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韓趙已亡,一個王國做出最後的努力,「殺手」由此崛起

春秋戰國是一個俠士輩出的時代,在那個貴族精神猶存的時代,俠士們也有不俗的風骨,甘願為道義而殺身成仁。他們雖然只是區區草民,但卻憑自己的膽識甚至為一個國家改天換命。我們熟知的俠士就有蓋聶、聶政、專諸……,當然還有一個名揚千古的俠士荊軻。

但我們今天不是要為荊軻招魂,而是要來看看,他所為之拼命的大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公元前227年,這個時候,距離秦王掃六合還有六年光景。韓國和趙國已經相繼滅亡,感到存亡危機的燕國太子丹於是找來了荊軻,並和田光、樊於期一起導演了這出刺秦大劇。

大秦帝國:韓趙已亡,一個王國做出最後的努力,“殺手”由此崛起

事情的經過大家都是知道的,最終荊軻刺秦失敗,死於秦宮,而秦王大怒之下,命王賁率軍渡易水,直搗薊都。燕國破滅,燕王喜逃亡遼東,殺太子丹求和。失敗的代價是極為慘痛的。如果我們仔細回想這件事情,那我們就要重新審視荊軻刺秦的意義所在。

在戰國時期,燕國是唯一一個從西周分封開始一脈相承的傳統諸侯國,也是唯一一個長期保持強大而躋身戰國七雄的姬姓諸侯國。但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卻是最弱的一個,並長期受鄰國齊國的欺壓,才有了後來的五國伐齊,那可能是燕國最高光的時期了,結果還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後來,燕國還趁趙國長平慘敗而趁火打劫,起兵六十萬伐趙,結果趙沒伐了,六十萬大軍被趙軍殺得是屍骨成山,潰不成軍。就這樣一個戰五渣的燕國,指望他在軍事上對抗秦國,看樣子是沒戲了,怪不得太子丹只能玩陰的。

大秦帝國:韓趙已亡,一個王國做出最後的努力,“殺手”由此崛起

再說太子丹,也是軍事上的慘敗,導致老燕王只能把親兒子送到趙國做人質。有意思的是,當時同時在趙國為人質的還有後來的的秦王政,兩個少年在當時建立了一定的友誼。後來嬴政回國繼位,而太子丹在秦王政時期也曾到過秦國為人質,不過受到秦人冷遇,這也使得太子丹對秦王有憤恨之情。後來,眼看趙國破滅的太子丹在秦國坐不住了,就逃回了燕國,他回去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殺了秦王。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秦國陷入內亂,從而六國再次合縱伐秦,一舉滅亡秦國。

乍一聽,這個想法似乎還有可行性,但其實,翻看一次戰國史就知道這計劃有些異想天開。六國合縱在戰國多次上演,不管是魏國犀首公孫衍還是鬼谷門生蘇秦,又或者楚國公子春申君,但不管是誰,結果都一樣,聯盟破裂,合縱失敗。合縱戰略一直是一個理想化的主張,很難真正做到。即使荊軻成功殺掉秦王,秦國真的陷入奪位之爭,以秦國的實力,仍然能保證本土安全,所付出的代價只不過是統一大業推遲而已。而到了那時,燕國必當秦國復仇之刃,為秦國夷滅。

大秦帝國:韓趙已亡,一個王國做出最後的努力,“殺手”由此崛起

而我們再來看看這出大戲的演職人員,荊軻本身是遊俠,太子丹找上門後,他或許也曾猶豫過。但太子丹的盛情邀請,高官厚祿估計是荊軻無法拒絕的。而作為遊俠他,內心是渴望做些事情來博取一世英名的。主演有了,還有配角,身為奴隸死囚的秦舞陽,沒什麼名氣和身份的人而已,就是擅長打架鬥毆,看起來是個狠角色。他沒得挑選,上面點名要他,他就必須去。

還有就是另一位配角樊於期,樊於期本是秦國大將,被秦王指派與公子成嬌一起出徵,但卻唆使公子成嬌兵變。秦王派大將王翦率軍平叛。最終,王翦說服了成嬌投降,但樊於期卻逃走了。可憐年幼的公子成嬌就此自毀前程,最終還是被秦王處死。樊於期被秦王滿門抄斬,就此對秦王懷上切齒仇恨。時人並不清楚樊於期為什麼反叛,但他就此與秦國決裂,並最終為了殺掉秦王不惜自殺獻身。由此,也得了一個義士的榮耀。

大秦帝國:韓趙已亡,一個王國做出最後的努力,“殺手”由此崛起

儘管史書把荊軻刺秦渲染的無比悲壯,但我們其實還是可以看到粉飾後的齷齪。如果史書記載得是真的,這裡面還有小插曲,那就是太子丹為了拉攏荊軻,讓他同意,給他黃金美女。其中有一次宴會上,荊軻無意中讚歎一個女子雙手秀美。我們的直男太子丹居然把手砍了下來送給荊軻。這件事,論情商,太子丹是直男。論人品,太子丹和暴君有什麼區別?這小小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太子丹心裡沒有天下,沒有百姓,他心裡只有他的王國。這樣的人做了國君,我不認為是百姓之福。

大秦帝國:韓趙已亡,一個王國做出最後的努力,“殺手”由此崛起

這起事件本身就是燕國在滅國邊緣做出的一次掙扎,其實只有名利權欲的追逐,但在後世史家的眼裡卻是六國反抗暴秦的義舉,變成了英勇悲壯的就義而被大書特書千古傳唱,以至於現在的影視作品都在歌頌這種大無畏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