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江西散文名家專輯|張小圈:《閒話月餅》

「夜读」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张小圈:《闲话月饼》

「夜读」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张小圈:《闲话月饼》

一磚一瓦間藏著精工巧勁,一唱一和間藏著質樸純真。人傑地靈的江西,隨處都閃耀著人文的光芒。9月1日起,江西日報微信《夜讀》欄目聯合江西省散文學會推出“江西散文名家專輯”

今天要與您分享的第二十四篇作品是——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張小圈創作的《閒話月餅》。請跟隨她的筆觸,去領會散文作品的深遠立意,字字珠璣,自有天地。

「夜读」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张小圈:《闲话月饼》

閒話月餅

關於五仁月餅的抱怨在中秋節前夕又一次形成了熱潮,網上流傳著如下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五仁月餅站在懸崖邊,背後是拿著‘五仁滾出月餅界’橫幅的人們。它回頭看了看被人們捧在手心的白富美冰皮,土豪蓮蓉蛋黃,女漢子豆沙和棗泥,軟妹子椰蓉,高富帥火腿和肉鬆,以及身嬌肉貴的女神冰激凌。它心想:你我同為月餅,命運卻千差萬別,真是造化弄餅!說完含淚跳下懸崖……然後懸崖邊多出了一道瀑布——懸崖吐了。”

我哈哈大笑之餘不免有些困惑:怎麼五仁月餅這樣不受大家待見?在我家,它可一直是中秋節的貴賓。月圓人和時,大家圍坐桌前分食一塊五仁月餅,爸爸說吃到了紅綠絲,媽媽說吃到了核桃肉,我苦著臉說一口咬下正中一塊冬瓜糖,清冽的月光下一片歡笑。五仁月餅內涵豐富,各色堅果果仁在物資匱乏的日子裡難得一見,但在它的餡料裡卻鋪陳得滿滿當當,家中長輩至今都是它忠實的“粉絲”。這種什錦餡的廣式月餅,除了“堅果開會”的五仁月餅外,還有一種“果脯大全”的百果月餅。它們無所不包,暗含團圓的好彩頭,就連《紅樓夢》裡過中秋,賈母吃的也是類似的“內造瓜仁油松穰月餅”。我想不管網友們再怎麼傾力“吐槽”,它們仍然會在中秋節風光無限。

還記得兒時的中秋節,松柏巷的著名餅莊門口熙熙攘攘,城內各大國營企業也紛紛試製月餅,作為一種福利發放給職工。早年間罐頭啤酒廠的食堂專做蘇式月餅,臨近中秋,眼看著工人們手提著用油紙包裹的小巧月餅行走在三家店(南昌地名)附近,每每讓我們豔羨不已。

聽說近年來他家月餅對外出售,但每天排隊人數壯觀。我媽有日前去購買,回來後連聲稱讚自己的好運氣,說早上9點開始排隊,下午2點就已買到。我不無疑惑地拿起一隻月餅,外包裝經年不變,被餅身油分浸透的油紙上繪著嫦娥,能隱約感覺到月餅本身的溫度。揭開油紙,酥香的表皮上沾染著幾粒芝麻,紅豆沙餡的月餅甜香,肉鬆餡的月餅鮮美,味道確實不錯。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種濃濃的懷舊氣息,全手工製作的拙樸很容易讓人想起國營工廠“苦幹實幹加巧幹”的火紅年代。聽說很多大爺大媽一買就是四五十斤,好吃之餘,它給人帶來的回憶也許是其中暗含的原因。

上週路過鐘鼓樓,一家老字號餅店門口架起許多餅屜。一塊紙板上寫有“椒鹽月餅、生糖月餅”的字樣,斜斜擱置在櫃檯邊。一鹹一甜的兩種口味,讓空氣中都瀰漫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帶了一些回家,媽媽很喜歡椒鹽月餅,說這種花椒鹽混合著芝麻粉和碎核桃仁的餡料,正是老南昌的月餅口味。我雖然對於這種蘇式月餅是否以前受南昌人歡迎不甚了了,但受到鼓勵之後頗為自得,立即打算再購買一些讓親友嚐嚐。

媽媽是忠實的甜食愛好者,中秋節是月餅的盛宴,自然讓她歡欣鼓舞。我的另一位長輩孫老師逢上中秋節可就沒那麼高興了,因為她不吃月餅。她的不吃月餅倒不是因為健康原因有什麼飲食禁忌,而是由於她少年時的一段經歷。1966年她曾經作為紅衛兵代表赴京參加國慶典禮,臨行前,學校老師給每人發放了五斤月餅和一隻軍用水壺。三天三夜的漫長旅途,她在無立錐之地的綠皮火車上僅靠月餅和白開水充飢。自此之後,她看見月餅就條件反射般齁得反胃。她在繪聲繪色地對我講述時,不無對自己年少狂熱的自嘲。被她冷落的月餅,也許正凝結著她對一個時代的反思,令人動容。

「夜读」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张小圈:《闲话月饼》

張小圈,本名張曉媛,“80後”作家,在國內多家報刊開設個人專欄。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散文學會會員、江西省雜文學會會員、南昌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有文學界前輩評價她的文章風格為“吃喝玩樂,還很深刻”。

朗讀者簡介

「夜读」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张小圈:《闲话月饼》

自汝,江西師範大學16級播音主持本科生,江西師範大學校廣播臺臺長,原創新媒體寫手、汝家小棧公眾號創始人。

朗讀者:自汝

總策劃:吳志剛、邱玥

執行策劃:張雪 楊瑩 實習生張琳 徐玲

美編:胡嘉慧

「夜读」江西散文名家专辑|张小圈:《闲话月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