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牛業發展呈現五大特點

第十三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在晉召開

我國牛業發展呈現五大特點

我國牛業發展呈現五大特點



本網訊(記者 周泓 李慧斌)由中國畜牧業協會、晉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三屆(2018)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常信、原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王智才、山西省農業廳副廳長吳志宏及山西省、晉中市有關領導,全國畜牧業龍頭企業代表等全國各地的“牛人”千餘人出席了大會,共同研討中國牛業發展大計。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宣佈第十三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開幕。

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何新天在致開幕辭中指出養牛業是我國草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糧經飼兼顧,農牧業結合,生態循環發展的種養業體系,推進畜牧產業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據統計,2017年我國牛肉產量達726萬噸,牛奶產量約3545萬噸,牛肉及牛奶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3位水平,發展潛力巨大。

何新天對現階段我國牛業的發展特點進行了分析。

肉牛產業素質穩步提升,全國散養戶比重持續下降,適度規模化及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2016年全國散養戶比重繼續下降,同比減少0.4%。適度規模化養殖比重逐步擴大,2016年肉牛年出欄頭數在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佔到28%,比2007年提高12.1%。

牛肉進口壓力持續加大。隨著我國牛肉貿易政策的不斷放寬,牛肉進口量逐年增多,且增速顯著高於國內牛肉自產增速,據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牛肉總計70萬噸,同比增長19.9%。而美國牛肉時隔14年後,也已於2017年獲得解禁,正式返回中國市場。可以看出,進口牛肉的逐步放開,給國內養殖者較大壓力,也促使國內肉牛產業面臨更為複雜激烈的競爭環境。

牛業市場相對穩定。2017年全國育肥牛平均價格穩定在24~25元/kg之間,架子牛平均在27~30元/kg,活牛及牛肉市場價格依然呈現春節高峰的季節性變化規律。目前,採購架子牛集中育肥依然是我國肉牛產業的主要模式,未來幾年,因商品牛源緊張導致的架子牛價格倒掛現象仍將持續,架子牛價格保持高位,對於規模化育肥企業而言,架子牛採購環節仍是控制經營成本的最大難點之一。

牛業飼草結構繼續優化調整。2018年,國家繼續全面實施糧改飼政策,擴大糧改飼政策覆蓋面和實施規模,預計完成糧改飼1200萬畝以上。以牛業帶動草牧業發展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同時也會促進社會化專業飼草收貯服務組織的不斷完善及優質飼草料商品化供應能力的逐步提高。而在現階段,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的秸稈資源仍是肉牛養殖的飼草料體系根基。

品牌牛肉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方式的轉變,80後、90後群體正逐步成為優質生活與品牌消費的中堅力量,通過商超和電商平臺銷售的牛肉比例正不斷增加,依靠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所建立起來的社會誠信評價體系也將成為品牌牛肉的重要載體和良好機遇。以中國牛肉“B10”( 中國十佳企業牛肉品牌)為代表的自主優質牛肉品牌企業正在積極拓展市場銷售渠道,提升品牌營銷能力,全力構建“線上+線下”的新型商業模式。

何新天表示,我國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養牛業發展既是重要任務,也是重大歷史機遇。當前,我國牛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生產成本高而資源利用率低的特點尤為顯著,產品結構上優質特色產品生產跟不上市場需求,繁育和生產體系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有較大差距。實現養牛業“增效”、“增值”、“增美”、“增綠”的發展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走中國特色肉牛發展之路。需要廣大牛業從業者凝心聚力,扭住關鍵,重點突破。

會議期間,中國畜牧業協會與山西省祁縣人民政府達成技術合作意向。代表們還參觀了山西萬牧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平遙牛肉集團有限公司、山西九牛牧業有限股份公司等龍頭企業。首屆中國牛肉美食文化節暨第二屆中國牛肉美食烹飪大賽也同期舉辦。

中國農業監測預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