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當時天下鼎足而立的總共有北宋、遼國、大理、西夏、吐蕃、金六大股勢力。各個勢力裡的頂點人物都紛紛在這南宋亂世中出頭露面,奔波不息,企圖逐鹿天下。在小說中,西夏國除了那個最後嫁給虛竹的公主,出現的最高級別的人物就是赫連鐵樹了。

赫連鐵樹雖說代表了一方勢力,但正面出場的次數並不多。第一次是在喬峰前往營救丐幫派往西夏的臥底那一場戰鬥,第二次就是在杏子林,赴丐幫之約,帶領的手下人用迷藥困住了丐幫一幫人和王語嫣等。其後,這位西夏國的大將軍基本都是在別人的嘴裡出現,而未“親自”出場。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在小說裡,赫連鐵樹武功平庸,但他是西夏國的大將軍,位高權重,而且也擅長籠絡人心,旗下聚集一大幫來自北宋、大理、吐蕃等國來的武林高手。他將這個由武林高手組成的團體命名為“西夏一品堂”,用高官厚祿刺激這幫身懷絕技的人物為自己賣命。一方面手下能人異士眾多,另一方面赫連鐵樹謀略過人,擅長策劃與組織,其鋒銳讓大俠喬峰也需要避其三分。

在《天龍八部》裡,赫連鐵樹最著名的陰謀當屬帶領一品堂前往北宋的國都汴梁了。小說裡說,赫連鐵樹將軍帶領“西夏一品堂”勇士出使汴梁,聲稱是去朝覲北宋皇太后和皇帝。而其真實目的是窺探當時北宋的虛實。赫連鐵樹知道丐幫是北宋武林中的一個龐大勢力,在刺探北宋情報的同時,意圖挑起丐幫的內部矛盾,等到丐幫四分五裂、群龍無首的時候,利用“一品堂”武士特種兵式的戰鬥力將丐幫一舉摧毀。沒有了丐幫或明或暗的庇佑,西夏國大軍就可以長驅而入,直逼汴梁,然後再徐圖中原。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小說家在寫到赫連鐵樹的時候,當然是站在北宋為正統的角度,絲毫沒有任何美化這位西夏大將軍的意思。所以,赫連鐵樹的這項計劃可以說非常陰險和歹毒。但換個角度看待,在當時逐鹿天下的各路英雄裡,論戰略思維和軍事才幹,赫連鐵樹要自認第二,估計沒有人敢做第一。喬峰最後雖然成了統領遼國半數軍馬的南院大王,但論韜略他絕對輸赫連鐵樹許多。

小說有虛構的成分,但事實上赫連鐵樹將軍不但是歷史上真有其人,而且也相當不凡,不過歷史上真實的赫連鐵樹將軍並不是《天龍八部》所寫的北宋時期的西夏國人。公元407年,匈奴族鐵弗部落的赫連勃勃自立為王,自號大夏天王。這位大夏國第一任天王去世後,就把王位傳給了長子赫連昌。赫連昌有個弟弟,名字叫赫連定。赫連昌封自己的弟弟為平原王,這位平原王就是小說《天龍八部》裡赫連鐵樹的原型。

赫連家族是匈奴的貴族,與漢朝有著很深的血脈淵源。匈奴與漢朝對峙的時候,赫連家族曾經娶過漢朝皇室的女子,所以赫連家族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漢朝賜姓劉。公元407年,漢朝早已滅亡,東晉也到了苟延殘喘的末期。所以,赫連家族自立門戶建立大夏國的時候,就改回了祖宗的姓氏,恢復了赫連姓。所以,《天龍八部》裡的那個赫連鐵樹處心積慮地對付北宋,其實也有點“同室操戈”意味。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公元427年,由拓跋家族建立的北魏發兵攻擊大夏,佔領了大夏的京城統萬,並俘獲了大夏的皇帝赫連昌。而率領大夏國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平原王赫連定卻死戰不已,沒有屈服。後來邊戰邊退,到達今天的甘肅省平涼市以後就固守城池,讓軍隊休養生息。

大夏國雖小,但也不能一日無君。在手下將領和大臣的推舉下,赫連定即皇帝位,改元勝光,大夏國的國祚算是得到了延續。很快,北魏派遣元帥奚金與副將娥青率領輕騎奔襲平涼。赫連定的軍事才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場。他派遣優勢兵力在毛馬山設伏,然後自己御駕親征,親自帶領弱勢騎兵前去誘敵。他數次假裝失敗,將北魏的軍隊引進了事先設好的圈套之內。

正面戰鬥打響以後,真可說是驕兵必敗,北魏人馬猝不及防,被大夏軍隊以逸待勞,殺去了一大半有生力量,而且生擒了元帥奚金和副將娥青。這一場戰鬥以後,給北魏造成了很大的創傷和軍事震懾,也給剛剛即位的赫連定換取了三年時間的安穩時光。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赫連定認為平涼城地域狹小,資源欠缺,不利於長期建國,他把目光盯在了更遠處。雄心壯志是要有,但從後來的歷史進程看,當時的赫連定還是犯了好高騖遠的錯誤。公元430年前後,赫連定派自己的弟弟進攻今天的陝西省富縣,結果打敗而回。於是,赫連定決定親自衝鋒陷陣,再次去攻擊富縣。結果,他前腳剛出發,北魏軍隊探知大夏後防空虛,立即帶兵挺進。

富縣沒有得到,老巢不能讓人家佔了。情急之下,赫連定迅速回兵救援,結果在半路上中了北魏軍隊的埋伏。埋伏圈的計策他曾經給北魏軍隊用過,這次對方給他還了回來。而且北魏軍隊的這個策略,恰好就是套用了當年孫臏圍魏救趙的辦法。

中了北魏的計策,赫連定在這次戰鬥裡嚴重受損,最後只能帶領殘兵敗將逃到鶉觚塬(今天的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上,而北魏大軍乘勝追擊,在後面尾隨而殺。北魏軍隊糧草充足,而赫連定的大夏軍隊則傷兵成群、糧草欠缺,特別是人馬飲水發生了很大問題,戰鬥力基本喪失殆盡。到後來,赫連定身負重傷,單槍匹馬逃走,隨他出徵的人全軍覆沒。

《天龍八部》的赫連鐵樹將軍,其原型曾由將軍做到了西夏皇帝

大夏國的京城平涼城隨後也被北魏佔領。赫連定很是頑強,企圖東山再起,但畢竟勢單力薄,很難再成氣候。在打了幾年的游擊戰或者度過了幾年亡命天涯的日子之後,被北涼軍隊俘虜。北涼軍隊將赫連定獻給了北魏,北魏太武帝將他在平涼殺了,這個由將軍到皇帝的一生就此宣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