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自古套路深,改名更姓要當真

經常講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過過嘴癮罷了,不改你試試。東漢嚴子陵夠牛吧,他本來叫莊子陵,光武帝三請四請他都不理人家,劉秀很沒面子,可他的後來人漢明帝劉莊繼位,那位老兄姓“莊”就得改姓了,從此莊子陵變成了嚴子陵。

稱呼自古套路深,改名更姓要當真

嚴子陵

這是古時候“避諱”的做法,通常是避皇帝的名,有時連皇帝死去的老爸和爺爺的名也得避,有時下屬還得避上司的名諱,避得好趕巧了升官發財,沒避好倒黴了都還矇在鼓裡。

也有改了一次再改一次的,這管戶口本的都嫌煩,趙家兄弟就忙,大哥趙匡胤當了皇帝,小弟趙匡美改成趙光美,大哥崩了,二哥繼位,趕緊又改成趙廷美。也有大度不小氣的,唐太宗李世民就算一個,只要“世民”倆字不連用就無所謂,天可汗倒是有些氣魄。可他兒子不答應啊,李治上臺後,原來的“民部”改成戶部,連觀世音菩薩都沒放過,就簡稱觀音菩薩吧。

漢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多了去了,這“避諱”也一樣關鍵時刻能派用場。

稱呼自古套路深,改名更姓要當真

宋徽宗

宋徽宗時一次殿試後,皇帝覺得這位叫吳倜的考生文章不錯,應該給個狀元,邊上老油條蔡京看著呢,別人進得東京汴梁趕考,哪一個不先上我蔡府來“看望”一下,就這吳倜鼻孔朝天沒來。不認得我麼,好,今天讓你認識一下。

蔡京提醒徽宗,這吳倜大逆不道,瞧他名字沒有避諱,“倜”字去掉框不是“佶”字嘛,而且此人居心不良,還故意將皇上的“吉”字框起來,是何居心。徽宗一看果然,想幸虧朝廷裡聰明人多得是,輪不得小吳耍滑頭,吳倜就因個爹孃起的名字名落孫山。

稱呼自古套路深,改名更姓要當真

慈禧

拍馬的也善用“避諱”,明朝有個湖廣巡撫宋一鶴,寫給其上司兵部尚書楊嗣昌報告時,署名宋一鳥,這是什麼鬼?原來楊嗣昌老爸叫楊鶴,這宋巡撫也太細心,太會照顧楊尚書的情緒了。還有滿清那慈禧太后屬羊又喜歡吃羊肉,宮裡不見得不宰羊麼,李蓮英就稱羊肉為“福肉”,“壽肉”,老太太越吃越高興。

千萬別感覺“避諱”這封建餘孽已經九霄雲外去了,啥時候你當個科長,處長,總裁,董事長,別人一敲門進來,你是讓人直呼你大名呢還是…………,哪個更爽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