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上市後首個半年報發布 500億美金市值如何實至名歸?


美團點評:上市後首個半年報發佈 500億美金市值如何實至名歸?

2018年9月20日,美團點評在香港正式上市,開盤為72.9港元,首日收漲5.29%,總市值為3989.4億港元(約為510億美元)。

一週後的9月27日晚,美團點評2018年半年報正式亮相。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美團交易金額已達到23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5.6%,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91.2%,實現翻番式增長。其中,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作為美團最重要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收入毛利均實現高速增長,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近年,美團點評交易金額、營收、用戶等關鍵數據持續增長,上市後美團的市值也超過500億美金,是什麼支撐了他的高增長和高市值?

一、定價位於發行區間上限:投資者普遍看好美團點評商業模式

美團點評上市前的定價區間是60港元到72港元,最終定價取了定價區間的中高值69港元。兩個月前,小米上市時候的定價區間為17港元到22港元,最終定價是位於發行區間下限的17港元。前者位於發行區間上限,後者位於發行區間下限,足以說明相比較小米來說,投資者對美團點評更為看好。

美團點評的最終定價位於發行區間的上限,也意味著企業對投資者具備極大的吸引力和市場對美團點評商業模式與發展前景的大力認可,是投資者看好美團點評商業模式及未來發展的有利說明。

目前,美團點評在餐飲外賣、在線電影票出售、酒店預定、旅遊景點票務等領域均有所佈局,涉及業務範圍廣,且各個業務板塊之間具有較大聯動性,能有機地相互推動,實現價值1+1>2。就拿移動出行業務來說,出行與到店餐飲的聯合能助力美團點評的移動出行業務更快地在市場上搶佔一席之地,還能進一步推動到店餐飲消費的增長速度,更為重要的是,業務之間的聯動能為企業市值帶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二、美團點評股票遭國際投資機構瘋搶:帶來逾10倍的超額認購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可知,美團點評面向機構部分發行的股票獲得了大幅超額認購,在國際配售部分更是出現了逾10倍的超額認購,說明很多國際投資機構看好美團點評但是卻搶不到美團點評的股票。

其中,美團點評的五個基石投資者包括騰訊、Oppenheimer基金、Lansdowne Partners、Darsana基金、國企結構調整基金。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騰訊領投了4億美金,其他四家基金公司分別認購4.57億美金、3億美金、2億美金、1億美金,這五家的認購就約佔了美團點評發行總規模的1/3。除了這五家基石投資者之外,高瓴資本、老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積極參與了認購。

而在資本市場上,還有不少機構投資者存在認購缺口。此次美團點評的上市加之企業穩健的商業模式,讓不少機構投資者看到補缺的希望,美團點評在國際配售部分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熱捧,許多機構投資者瘋狂“搶貨”用以填補招股期間認購不足的缺口。而國際投資機構的認購超預期,讓不少機構投資者仍然沒有拿到理想的認購額度,不得已只能轉戰二級市場“搶貨”,投資機構的瘋狂認購更是資本市場對美團點評高度認可的表現。

美團點評的相關業務都是圍繞著“吃喝玩樂”這一主題所展開,由“吃”到“生活”一步步推進,由外賣到出行、旅遊、購物等一步步展開多個業務,形成了“Food+Platform”的戰略核心,打造完整的online-offline閉環,從而形成一個Food+超級平臺,企業股票遭國際機構投資者瘋搶也在情理之中。

三、雖處資本市場寒冬期,美團點評香港認購情況依然良好

此前,受赴港上市的美圖等H股業績下滑導致股票不斷低走的影響,不少散戶投資者不敢輕易再去冒險。但就是在此“冷淡”的市場情況下,美團點評在香港認購依然表現情況良好。據瞭解,美團點評在香港面向散戶投資者發售的實際股數是原定股數0.24億股的1.5倍。

在美團點評上市前一天,資本市場的暗盤交易就呈持續上漲態勢,上市首日也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除了散戶部分獲得1.5倍左右的認購,面向機構部分也獲得了數倍超額認購,足以說明香港資本市場看好美團點評未來發展。

