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十八大以來農產品加工產值已超20萬億元

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农业农村部:十八大以来农产品加工产值已超20万亿元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中國網 宗超攝)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剛才張主任的發言當中提到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我們採訪當中也發現,有些農村地區存在產業規模小、鏈條比較短、品牌比較雜的問題,對此《規劃》如何部署?接下來農業農村部會採取什麼樣的舉措來解決這些問題?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重要。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產業能否科學合理順利振興,決定了鄉村全面振興能否實現。正如剛才張主任所介紹的和剛才記者朋友提到的,這些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在鄉村產業發展上,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做大做強農業,取得了很大成績。這裡,我用幾個數字:十八大以來,糧食生產連續五年都在1.2萬億斤以上,農產品能夠基本滿足消費者需要,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現在不僅是農牧業發展,同時種養加銷遊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態勢也非常好。農產品加工產值已經超過了20萬億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年營業收入在7000億元以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也有很大發展,年經營收入在2000億元以上,成為農村一個新的興奮點。所以,我們要充分看到,要完成好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產業振興要求,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再出發、再前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鄉村產業還存在著小、散、雜等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糧食生產能力,總體上看,還要進一步強化抗風險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還有5.6億畝的目標還沒有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在推進過程中還碰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

再比如,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產量型農業產業發展方式,怎樣轉到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我們的任務還十分艱鉅,不僅要考慮到我們這一代人消費需要,更多的還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一片淨土、一片清水,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繁重而嚴峻的任務。總體上看,我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鄉村產業仍然存在著大而不強、產品多而不優、品牌雜而不亮的問題,這些差距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因此,《規劃》圍繞著鄉村產業振興提出了28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行動。今後,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三個重大”,來動員和組織方方面面的力量,把鄉村產業發展好。重點在四個方面推動落實:一是堅定不移地夯實農業基礎。牢固樹立農業基礎意識,紮實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全力實現好總書記要求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中國人的手上,中國人的碗裡要裝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糧食,中國人的糧食要用中國自己繁殖的先進品種,進一步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更實更牢。同時,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推進質量興農。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我們把今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正在加快編制《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啟動實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完善鄉村產業標準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創新符合鄉村產業振興的新組織形式,進一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三是抓好產業融合。我們總結國際農業現代化的成功路子和不成功的路子,有個共同點,就是要在推動城鎮化、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始終注意不僅要把工業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城市,同時要制定諸多的政策,引導資源聚集到鄉村發展、聚集到縣域經濟發展這個方向上來。不然的話,就容易出現城市興旺繁榮了,農村衰敗了。所以,鄉村產業振興就要努力通過各種政策、各種措施,引導方方面面的力量,在繼續推進城市繁榮發展的同時,將更多的要素導入到縣域經濟發展這個平臺上來,為鄉村創造更多的適合農民需要的、適合各方面人才展示才華的廣闊天地,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在這方面,我們要繼續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是抓好特色產業,尤其是要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區的發展。這一條我們將配合國家發改委,採取一些新的措施,以促進發展。

农业农村部:十八大以来农产品加工产值已超20万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