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高手的經驗總結:學好外語的10條忠告

1、瞭解你的動機

道理很明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學外語,你也不能堅持下去。想在朋友面前顯示自己的外語水平可不是個好的理由,想用外語去結交外國友人則是另一回事了。不管你因為什麼學外語,一旦你決定學一門外語,那你就要確定你很想學好,並全身心投入其中。

2、找個同伴

有人一起學習時會更有動力。你們可以互相促進。如果發現對方超過自己,那麼你很自熱就想追趕上去,這樣就能保持不斷進步。所以找一個能相互督促的朋友一起努力吧。而且這樣你也有了一個練習對話的人,這對學習外語十分重要。

3、和自己說話

當沒有語伴時,可以用外語和自己說話。這可能有點奇怪,但實際上如果你沒機會經常使用外語,用外語和自己說話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方式。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學一門外語的話,這也有助於你記住新的詞彙和短語。同時也有助於你在下次和別人用外語對話時能更有信心。

4、把外語用起來

如果你一開始就把用外語交流作為目標,那你就不會迷失在教科書裡。和人交談是學外語的最好方法,因為學習的過程和你本人是相關的。學外語的目的就是運用,你也不會只用外語和自己說話。應當把外語用到具體的,日常的環境中,比如寫日記,聊天,或是出國旅行。當然出國不是必需的,只要是使用外語的場合就好。

5、享受外語的樂趣

想方設法使用外語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找一些有趣的方法來練習你的外語:和朋友錄外語視頻,用外語講故事,寫一篇演講稿,或者只是和人聊聊。如果你不能從外語中獲得樂趣,那麼你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外語高手的經驗總結:學好外語的10條忠告

6、向孩子學習

這並不是說當你去餐廳時要胡鬧或是把食物弄得滿臉都是,但你可以學習孩子的心智模式。孩子比成人更善於學習的說法並不可信。最近的研究沒有找到任何年齡和學習能力的直接聯繫。孩子學得快的原因也許只和他們的態度有關。比如孩子們自我意識不強,願意在外語的環境中玩耍,並且樂於犯錯。

我們通過犯錯來學習。作為孩子,我們不怕犯錯,但作為成人,錯誤是不被允許的。成人可能更愛說“我不能”,而不是“這個我還沒學會呢”。失敗或困境並不會給孩子造成太多負擔。學外語時,承認你並不是什麼都懂,並習慣這種狀態,這是自主學習和進步的關鍵。丟掉那些成人的禁錮吧!

7、離開舒適區

樂於犯錯意味著你準備好面對潛在的尷尬處境。這讓人有點恐懼,但也是進步的唯一方法。不管你學了多少,你在說外語時都必須面對:用外語和陌生人交談,問路,點餐,開玩笑等情境。你這樣做得越多,你的舒適區就會更大,你在面對新情況時就更加輕鬆。起初你可能會遇到困難:可能是發音,語法或找不到表達方式。但最重要的是保持這種感覺。每個母語者都對自己的語言有一種語感,這就是母語者同外語學習者的差別——是否讓語言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

8、多聽

你一定是先會聽,後會說的。每種語言初聽起來都很奇怪,但是你接觸得越多就會感到越熟悉,也更容易講得標準。我們可以發出任何聲音,只是我們很少嘗試罷了。想要發好某種音,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聽,感受它的發音方式,因為任何音都是調動口腔或喉嚨的某一部分才發出的。

9、觀察別人怎麼說

不同的語言對你的舌頭,嘴唇和喉嚨有不同的要求。發音既是心理活動,也是生理活動。有個辦法可能有點怪,就是觀察別人說話的口型,然後儘量模仿發音。開始可能會很吃力,但是堅持就有收穫。這是一種簡便可行的辦法,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練習。如果你無法面對面觀察和模仿外國人說話,那麼看外語電影和電視也是可以的。

10、沉浸其中

一旦決定學外語,怎麼行動呢?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重要的是你要每一天都練習外語並沉浸其中。如果學到一些東西就趕快用出來。試著用外語思考,寫作,和自己說話。把學到的外語融入實踐——寫郵件,對話,聽音樂,聽廣播。把自己沉浸在外語的世界中是相當重要的。

學外語的最好結果就是和別人交流。能進行簡單對話本身就是對外語水平的一種獎勵。達到這種水平後你學習的動力也更容易加強。別擔心,你不會因為外語不好而妨礙到別人。如果你事先表明你正在學外語並想要練習,大多數人會很有耐心,鼓勵你並樂於向你提供幫助。儘管世界上有大量英語非母語的人,他們大多數人只要有條件都會說母語。但是如果你會講外語就會在另一個語言環境中掌握主動,變得輕鬆愜意。你出國旅行時依然也能說母語,但是如果你能暫時離開母語環境而說外語,去溝通,理解,交流,你會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享受旅行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