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感動我們的不是程勇,而是底層的共鳴,命是錢買的

《我不是藥神》一度爆紅也是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無論是從正版藥仿製藥的角度去分析,還是單純的從研發藥的方向去考慮,或是隻是站在人性的立場上去思考。總之這部電影也是給人帶來了更多的話題去討論,全篇的視角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去出發,沒有太多的想法,沒有太多的思考,目的也只有一個——活著,但是活著也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命就是錢,在故事裡沒錢救命才是一個最大的衝突點,故事中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其實一點兒都不假,因為所有的起源都是為了錢,為了買藥錢,為了活下去,用錢買命。

《我不是藥神》感動我們的不是程勇,而是底層的共鳴,命是錢買的

《我不是藥神》感動我們的不是程勇,而是底層的共鳴,命是錢買的

白血病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們小時候剛聽到的時候其實也不是作為一種不治之症出現的,伴隨白血病更多的詞彙,是缺錢,是傾家蕩產,最後很多並不是因為病死而是真的無錢再治。就像是劇中很多的患者一樣,就像是呂受益那樣,萬事皆為求生。呂受益找上程勇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想幫助別人重點是為了自救,程勇一開始售賣印度仿製藥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來救人,而是賺取利益差價,但是程勇也是為了活下去,為了讓自己的老父親有錢可醫治。不過程勇還算的上是有良心的,和假藥販子不一樣,程勇在去印度採購之前也是去問過醫生這種藥究竟是合作用。

《我不是藥神》感動我們的不是程勇,而是底層的共鳴,命是錢買的

後來程勇的停止是一種存活的本能,如果自己進了監獄,父親誰來照顧孩子就真的出國之後,此生再難相見?自己沒有出息,但是知道活下去是最好的選擇,於是程勇收手了。黃毛的憤怒是為了活下去,於是他希望程勇再無私一些,但是程勇其實沒有虧欠誰,程勇說的不錯,他不是藥神他也是一個為生而生的人。

《我不是藥神》感動我們的不是程勇,而是底層的共鳴,命是錢買的

藥神著眼於底層因此有著很多的人對此產生共鳴,人性的電影也是很多人的痛點,不知道看完藥神的你心中作何感想呢一起來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