夫子孔聖人!”孔夫子喝道:“子路!不可傲慢!休得無禮!”老漁民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小夥子!對聖人,吾敬佩,可你也不能拿'聖人’嚇唬人呀!聖人有聖人的見識,可也不見得樣樣皆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麼打法,你們會嗎?”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倒憋氣。他想說會,可自己確實沒有打過魚;說不會,又怕丟面子,想了想,便把胸脯一挺,說:“打魚誰不會,拿根魚棍,往水裡狠狠地打就是了!”“哈哈哈哈……!”老漁民笑得前仰後合,說了聲:“請看!”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魚網揮舞魚叉,表演起打魚的招數來。孔夫子看著老漁民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老漁民談海水、改詩句、議“聖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覺自己的言論出了個大岔子,於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道:“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話錯啦!大家要記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說罷,順口吟出小詩一首: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只因這麼個傳說,加上早先人們尊孔崇聖,所以後來朐陽山就改叫孔望山了。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孔子問官於郯

孔子在27歲時,還只是魯國的一個小官。他認為魯國的官僚機構過於臃腫,而東夷不同於南、北、西“三方”,有“仁貴之化”,注重禮儀。孔子於是來到魯國的附屬國郯國(包含孔望山在內的區域),就有關禮制官制等問題請教鹿乳奉親的郯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孔子問官於郯”。這在《左氏春秋傳·昭公十七年》有記載:“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

還有一則民間傳說非常有趣,孔子在問官於郯的路上多次演說周禮,當他登上孔望山後,朝海邊一看,竟然有無數招潮蟹向他舉螯示意,猶如行禮,孔子以為魚蟹俱知禮,何況人乎,便打消了在這裡說禮的念頭。

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今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他在海州有很多传说趣事

千秋孔望誰能企,

聊喜觀瀾賦水哉。

讓我們一起重溫先賢智慧,

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值班總編:王海鷗

專題策劃:相 濤 徐小茜

素材來源:《連雲港旅遊景區民間傳說選》、《海州詩賦》、《連雲港民間傳說》、《孔望山旅遊手冊》等,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