雖然現在資本市場處於寒冬期,但香港資本市場對於美團點評這一生活服務領域的電商巨頭,依然充滿了期待,甚至很多投資者期待美團點評成為生活服務電商領域的亞馬遜。

四、四大業務穩固,成美團點評市值強大內推力

對於美團點評,很多投資者都會將其類比亞馬遜,因其與亞馬遜有著高度相似的商業前景。亞馬遜作為全球第二個市值破萬億美金的科技巨頭,相比蘋果、谷歌、微軟等巨頭而言,儘管多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即便當前的盈利能力也一直都不高,但是亞馬遜的未來發展前景卻一直都被資本市場高度認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亞馬遜更注重平臺的長遠發展,而非短期盈利。

根據美團點評招股書披露,2016年美團點評營收入為129.88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為54億元;去年營收入為339.28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為29億元;截至今年4月底,企業營收入為158.24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為20億元。可見其營業收入越來越多,淨虧損額在逐漸收窄,企業價值正逐漸得到釋放。

而這一切主要歸功於其在線外賣、移動出行、到店餐飲、酒店旅遊四大業務板塊的穩固佈局。如果說投資者以及國際投資機構對美團商業模式的認可是支撐其500億美金的外推力,那麼四大業務的穩固則毫無疑問是支撐美團市值的內推力。

在線外賣領域: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在國內外賣市場上,美團點評市場份額佔比高達59%,高於餓了麼與百度外賣之和,穩坐行業第一把交椅。平臺外賣市場份額佔比之高,意味著其在用戶規模、用戶滲透率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未來在生鮮、醫藥等其他領域的外賣配送有更強大的根基和潛力。

移動出行領域:出行是人們生活的剛需,雖然現在已經有不少玩家入局,但這一領域可發展的市場空間仍舊很大。為了完善對企業的生態佈局,美團點評也開始進軍出行領域。雖說美團打車是位“新人”,但戰鬥力卻不可小覷,短時間內便在進駐城市中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此外,美團點評通過收購摩拜單車,進一步擴張企業業務版圖,為企業帶來了更多潛在價值。

到店餐飲領域:由艾瑞公佈的報告數據顯示可知,美團點評到店餐飲按交易金額計的市場份額已連續三年拿下榜單首位。截至去年年底,美團點評的到店餐飲市場份額超過85%,行業龍頭地位確立。不管是在線外賣還是到店餐飲,企業市場規模的擴大,都能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而企業穩健、快速的發展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企業也能借此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酒店旅遊領域:在酒店方面,截至去年年底,美團點評已經與國內339200家左右的酒店達成了合作關係,在美團點評平臺上預定的國內酒店夜間量已經不下2億,較之2016年增長了56%,目前美團點評酒店在境內酒店預訂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46.2%。在旅遊方面,截至去年年底,美團點評在訂票服務上已經覆蓋全國330個城市的16500個景點,去年總計售出約9700萬張國內景點門票。不管是酒店,還是旅遊領域都能為企業帶來更多增長空間,成為美團點評市值的一大支撐。

內外助推,美團點評估值未來在資本市場更具想象力

由上述情況可看出,不管是投資者還是投資機構,對於美團點評的商業模式都相當認可。尤其是美團點評四大業務板塊的穩固發展、價值的釋放以及豐富的資源都在說明著一點,美團點評上市之後將會有更好的資本市場表現,其目前超500億美元的估值完全合理。但就企業整體生態佈局來看,美團點評的市值空間遠不止於此。

一方面,美團點評主營業務規模還在不斷擴展。企業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129.88億元,漲至2017年的339.28億元。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美團點評的交易用戶數量高達3.1億,活躍商家有440萬家,共計完成了58億筆交易,覆蓋2800個市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消費的升級,這些相關數據還將不斷提升。

根據德勒中國近期發佈的《數字化生活服務市場生態展望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生活服務市場整體規模將突破33萬億,這將給作為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的美團點評帶來巨大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美團點評對新業務的佈局,如在大零售、網約車以及金融領域佈局,這些都為企業價值帶來了更多增長潛力。

此外,今年是美團點評的全球化探索元年,無論是海外食品配送、酒店業務還是出行業務,均在海外有了初步發展,企業版圖開始逐漸向海外延伸。加之美團點評具有明朗的發展模式及未來前景,當前的估值遠未觸達行業發展天花板,未來極具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