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完成了毛澤東13年的「萬人禮堂」夢

說起去北京旅遊,估計大家一開始想到的就是長城、故宮、頤和園等,這些建築物可謂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對於中國華人們共和國來說,人民大會堂則是當之無愧的代表。它極富政治意義,我國重要的會議都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召開,2016年9月29日,人民大會堂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人民大會堂工程非常之巨大,它可以容納一萬人開會,五千人吃飯,是世界上最大的會堂。但是它的建造用時,在當年可謂是驚人的,從動工到建成僅僅用了七個月。其工程之大,建造時間之快,效率之高,震驚了全世界。

7個月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完成了毛澤東13年的“萬人禮堂”夢

1958年的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了一次不尋常的會議,會議其中的一項內容是:迎接195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的國慶慶典,政治局決定在北京興建萬人大禮堂。這項任務交給了當時的北京建築設計院長沈勃,當沈勃接到任務後,他是即振奮又壓力十分之巨大。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國務院和北京市委會把萬人大禮堂的設計工作交給他,而他深知這個萬人大禮堂,是毛澤東主席藏在心中多年的一個夙願。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那座禮堂雖然叫中央大禮堂,但是即簡陋又狹小,僅僅可以容納幾百人,當時毛澤東一邊醞釀著新中國的未來,一邊醞釀著一個宏偉的計劃,等將來革命勝利了,我們要興建起一個萬人大禮堂。而現在毛澤東等了13年的願望交給了他去完成,可想而知當時沈勃的心情是激動萬分。

7個月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完成了毛澤東13年的“萬人禮堂”夢

就這樣沈勃開始著手大禮堂的設計,在當時時間相當窘迫,到1959國慶慶典僅僅還有一年的時間,沈勃召集了十七個省市的設計精英開始著手設計工作,他們歷時一個多月提交了七次稿件。但是七萬平方米的空間卻成了棘手的問題,無論如何設計都無法滿足萬人大禮堂的要求。後來經過劉仁考察後,將設計面積突破到17.18萬平方米。經周恩來審查,最終敲定了17萬多平方米的新方案,周恩來認為:雖然設計採取了一般建築的比例,但在尺度上大膽突破,顯得氣度非凡。就這樣萬人大禮堂在1958年10月28號正式開工了。

7個月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完成了毛澤東13年的“萬人禮堂”夢

1959年9月9日,毛澤東來大禮堂視察工程,萬里告訴毛澤東大禮堂還沒有取名字,毛澤東略微想了想說:新政府是人民的,就叫“人民大會堂”吧。這也就是人民大會堂的由來。1959年9月24號,人民大會堂正式交付使用,歷時七個月建成的偉大工程,也完成了毛澤東13年的“萬人禮堂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